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事件中网络虚拟社群的特征分析及“特征破坏”对策论文

邻避事件中网络虚拟社群的特征分析及“特征破坏”对策

孙莹SUN Ying;杨帆YANG Fan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镇江212013)

摘要: 邻避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不安定因素之一。在信息化的整体背景下,网络虚拟社群对邻避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以邻避事件中的新兴主体——网络虚拟社群为切入点,对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特征及时序特征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其特征提出了针对此类邻避事件的主动抑制措施。

关键词: 邻避事件;网络虚拟社群;社会网络分析

0 引言

公共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但有些公共设施在带来大尺度积极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周边居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变电站、发电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中心等,这类公共设施具有典型的潜在风险性和负外部性,称为邻避设施。当邻避设施影响到周边居民的利益时,风险承担者在利益补偿失效后将会产生较强的动机并通过一定的组织能力,以群体诉求的方式来反对、阻止或破坏邻避设施的建设,从而引发邻避事件。在邻避事件中,最为原始的利益驱动是“因环境影响导致的健康问题担忧”,由于环境风险承担者利益诉求的高度趋同,社会大众的普遍同情,技术水平对风险对策的制约等因素影响,此类邻避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最为深广。

随着4G网络的全面建成,5G网络标准体系的逐渐完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民众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最重要渠道。高参与度是网络平台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网络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从个人到媒体的反向作用通道,突破了传统的从媒体到个人的“单行道”限制,为邻避事件的“超人际圈”发酵提供了温床。对邻避事[1]件中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化解、抑制和反制对策是解决此类邻避事件的有效技术路径。目前,邻避事件的逻辑机理[2]-[3],事件主体[4]-[5],分析视角[6]-[7],补偿机制等主流研究方向的确定勾勒出了该领域的大致理论框架体系,但以网络虚拟社群为主导的邻避事件研究分支还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其研究成果仍集中于社群秩序解读,分析方法讨论,网络结构实证,信息传播方式等技术细节片段。本文从较为宏观的角度,针对网络虚拟社群典型特征,为邻避事件应对者提供了一条“基于网络特征破坏”的事件抑制方法。

罗马的风光虽然并没有人传说的那么美,但由于我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感觉过分的失望。生命中比预想要糟糕的事随处可见。在这样古老而繁华的大城市中,人又怎么能只有一种感觉呢?

1 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特征

网络虚拟社群由社群平台、社群成员两部分组成,其中社群平台是技术载体;社群成员是行为主体。

社群平台与网络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决定了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进化方向,是网络虚拟社群开放性的重要技术支撑。

“金沙江中游库区项目主要集中在金沙江的玉龙县大具乡下虎跳至华坪县观音岩大坝河段,跨经丽江、大理、楚雄等州市地界,全长约464公里。”云南港航投资公司董事长毛继斌表示,项目将在沿江的梨园、阿海、金安桥等库区内,建设大具、棋盘地、宝山等24座码头、120个停靠点。目前,工程已于2015年和2016年分两期开工建设。

对应于邻避事件的规律性,网络虚拟社群展现出一定的时序特征。在邻避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会以网络平台为交流媒介,信息联系作为纽带,在网络上聚集起来,形成针对事件的网络虚拟社群。邻避事件催生了网络虚拟社群,网络虚拟社群又反作用于事件进程,最终影响社会秩序。在一个邻避事件中,网络虚拟社群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高潮期和结束期四个阶段。

表1 社群角色

邻避事件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过程中作为项目发起方的政府和作为利益维护者的当地居民不断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结果又不断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当建设一项邻避设施项目的公告发出后,该设施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性就会让当地居民认为该项目建设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所处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影响,从而对项目的建设产生抵制心理,并以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政府同意采取措施消除该设施的负外部性或终止项目的建设,邻避冲突结束。反之,如果政府没有恰当处理当地居民的诉求,则集体抗议愈演愈烈,甚至引发集体性的暴力行为,邻避事件达到高潮。

成长期是随着事件的发展,与事件相关的话题使得网络虚拟社群成员间的看法不断传播并且开始聚集的一个阶段。网络虚拟社群成员间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年龄地域、价值观等很多方面都不同,在对事件的讨论中很难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对事件发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网络虚拟社群在成长阶段成员间互动不断增多,在萌芽期处于观察状态的网民也参与进来,通过发帖、回帖等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发表诉求,对事件的关注急剧上升。同时意见领袖开始出现并影响网络虚拟社群的意见发展趋势,社群成员间意见开始逐渐统一,态度渐渐明朗。随着对事件讨论的不断深入,由于意见领袖的引导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群,加上成员惯有的从众心理,从而导致网络虚拟社群逐渐壮大起来。

2 网络虚拟社群的时序特征

由于社群成员现实生活和职业背景的复杂性,成员针对某一事件的关注视角存在多样化,邻避事件应对者很难从一种技术或伦理角度预测或影响社群成员思维。由于社群成员社群隶属的交叉性,邻避话题可能通过社群形式传播,在其他社群中形成新的意见领袖,造成几何扩散。由于成员真实身份的高度隐蔽性,在缺乏现实责任约束条件下,社群成员对其发布消息很少考证,断章取义现象严重,消息源历经多次转载和编辑后容易累积失真。

社群成员是网络发酵型邻避事件的行为主体,按照社群成员在事件演变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社群成员角色可分为领袖角色、呼应角色、分享角色、浏览角色、干扰角色、反对角色六种,其角色功能以及与事件演变的关联度见表1。

