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生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望江中学 723000
摘 要:有益的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效的提问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学反馈,优化教学效果。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提问的设计却是艰辛的。
关键词:提问 艺术 课堂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
一、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注入式的“满堂灌”逐渐被淘汰,课堂提问普遍受到重视。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分轻重主次,过于烦琐,一堂课下来,从头到尾“满堂问”,胡子眉毛一把抓,整堂课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学生不是不知所云、什么也没学会,就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说,课堂提问应当有的放矢,这个“的”指的就是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之处,是学生疑惑不解或容易疏漏的地方。设计问题要从教材的思路、教学目的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把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拎出来,把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或容易疏漏之处点出来,才能纲举目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课文《师说》第二段可设计提问:第二段用了几个对比?怎样对比?这样对比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提问,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如《孔乙己》中,针对“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这一句话,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这个问题能让学生探索疑问,寻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针对学生容易疏漏之处,可提问: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容易忽视的暗线点了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课堂提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点、难点上来,吸引到疑问之处和容易疏忽的地方上来,让学生定向思考、深入钻研。做到少而精,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提问的角度要新颖
走进语文课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提问:这个字解释成什么?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何写作特点?每堂课这样问,每篇课文这样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种提问,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笔者认为,提问的角度应该新颖些。角度新颖,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事半功倍;其次,角度新颖,角度必然多变,它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再者,角度新颖,提问时必然多用曲问和逆问,即提问时多拐个弯儿,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必须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思维的流程也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三、提倡学生驳问
课堂提问,除了教师问学生外,还应该包括学生问(质疑、驳问)教师。学问学问,有学有问,方成学问。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学生驳问。一部《论语》20章,记录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单就提问来说,据统计,《论语》记载了孔子与学生间的问答有117次,其中学生向孔子提问105次,学生之间互相问答11次,仅有一次是孔子提问学生。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安排学生驳问是何等重要。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许多驳问是有独到之处的。学《愚公移山》,学生反驳:“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那么,搬家或挖隧道岂不更讲经济效益么?学《木兰诗》,学生质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假的,不说别的,只要一洗脚不就露馅了?那古代妇女从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学《谈骨气》,学生反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当然有男有女,可这“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或者有作为的男子,那么女的呢?她们算不算“大丈夫”?对于这些有创见的驳问,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表扬,及时引导,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对于那些稚气可笑的甚至是不正确的驳问,我们千万不要泼冷水,不要歧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是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结果。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学生驳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于学习的反馈,能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提倡学生驳问,还能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提倡学生驳问,是语文教改的必然结果。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是广大教师艰苦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古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语文教师就像高明的裁剪师一样,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设计了种种有创意的提问。我们相信,广大语文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心理,注意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叩开课堂提问这座艺术宫殿的大门!
论文作者:邓新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孔子论文; 角度论文; 思维论文; 之处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