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与管理研究_石油论文

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与管理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成本论文,石油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石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石油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还关系到军事、外交等相关领域,因此石油供应链的运作向来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监控。1998年我国石油产业战略调整,将大量资源分散的中小石油企业合并,组建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集团公司,并形成了以三大集团为核心的石油供应链体系,使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然而,三大集团组建后规模过于庞大,加之各集团都是由各地“大而全,小而全”的中小石油公司组建而来,一方面机构臃肿、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组织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三大集团跨地区经营,受各地方政府“政治锦标赛”[1]的影响,子公司经营目标仍不完全一致。上述原因导致我国的石油公司经营规模虽扩大了,但成本却没得到有效管理,竞争力没能同步提高。由此可见,只有将我国石油产业获取利益的方式由行业垄断转为成本管理,才能使其真正获得国际竞争力。

本文从构建石油供应链成本结构模型入手,对成本具体构成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我国石油供应链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成本管理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构建了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模型,从生产、关系、成本三个维度对石油产业的供应链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并拓宽了成本分析的视角。第二,将政治因素引入到对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和管理问题的研究中,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个方面分析政府对石油供应链成本的影响。第三,具体分析了石油供应链内各类成本的构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管理成本提出建议。

二、相关理论回顾

1.供应链成本相关理论回顾

在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方面,希尔英(Stefan Seuring)在1999年阐述供应链成本构成时,将供应链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三个层次,认为直接成本是由生产每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成本;作业成本是由那些与产品没有直接联系,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成本;交易成本是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其后,库佩尔(Cooper)和史莱格穆勒(Slagmulder)将关系维度引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认为供应链的管理不应局限于对生产维度的考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关系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对维持供应链契约的达成与执行起着重要作用。希尔英在2004年又将其三层次成本模型加入到产品—关系二维分析框架中,形成了供应链成本三维分析模型。

2.石油供应链研究相关理论回顾

自斯太尔(Stear)以一家石油企业为例对其供应链进行研究以来,国内外多位学者对石油供应链的结构、分销、网络优化、价格、政治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昆塔纳(Escudero Quintana)和萨尔莫荣(Salmeron)提出了线性模型处理石油公司的供应、运输和配送问题。内容(Neiro)和品托(Pinto)论述了石油供应链建模的一般框架,并为石油供应链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模型。奥夫曼(Al-Othman)将不确定性引入到市场需求和价格中,建立了一个由原油、精炼、石化、下游化工组成的四个部门的供应链网络来说明上述模型。

我国学者认为我国石油供应链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政府对主要石油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且具有定价权;二是原油勘探和开发具有跨疆域、跨国界的特点,原油国际贸易往往需要政府的出面干预;[2]三是我国石油行业的政府管理职能存在分散和交叉,各地方政府对三大集团在各地方的子公司运营直接干预;[3]四是由三大集团垄断的石油供应链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集团内各子公司“形不散神散”,[4]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又有企业内的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五是石油供应链信息化程度较差,ERP等先进信息技术未在石油供应链中得到有效应用。[5]这要求我们在分析石油供应链的成本构成和管理问题时必须将我国现存的制度性因素考虑在内,这样才能使研究更符合我国现状。

三、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模型与成本构成分析

1.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模型构建

石油产业的价值增值链包括石油勘探、原油开发、石油运输、炼油与化工、化工产品分销到最终客户六个过程,[6]可按其生产特点将生产链条简化为油气阶段、炼油与化工阶段、产品分销阶段三大阶段。前面对我国石油供应链的特点分析表明,集团总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我国石油供应链的组建和运营产生影响,将上述因素引入到希尔英2004年提出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模型中,就得到了本文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模型。我国石油供应链的总成本由油气阶段成本、炼油化工阶段成本和产品分销阶段成本组成;每个阶段的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交易成本三个成分,在我国现有的制度背景下每个成本成分的数额又都会受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集团总部行为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维度相互交叉,共同决定我国石油供应链总成本的模式,如下述公式所示,并见图1。

(1)生产—成本维度下的石油供应链成本

其中C(R)中的R表示在关系维度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集团总部对石油供应链各成本成分的影响强度,C(R)为在这种影响下石油供应链生产各阶段的成本,该成本受R值变动的影响。

2.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分析

(1)生产—成本二维度下成本构成分析

具体说来,基于生产—成本二维视角,我国石油供应链所涉及的主要成本成分如表1所示。

(2)生产—成本—关系三维度下的成本构成分析

我国各级政府都对石油供应链的生产有着巨大影响,公司总部控制着大量的产业资源,但各子公司独立性又相对较强。所以在分析我国的石油供应链时,必须把关系维度加入分析中,即形成基于生产—成本—关系三维视角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模型。

在油气生产阶段中油气勘探风险高,成功率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人力,一旦探明新油田,收益巨大,不但可收回勘探过程中的成本,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在此阶段要靠政府和集团总部的力量,使油气勘探部门和其他生产部门结合成一个整体,构筑稳定的成本分担关系,使油气勘探工作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油田开发需要占用土地,必须从政府的手中获取土地资源,此时政府既作为交易的一方,又作为供应链关系的协调方,其支持可使土地转让协议更容易达成。

