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_资产负债率论文

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资金来源论文,融资论文,结构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企业的融资结构是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它不仅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融资绩效,而且反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改革开放20年来的经验表明,在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增长的过程中,资金增长一直是重要的贡献因子,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乡镇企业由于资金需求继续增长,但资金供给渠道却一直较窄,企业融资、特别是间接融资日益艰难,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的缺陷也日益明显,乡镇企业的融资形势变得日趋严峻,资金短缺对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困扰更是日趋严重。因此,剖析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揭示其现状与问题,对于指导乡镇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试在这一方面作一探讨。

一、90年代初期以前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

案例1 苏州市以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而著称。全市乡村集体企业的资金总额1984年为46.19亿元,1991年增加到268.97亿元,1985~1991年间年均递增28.62%;其中,自有资金年均递增25.56%,借入资金年均递增31.35%,后者高于前者5.79个百分点。1984~1991年,自有资金的比重由49.38%迅速下降到41.57%,借入资金的比重由50.62%迅速上升到58.43%,资产负债率由50.62%上升到58.64%。在乡村集体企业的借入资金总额中,银行信用、商业信用、非正规信用(包括企业集资、社区内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各种间接融资、各项应交款项和借款)和企业内部信用(如应付工资)的比重,1984年分别为35.9%、15.7%、34.9%和13.3%,1991年分别为31.5%、16.6%、41.4%和10.5%,呈现出以借入资金为主、银行信用和非正规信用为主的特征(徐元明等,1997)。

案例2 安徽省天长县(现天长市)属于乡镇企业中等发达地区。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县乡村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通过负债形成的资金(含借入资金和结算及其他来源的资金)占绝对优势,权益资金(含投资基金和专项基金)所占比重相对不大。1989、1992年,在全县乡村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借入资金分别占26.3%和35.5%,结算及其他来源的资金(如应付款和应交款)分别占32.2%和29.8%,投资基金分别占27.5%和24.9%,专项基金分别占14.0%和9.8%。1989~1992年,在全县乡村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银行、信用社贷款的比重由15.31%上升到22.85%,其增量占资金来源总增量的比重为28.8%;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村企业对银行、信用社贷款的依赖不仅没有减弱,反而略有增强;财政周转金的比重由5.62%上升到6.80%,其增量占资金来源总增量的7.73%;应付款(属商业信用)和应交款的增量占资金来源总增量的比重分别为16.62%和4.37%。1989年,在全县乡村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乡村投资基金、其他单位(或个人)投资基金、国家扶持基金和企业积累基金分别占5.93%、2.59%、8.13%和10.90%(姜长云,1996)。

