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例探究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叶屹

结合工程实例探究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叶屹

叶屹

金华市鸿晟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建设已日新月异。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本文在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现代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引言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涌现出来,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必需材料混凝土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具有截面小、自重轻、质量好、材料省等优点,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前后的工程结构和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意义。

2.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结构受力之前,对结构构件受拉区的钢筋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拉伸,利用钢筋的弹性回缩,对受压区的混凝土预先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裂性、刚度和耐久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比较,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构件截面小、自重轻、刚度大、抗裂度高、耐久性好、材料省等优点,但预应立力混凝土施工时,需要专门的材料与设备、特殊的工艺,单价较高。在大开间、大跨度与重荷载的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材料用量,扩大使用功能,综合经济效益好。因此,预应力混凝土在现代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结构或构件的受拉区,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使受拉区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当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在受拉区产生拉应力时,首先要用来抵消受拉区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从而使受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最小载荷增大,并在使用载荷不变的条件下,缩小裂缝展开的宽度,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的混凝土。

4.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4.1项目概况

某办公大楼建筑总高度为46m,共12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为10500m2,长50m,宽35m。基础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屋盖采用曲线型桁架式网架结构。

4.2预应力混凝土设计

4.2.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设计

在本工程项目中,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柱共6根,在受拉区设2束6φj15,fptk=1860Mpa级低松驰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筋呈直线布置。锚固端设-6.4m基础承台内,张拉端位于柱顶+8.04m。

4.2.2有粘结预应力筋设计

有粘结预应力悬挑板,支点处板厚为500mm,两端点为300mm的暗梁,板内设68束φj15,@400,fptk=1860Mpa级低松驰有粘结钢绞线,预应力筋呈直线布置,预留孔洞采用有粘结钢绞线,预应力筋呈直线布置,预留孔洞采用扁波纹管。

4.3施工工艺流程

(1)柱无粘结预应力筋。绑扎柱普通钢筋→放置预应力筋→锚固端安装固定→螺旋筋或网片筋配置→破损修补→隐检→合柱模→浇筑混凝土→张拉→封锚。(2)板有粘结预应力筋。回填土夯实→搭设满堂脚手支撑→支底模→绑扎板底普通钢筋→铺设、固定扁波纹管→穿预应力筋→垫板、排气管固定→螺旋钢或网片筋配置→绑扎板顶钢筋→合侧模→隐检→浇柱混凝土→张拉→灌浆→封锚。

4.4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4.4.1预应力筋下料和固定端挤压锚制作

(1)预应力筋下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a)下料长度计算,下料长度计算既要考虑节约又要满足张拉要求,其原则是,孔道实际长度+2×(千斤顶长度+工作锚厚度+工具锚厚度+预压器厚度+延长部分),延长部分是为防止夹片破坏及工具锚退不下时而预留,长度为150~500mm。(b)编束,下料后,用22号铁丝将每束钢绞线中每根独立分开绑扎,间距1000mm,并在两端编号,避免张拉时钢绞线交扭一起,减少磨擦损失。

(2)固定端挤压锚制作。(a)无粘结筋,切去挤压端头预应力筋外包塑料皮800mm→钢绞线端头用磨光机去毛刺→套入挤压弹簧→套入挤压钢套筒→开油泵挤压→安装承压板→成盘堆放。(b)有粘结筋,钢绞线去毛刺→套入挤压弹簧→套入挤压钢套筒→开油泵挤压→安装承压板→成盘堆放。

4.4.2预应力筋的铺放

(1)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柱内无粘结筋在基础承台施工中就固定就位,同基础承台浇筑在一起。为了保证预应力筋位置准确,不至于因预应力筋自重而产生弯曲变形,从承台顶部开始将6根预应力筋编为一束,用绑丝将其绑扎牢固,并随柱筋钢筋绑扎,随时加焊定位骨架。

(2)有粘结预应力筋铺设。①脚手架与模板工程。本工程采用满堂脚手架来支撑底模。搭设脚手架前先夯实回填土,并在每排脚手架立杆下铺设50mm厚木板,以增大承载面积。脚手架及模板待预应力筋张拉完毕,灌浆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②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先在底模上弹线标出钢筋的间距及数量,按弹线绑扎底层钢筋完成后,再按设计坐标固定波纹管的马凳,在预应力筋穿束之前,将波纹管及固定端的锚垫板固定在马凳上及看台板的暗梁内,然后绑扎上层钢筋,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间距、位置准确。

4.4.3混凝土浇筑

工程的悬挑板的厚度较大(300~500mm),坡度较陡,板面插筋多,双面支模浇筑混凝土难度大。因此采用支底模与侧模平面浇筑的施工方案,为解决混凝土坍塌的问题,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2.0~3.0cm的低坍落度混凝土,施工时采用自上而下、阶梯形浇筑的方式。

4.4.4预应力筋的张拉

(1)张拉前的准备。①张拉平台:在柱张拉端位置搭设1.5×1.5m的操作平台,平台的高度低于预应力束500左右。悬挑板的平台利用后浇带的空间。②张拉端清理干净,并将预应力筋外露部分的塑料皮切割掉,测量并记录初始值。③调整与承压板不垂直的预应力筋,可用垫片进行处理,以保证二者垂直。④计算出各束预应力理论的伸长值备用。⑤查验砼强度试验报告,保证张拉时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张拉工艺及顺序。①张拉工艺:0→1.03Ncon→锚固。②张拉顺序:先对称张拉柱无粘结预应力筋,再顺序张拉板有粘结预应力筋。

(3)张拉质量控制。为保证张拉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①垫板后面砼应确保密实,无疏松、空鼓,若有应及时修补,待达到强度后再张拉;②张拉中随时检查张拉结果,理论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停止张拉,在采取措施后方可张拉;③锚夹具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其外观质量;④装锚夹具时,应将锚环紧贴垫板,夹片敲紧,使夹片平齐;⑤张拉过程中应尽量减小读数误差;⑥张拉前严禁拆除板下支撑,待全部张拉后方可拆除。

4.4.5孔道灌浆

为了确保预应力结构安全可靠,在张拉确认无误且封锚混凝土龄期2~3d即进行孔道灌浆。(1)材料。水泥采用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为JPⅡ型,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2)制作水泥浆试块。采用标准试块模(70.7mm×70.7mm×70.7mm),共作2组6块。水泥浆搅拌约3分钟(不宜超过4分钟),让水泥浆搅拌充分、均匀,将水泥浆注入装配好的灌浆设备中进行灌浆。

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建筑施工中合理地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合理利用预应力混凝土及其技术方法使建筑工程施工更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设计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伟强.试析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

[2]刘秀芹.对工民建建筑施工中墙体的质量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论文作者:叶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结合工程实例探究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叶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