萌芽期是指在邻避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并形成热点话题,引起网民的关注和发表看法的阶段。在短时间内,当该邻避事件引起了网民的注意,网民通过发帖和回帖的方式对该事件进行交流互动,那么一个小范围的网络虚拟社群也就形成了。处于萌芽阶段的网络虚拟社群成员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发帖和回帖量也较少。大多数帖子的持续时间也较短。在这一阶段,社群成员基本上处于观察状态。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财务会计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把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二者之间相互融合才能够更加明确企业的管理目的,财务会计只有充分的明白企业的管理需求,才能够更有效地体现出财务信息的重要价值,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随着邻避事件的结束,网络虚拟社群中关于事件的发帖量和回帖量急剧减少,社群成员的注意力逐渐被其他话题所代替。网络虚拟社群最终将迎来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变:一是网络虚拟社群发生结构性解体;二是形成以意见领袖为中心,呼应者为骨干的固定网络,潜伏并等待新的共同话题,并在话题出现后,通过吸纳成员发展成为新的网络虚拟社群;三是通过邻避事件建立现实联系,骨干成员间形成真实的社会网络。

随着网络虚拟社群的积极动员和媒体对邻避事件的大量报道,事件逐渐得到极大的关注。网络意见在现实社会中体现,而邻避事件本身的发展变化又对网络虚拟社群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产生新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网络虚拟社群成员的参与度也直线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社群成员间的互动显著加强,社群成员的行为呈现出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性。

3 邻避事件的“特征破坏”对策

3.1 “结构特征破坏”对策

对具有较高网络密度和存在显著小世界效应的虚拟社群可采用网络稀释的方法应对,通过向虚拟社群中主动加入干扰角色或反对角色,同时加强成员身份监控,加大对不实言论的现实处罚力度,设置成员连接断点,人为干预并延长网络成员连接路径。

利用网络密度、小世界效应、中心性分析等指标量化评价网络虚拟社群结构,依据评价结论提出结构特征破坏对策。其中,网络密度反应网络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小世界效应影响着网络虚拟社群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中心性分析利用中心度和中心势描述个体处于网络中心的程度。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区土层中,第1层耕填土含潜水,第5层粉土中含弱承压水,其余各层均为微透水、弱透水或不透水层。场区稳定水位在2.40~2.62 m(黄海高程)之间,随季节动态变化,夏高冬低,历史最高洪水位达到3.40 m。在该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基坑的周围设计了密排的混凝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因此,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施工结束后,雨水通过周围的回填土渗透到地下。综合以上分析,假定该工程的抗浮水位设计值为3.0 m。

对中心度及中心势较高的虚拟社群可采用重点抑制的方法应对,通过分析意见领袖的职业背景,在社群中注入专业对口的反对角色,从职业视角反击领袖意见,削弱意见领袖的公信力。通过对社群成员社群隶属的交叉性分析,重点关注多社群成员,避免在其他社群中形成新的意见领袖。

根据苹果白粉病发生规律,防治时应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剪除越冬病芽,及时摘除被侵染的病梢,减少初侵染及再侵染的病菌数量;二是抓住关键时机,适时喷洒有效药剂,防止病菌侵染和病害蔓延。

3.2 “时序特征破坏”对策

通过统计分析相关邻避事件的时序特征,采用相应对策,将邻避事件控制在萌芽期或成长期内。在萌芽期内对涉及问题不应作出强硬回应或定性回复,积极展现相关部门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组织相关专家对邻避设施进行严肃的环境影响再评估,邀请利益无关者监督评估过程并公示评价论据及论点,对确实产生环境影响的项目,要本着务实的态度提出合理的补偿措施并公示详细的补偿方案,避免公众产生“黑箱猜想”并争取公众同情。在成长期内应采用分化政策避免网络虚拟社群成员达成观点平衡,保证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传播虚假消息、未经论证的消息或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消息的单位或个人在法律范畴内给予处罚。

4 结论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以邻避事件中的新兴主体——网络虚拟社群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社群成员角色分工以及社群结构的三大特点,详细阐述了网络社群演变的四个阶段及最终归属,结合网络社群的结构及时序特点提出了对应邻避事件的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邓胜利,胡吉明.Web 2.0环境下网络社群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05).

[2]高新宇.“政治过程”视域下邻避运动的发生逻辑及治理策略——基于双案例的比较研究[J].学海,2019(03):100-106.

[3]徐浩,张妍,谭德庆.参与者情绪对环境污染邻避冲突影响的演化分析[J].软科学,2019,33(03):121-126.

[4]陶鹏,秦梦真.联盟属性差异与邻避设施风险感知——基于透镜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政策意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17-124.

[5]郑旭涛.无组织的邻避抗争联盟与抗争共振效应[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06):58-70,127-128.

[6]郑光梁,魏淑艳.邻避冲突治理——基于公共价值分析的视角[J].理论探讨,2019(02):166-171.

[7]陈丽君,金铭.风险认知视角下的邻避冲突整体性分析框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01):37-46.

[8]杨烽.基于虚拟品牌社群的营销创新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12):161-163.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Characteristic Destruction"Countermeasure of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in NIMBY Events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

Abstract: The NIMBY Ev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unstab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Under the informationization background,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IMBY even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ructur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which is a new subject in the NIMBY events,and puts forward some active restraining measures for this kind of NIMBY events.

Key words: NIMBY events;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29-0069-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 面向事件的网络虚拟社群对社会秩序影响的实证研究(15SHC002)。

作者简介: 孙莹(1986-),女,山东莱芜人,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杨帆(1981-),男,四川蓬安人,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防灾减灾研究。

标签:;  ;  ;  ;  

邻避事件中网络虚拟社群的特征分析及“特征破坏”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