对于90年代初期以前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案例1和案例2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表明:就总体来说,(1)乡镇企业创办、投资和营动的基础,主要不是自有资金,而是对多种多样的信用关系的充分利用;负债是乡镇企业融资和扩大总资产的主要途径,高比例的负债经营是乡镇企业资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注: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比较低的,因而针对那时说“高比例的负债经营是乡镇企业资产结构的基本特征”,还是比较确切的。但到9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与乡镇企业不相上下了,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高比例的负债经营是乡镇企业资产结构的外在表象。据财政部工交司对全国15个城市2662户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1985年为42.1%,1990、1994年分别上升到65.6%和78.9%(《管理世界》1998年第4期第4页)。)。(2)在乡镇企业融资中,内源融资(如企业积累基金)和各种直接融资(主要是形成权益资金)的相对地位仍然比较低,乡镇企业融资主要呈现出以外源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的特征。(3)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资金增长对于银行、信用社贷款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商业信用、政府信用(如财政周转金和一些应交款)和企业内信用对于乡镇企业融资也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典型案例提供的信息,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往往不够全面,需要通过其他调查或全面分析来补充。中国不同类型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及乡镇企业的类型结构差异较大,不同类型地区之间、进而全国乡镇企业总体与某一区域案例之间,在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是比较自然的。考虑到这一点,情况尤其如此。自80年代中期以来,对于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研究,虽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全国性的相关统计资料缺乏,对于90年代初期以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包括对上述案例信息的补充),只能借助于一些案例调查和抽样调查来进行。周其仁等(1987、1997)对200家较大型乡镇工业企业的抽样调查,不仅验证了上述案例分析提供的信息(注:在周其仁等(1987、1997)对200家较大型乡镇工业企业的抽样调查中,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初期,一直基本稳定在54%左右;而且由于一些原因,这里计算的资产负债率与实际值相比还显得偏低。其他一些调查(如徐元明、张建良,1997)所发现的当时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状况也与周其仁等的结果基本一致,只不过比后者稍高。1991年河北保定农银对与其有贷款关系的3237个乡镇企业的调查表明,乡镇企业中高负债经营多、资不抵债多、贷款风险大的多。在被调查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占34.75%,超过70%的占57.7%(《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1期第44页)。1991年9月末山东省日照市全部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4%(《经济与管理研究》1992年第2期第48页)。),而且明确指出在90年代初期以前,乡镇工业企业在对农村各种信用关系的利用中,最普遍的是银行和信用社、企业内部信用和企业间信用、以及政府信用;企业的负债倾向比较集中地指向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也就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乡镇企业利用信用的愿望和顺序是“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企业间信用→民间信用”。王晓鲁(1989)通过对江苏无锡、安徽界首、广东南海、江西上饶4个县的调查还表明,除去应付款等短期往来资金外,乡村基金和银行贷款是乡镇企业的最主要的稳定资金来源;区域之间的资金流动规模不大;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内部,民办企业、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对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也差异显著,依次渐强。王拓宇(1989)的研究显示,乡镇企业(农村非农产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私人储蓄、乡村企业的积累和外来资金;农村私人储蓄能否有效地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取决于(1)政府对待私人经济* 活动的态度以及对私人投资活动的政策,(2)地方资金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其作用机制;乡村两级企业发展程度的区域差异,决定了乡村两级企业的积累在农村非农产业资金来源中的作用有所区别;外来资金带有很强的趋利动机,在当时中国农村资金区域流动的可能渠道中,官方金融机构及其控制的农村信用社特别重要。苑鹏(1992)的研究认为,农村企业(乡镇企业)的资本形成不仅受到地方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而且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对金融系统的管理和信贷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强烈影响;全国范围内资本市场的缺乏和农村信贷制度的地理与行政分割,障碍着区域之间的资金流动;农村私人企业的资本形成与乡村企业明显不同,前者主要依赖于内部资金。

90年代初期以前,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之所以呈现上述特征,主要原因在于:(1)由于政企不分的体制环境,一方面,乡镇企业(特别是乡村企业)程度不同地受到了来自政府(尤其是乡村政府)(注:本文认为,村委会、村党支部诸如此类的村级正规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准政府组织。)的“父爱主义”(注:“父爱主义”(Peaternalism)一词源自著名的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对社会主义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一种形象概括。他认为,“在国家与微观组织的关系中的父爱主义的程度,是一种体制重要的本质体制”“父爱主义是使预算约束软化的直接原因”(参见科尔内:《短缺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二十二章)。关于社区政府对乡镇企业“父爱主义”的分析,参见姜长云:“贫困地区乡村企业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1期。)保护;这种“父爱主义”保护,必然导致乡镇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放大乡镇企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商业化改革滞后导致的银行预算软约束,政府对银行信用社信贷投放的干预和影响,以及区域平衡、以存定贷的信贷原则的执行,又极易软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信贷供给和“借债还钱”的约束。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导致乡镇企业面临明显的信贷软约束,导致乡镇企业信贷的超常扩张和高比例负债经营的形成。(2)在作为乡镇企业主体的乡村企业中,由于企业产权结构的特点和社区——政府——企业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乡镇企业发展的社区政府推动模式,乡镇企业的投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外延式扩张冲动,甚至乡镇企业的扩张冲动还高于早已扩张冲动闻名的国有企业(陈永明,1997),由此必然加剧乡镇企业对资金的庞大需求(注:事实上,资金的区域流动不足,妨碍了乡镇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政企不分的传统体制下,由此还扩大了乡镇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面对这种庞大的需求,一方面,乡镇企业由于总体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有的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自身积累能力有限,内源融资难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直接融资的渠道和能力有限,更不堪重任;因而乡镇企业高比例负债经营、严重依赖于信用、严重依赖于银行和信用社,自是难免的。(3)在90年代初期以前,从总体来说,乡镇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蓬勃向上的发展环境。1981~199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29%,乡镇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3.32%

,利税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15%。国际经验表明,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企业保持较高的负债率,有它一定的合理性。正如周其仁等(1987)所指出的,乡镇企业“较高比例的资产负债结构,在支付与偿债的双重压力下,不断产生进一步扩大负债的内在要求”,这个特征可以用农村工业化冲动强烈、资金相对稀缺的经济环境来解释。此外,(4)政府信用(注:政府信用包括政府的财政周转金、税务周转金、部门借款和企业的应收税款等等。)对于乡镇企业其他信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导引作用。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乡镇企业能够得到政府信用,意味着信誉较好,与政府或政府组成人员的关系较近,信用的偿还较有保障;因而,据此其他信用的提供者也愿意提供相应的信用。(5)区域之间资金流动不足,对乡镇企业高比例负债的形成和信用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