在炼油化工阶段,原油购买往往是跨地区、跨国界的,常常需要政府的参与。第一,当前“国家营销”已成为获取战略资源的重要形式,由政府出面谈判,可将国家的信用注入企业信用中,容易使我国企业获得供应稳定和价格公道的原油,降低原油获取成本。第二,我国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帮助企业获取相关信息,大大降低企业在购买原油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人力支出。第三,我国主要的跨境原油输入、输出管道建设由政府主导,政府出面担保使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能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及各类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使这些工程在较低融资成本下实施。第四,为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我国政府往往出面促成西方国家企业和我国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降低我国企业在石油炼化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

在石化产品分销阶段,第一,我国政府和集团总公司合作修建跨地区石化产品运输管道、配送中心。第二,为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运行效率,我国政府还会出面干预石化企业的国际合作,如引进壳牌石油一类的战略合作者,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我国石化企业运作效率。

四、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供应链的成本结构可从成本、生产、关系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直接成本、作业成本、交易成本三个层面分析石油供应链的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直接成本方面

第一,政府追求近期业绩容易诱发企业产生短视行为,导致生产维度的各阶段普遍存在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从而使我国在原油勘探过程中的误判率、干井率较高,原油的开采、运输效率较低,原油炼化的成本费用较高,加大了直接成本。第二,在油气生产阶段,油田土地分配中各级政府利益不一致、多头领导拖慢了油田开发的进度,造成巨大机会成本损失。第三,在炼油化工阶段,我国政府缺乏对原油价格走势的控制权,提高了石化企业购买原油的成本费用。第四,在分销阶段,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加大了石油产品销售的直接成本。

2.作业成本方面

第一,在炼油化工阶段,原油及石化产品的运输和存储缺乏规划,由于我国各地方政府存在利益的不一致,使石油供应链企业无法综合考虑上述成本,进而导致大量成本浪费现象。第二,在生产维度的各阶段,能源和辅助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在石油产品的生产中需要催化酶、水等辅助原料的投入,这些原料可以循环利用,对热水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耗费。第三,在生产维度各阶段,管理层级复杂,各个子公司都有完备的管理机构和生产辅助人员,机构重复问题严重。

3.交易成本方面

第一,我国政府大量干预生产各阶段,包括石油供应链企业间及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石油企业间的合作,影响企业的交易决策,增加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第二,在政府主导形成的大集团控制模式下,集团总部可能无法了解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反而降低了集团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了内部交易的机会成本。第三,为降低石油供应链生产各阶段的成本,我国政府利用社会资源帮助石油企业收集相关产业信息,但此类信息往往无法直接被企业利用,提高了为扶植石油供应链运营而带来的社会成本。

4.小结

我国石油供应链的成本管理在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在直接成本方面,企业短期内无法进行大规模资产更新,油田开发、技术突破、国际地位的提升也需要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长期努力。在交易成本方面,政府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方面大多时候发挥的是正面作用,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需要政府和企业长期磨合。因此,当前条件下,最容易管理的是作业成本,企业通过内外部物流管理,引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机构设置等方法能有效降低石油供应链的作业成本,进而降低总成本。

五、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建议

根据上述对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面临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降低石油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

1.转变政府干预方式

我国政府对石油供应链的干预应由行政干预方式向经济调节方式转变。第一,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各级政府对石油供应链有影响的部门权力、责任和利益,避免产生因利益纷争而导致多头领导的现象。第二,政府在帮助石油企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油、建设基础设施时应使用经济手段,着力为企业营造公平谈判的外部环境。第三,政府应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力,以使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国际谈判时能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第四,在科研和信息收集方面,政府课题的立项应有企业参与,使研究能真正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向企业收取费用。第五,在促进国内石油企业合作方面,政府应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石油供应链的达成,也应允许其供应链结构按照市场规律重新配置,以提高产业运行效率,节约社会成本。

2.加强集团内部整合

我国各石油集团内部需要经历从形式上整合到实质整合的过渡。为能有效降低石油供应链的生产成本,需要各类企业在石油产品的各生产环节紧密配合,减少浪费和重复建设,加强集团对供应链成本的整体控制力。

3.加强对作业成本的控制

石油供应链的作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寻求对作业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降低石油供应链总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建议在石油供应链中推广供应链作业成本控制(ABC)方法,并通过总体规划、结构设计、去除冗余、减少浪费的方法降低作业成本。

4.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石油供应链生产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操作复杂,对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单靠人力很难完成对石油供应链成本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协调订货量和库存、优化配送中心位置及设计输油管道、安排资金与生产相配合等方面,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介入。石油供应链通过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进而搭建跨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SMIS),能够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和配置,有效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六、结论

本文将当前制度背景下我国石油供应链的成本特点与希尔英提出的三维供应链成本管理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成本维度—生产维度—关系维度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石油供应链的成本构成,理清其成本结构,特别是从关系维度分析了我国各级政府和集团总公司对石油供应链成本的影响,指出了我国石油供应链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石油供应链的利润获取方式需要经历从政府保护、行业垄断向成本管理的转变,而成本管理需要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调节石油供应链运行,从企业需要出发为企业营造有效降低成本的外部环境;企业应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着力降低作业成本,并通过引入ERP、SMIS等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供应链成本管理效率。

标签:;  ;  ;  ;  ;  ;  ;  ;  ;  

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构成与管理研究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