迄今为止,对于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研究(包括近年来出现的部分文献),由于资料限制,主要是针对90年代初期以前的情况而进行的。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不仅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和加速的分化,乡镇企业运行的内部机制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出现了迅速明显的变化。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比较少见。由徐志明等(1997)、石恂如等(1997)进行的两个案例研究,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3 根据苏州市财务报表资料,1995年末全市乡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1.67%,比1993年末下降了3.55个百分点;其中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分别下降了3.51和3.71个百分点。而且,报表资料由于忽略了7个方面的因素,它所显示的资产负债率偏低;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苏南(包括苏州市)乡村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达到75%至80%(石恂如等,1997)。

案例4 根据苏州市乡村两级集体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1992~1994年,该市乡村集体企业的资金总额—反前3年(1989~1991年)的减速增长局面,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借入资金年均递增42.02%。在借入资金(即负债)中,各种信用总额迅速增长,但信用结构也迅速变化。银行信用的比重在波动中迅速下降(由1991年的31.5%下降到1994年的27.1%),商业信用和企业内部信用的比重迅速上升(分别由16.6%上升到22.4%、由10.5%上升到12.3%),非正规信用的比重在经历一般增长后又重新下降(由1991年的41.4%上升到1992、1993年的43.6%再下降到1994年的38.1%)。

案例3和案例4提供的资料,虽然截止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为1994和1995年),但却初步刻画了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若干基本特征:资金总额迅速增长、资产负债率趋于下降、负债问题的严重性高于报表显示的表象、对银行信用社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对商业信用的依赖程度相对上升、间接融资日益艰难、融资形势日趋严峻。当然,一方面,因为二者研究的资料截止时间比较早,研究的区域范围都只是苏南地区(甚至苏州市),区域和时间代表性不足;另一方面,因为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分化比较快、面临的变化比较多,要全面、准确地研究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仅靠上述一、两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好在1993年之后新的财务制度的采用,为我们研究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变化,提供了方便条件。有鉴于此,下文在分析中将大量采用乡镇企业的财务统计资料,来补充上述案例资料的不足。

自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表现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迅速增长,并且这种增长与乡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之间保持了强烈的对应关系。以乡村企业为例,1993年全国乡村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1084亿元,1994、1995、1996、1997年分别较上年增长35.74%、32.1%、17.35%和8.56%,到1997年达到25335亿元。可见,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资产形成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最近几年增长艰难,融资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般而言,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有两大类:负债融资和所有者权益融资。自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在资金来源总额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迅速增长的同时,其资金来源结构和融资结构的具体状况和变化情况如下:

(一)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的状况

1.继续维持高比例负债经营,但资产负债率(注:需要注意的是,90年代初期前后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之间,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的下降趋势已开始显现。这说明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资产形成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已开始减弱。以乡村企业为例,详见表1。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近年来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加快、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乡镇企业面对负债融资、特别是间接融资资金来源受阻、融资困难加大这一形势,所作出的反应(尽管这种反应,在相当程度上带有无奈的性质)。当然,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特别是间接融资资金来源受阻、融资困难加大,很大程度上又与近年来乡镇企业资产和信用质量下降有关(详见下文有关分析)。

2.不同类型地区之间负债水平的相对差异(表现在资产负债率上)不甚明显。这表明,在不同类型地区之间,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资产形成对负债融资的依赖程度差异不大。以乡村企业为例,详见表2。由此可见,不同区域之间乡镇企业资产负债率现有水平的形成和演变,主要成因基本上是共同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是其主要原因。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融资和资产形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稍高,但其变化趋势不稳定,这从不同地区乡镇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的比较上也可略见一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低且不稳定有关。

3.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对负债融资的依赖程度差异较大(表现在资产负债率的差异上)。以1995年为例,全国乡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2.84%,而乡镇个体、联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7.45%。这说明,相对而言,乡村企业的融资和资产形成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强于个体、联户企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乡村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信用支付基础(谭秋成,1998);而在于相对而言,一方面,乡村企业的相对规模较大,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表现出某些融资优势;另一方面,就总体来讲,乡村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比个体、联户企业更近,乡村企业在争取政府信用、银行信用、甚至其它信用方面,更容易得到政府、尤其是乡村政府的支持和关爱。何况,由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乡镇个体、联户企业在发展和融资方面,往往会程度不同地受到某种实际上的歧视。

4.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负债融资的差异已明显缩小,其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一反其80年代中期高于国有企业的局面,低于国有企业达几个百分点。以乡村工业企业和国有工业企业为例,详见表3。实际上,如果考虑到乡镇个体、联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乡村企业,那么,整个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国有企业的幅度应该更大。可见,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资产形成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相对低于国有企业。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客观存在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乡镇个体、联户企业这一所有制等级序列;沿着这一等级序列,不同类型的企业所受到的支持和保护依次递减;乡镇企业处于这一等级序列的末端,因而所受到的实际支持和保护相对较少,即使是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乡镇企业通过负债进行融资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表3 1997年全国乡村集体工业企业和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比较

项目乡村集体工业企业 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资产总额(亿元) 21060.9359107.61

负债总额(亿元)

12938.7938315.02

其中:流动负债比重(%)83.56

64.40

长期负债比重(%)16.41

35.60

资产负债率(%)61.44

64.82

(二)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的结构

1.相对于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以乡村企业为例,从表4可见,自90年代初期以来,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不仅一直保持在80%以上,而且呈不断提高之势;1994、1995、1996、1997年分别为80.78%、82.27%、83.16%和84.28%。

表4 1994~1997年全国乡村集体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数量与构成

数量(亿元)

1994 1995 1996

1997

负债总额 9625 12496 1446215501

流动负债 7775 10281 1202713064

短期借款 2986 4059 4798 5138

其中:银行借款

2052 2652 3109 3348

应付款项 3410 4534 5316 5887

其中:应付帐款

1691 2232 2659 2934

长期负债 1850 2213 2431 2421

长期借款 1595 1911 2086 2072

其中:银行借款

1006 1141 1217 1224

长期应付款137 212 223

所有者权益合计

5420 7390 8875 9834

实收资本 4076 5685 6891 7754

国家资本金86122

143 163

乡村集体资本金

2789 3555 4161 4313

法人资本金593

885 1090 1312

个人资本金339

603

779 1040

外商资本金268

520

716 926

其它 1344 1705 1984 208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15046 19887 2333725335

构成(%)

1994 1995 1996 1997

63.97 62.84 61.97 61.18

80.78 82.27 83.16 84.28

31.02 32.48 33.18 33.15

21.32 21.22 21.50 21.60

35.43 36.28 36.76 37.98

17.57 17.86 18.39 18.93

19.22 17.71 16.81 15.62

16.57 15.29 14.42 13.37

10.45 9.13 8.42 7.90

1.421.47 1.44

36.02 37.16 38.03 38.82

75.20 76.93 77.65 78.85

1.59 1.65 1.61 1.66

51.46 48.11 46.88 43.86

10.94 11.98 12.28 13.34

6.26 8.16 8.78 10.58

4.95 7.04 8.07 9.42

24.80 23.07 22.35 21.15

100

100

100

100

注:在本表中,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所占比重数为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数分别为占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数。应付款项包括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和其他应付款;所有者权益中的“其它”指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

2.流动负债的主要内容是应付款项和短期借款,二者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也一直呈增加趋势。在乡村企业中,应付款项和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总额的比重,1994年为82.26%,1997年上升到84.39%。将上述1和2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在支撑乡镇企业发展的信用关系中,主要是一些短期信用关系,特别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由于短期信用关系能否顺利维持取决于企业与外部的交易能否持续进行(谭秋成,1998),一旦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变化,债务和支付危机就极易发生;由于信用关系在乡镇企业融资和资本形成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在以短期信用为主的信用关系基础上的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极易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建立在比较脆弱的基础之上(注:近年来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建立在高负债率和以短期信用为主的信用关系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其基础是比较脆弱的(参见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第10页。)。

3.相对而言,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负债、乡镇企业的资产形成,对银行借款、特别是长期银行借款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对商业信用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自90年代初期以来,在乡村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中,银行借款、特别是长期银行借款的比重一直呈下降之势;应付款项、特别是应付帐款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态势。乡镇企业的融资和负债、乡镇企业的资产形成对银行借款(也可以说是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依赖程度的相对变化,及90年代初期前、后这种相对变化的比较,从表5可以看得更为清楚。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乡镇企业对近年来通过银行借款进行间接融资难度加大、来源受阻所作出的反映(甚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乡镇企业融资形势的严峻和恶化(详见后文分析)。

从表3的比较还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在负债融资方面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负债水平上,而且表现在负债结构上。以1997年为例,在乡村企业负债融资的结构中,流动负债的比例远高于国有企业,长期负债的比例远低于国有企业。初看起来,这似乎说明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的结构较为脆弱。我们不否认这一问题的存在。但在实际上,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长期负债比重偏低是由两类因素引起的,不加分析地由此过分夸大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的结构相对脆弱,是片面的、武断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两类因素分别是:第一类因素,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乡镇企业用于福利设施的固定资产数量少、比重小,乡镇企业占地付费成本极低,由此导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名义值或报表值较小;另一方面,一般而言,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密集性程度较高,因而其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低;由于这样两个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购买对长期性资金(包括长期性负债)的需求相对较小。第二类因素,由于乡镇企业处于前述所有制等级序列的末端,即使是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乡镇企业不仅通过负债进行融资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负债进行长期融资(特别是争取长期银行贷款)的能力更差。长期债券市场的不发达及乡镇企业接近长期债券市场的困难,是其原因之一。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虽然由上述第二类因素引起的乡镇企业长期负债比例低,可能同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的结构比较脆弱有关;但由上述第一类因素引起的乡镇企业长期负债比例低,却与乡镇企业负债融资的结构是否相对脆弱或不稳固无关。

(三)乡镇企业权益融资的水平与结构

从表4可见,自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在资金来源总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迅速增长、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的同时,通过权益融资形成的资金总额增长更快。1995、1996、1997年,乡村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36.35%、20.09%和10.81%;相比之下,乡村企业负债总额仅分别比上年增长29.83%、15.73%和7.18%。与此同时,乡镇企业权益融资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1.通过权益融资得到的资金总量迅速提高,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一直呈提高之势。这表明,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已经日益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和资产形成对权益融资(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依赖程度已开始提高,资金来源、融资结构的抗风险能力已开始增强。以乡村企业为例,详见表4。为什么这样呢?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第一,随着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国内外不同投资主体的收入水平和投资能力都有了迅速、显著的提高。这些迅速增长的投资能力日益需要找到、需要开拓新的投资渠道。第二,随着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间接融资难度增大和交易成本提高、来源受阻,乡镇企业也迫切需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2.权益融资的内部结构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自90年代初期以来,实收资本在所有者权益总额中的比重相对提高;在实收资本中,乡村集体资本金比重下降,国家资本金比重有微弱提高,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比重稳定增长。这表明,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引进外资)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已开始得到迅速的拓展,直接融资在乡镇企业融资中的相对地位已开始提高。但美中不足的是,在乡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相对于实收资本,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内的其它权益资本所占的比重一直相对较小(以1997年为例,全国乡村企业的其它权益资本仅相当于实收资本的26.82%、所有者权益总额的21.15%),而且近年来这一比重还一直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总体而言,乡镇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仍然比较弱,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培养仍然值得高度重视(注:一般而言,比较理想的权益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实收资本小于各项积累,以积累为投入资本的2倍为宜。这种比例,可以减少分红的压力,使企业有可能重视长远的发展(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1997,P128)。)。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揭示了90年代初期前后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状况或变化,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或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认为,要改善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更好地支撑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乡镇企业产权关系的改革和融资机制的创新,需要加快乡镇企业信用制度的完善和信用环境的治理(包括信用担保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努力为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小企业,下同)创造平等的融资条件和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方面克服对乡镇企业的歧视待遇;需要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制度建设,加快培育产权生产、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产权、要素优化流动和资本重组,推动乡镇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表5 1986~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年均增长速度变化比较

单位:%

1986~1991年

乡镇企业 乡村企业 个体联户企业

固定资产原值 24.8625.1423.91

流动资产 20.7219.7025.22

所有者权益20.9520.6522.12

银行借款 31.8532.1129.33

其中:长期银行借款 27.53 27.86 24.52

应付款25.0825.7118.65

银行借款与应付款年均增长速度之比 126.99124.89157.27

1992~1995年 1996~1997年

乡镇企业乡村企业个体联户企业乡镇企业乡村企业

42.46 39.30 52.0823.0017.24

49.16 47.53 54.88 10.92

46.23 39.70 64.93 15.36

30.88 28.71 49.089.35 9.79

30.63 28.77 46.14

38.67 35.68 66.01 16.09

79.86 80.47 74.35 60.85

个体联户企业

注:在本表中,商业信用以应付款为代表。

标签:;  ;  ;  ;  ;  ;  

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_资产负债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