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现状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农民工论文,现状调查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207(2010)05-0042-04
城市外来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外来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外来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作用,为外来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因此,把城市外来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外来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对于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上海市为了进一步保障外来农民工权益、改善外来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大大丰富了外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外来农民工更多地享受到了上海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然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等与城市居民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尤其作为精神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体育参与活动被人们严重忽视。
本文针对上海市外来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的体育参与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海市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和控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需的参考和依据。
1 关于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城市外来农民工
对于外来农民工的定义,学术界至今还存在着争论,但基本上有相似或相近的认可,即一是来自农村,属于农业户口;二是社会身份为农民,三是主要时间是从事非农产业活动。本文所指的“农民工”,系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提法:户籍仍在农村,长期在城市从事劳动、具有固定岗位的产业工人。其已成为一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体育参与
所谓的体育参与,是社会文化资源使用的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达到了某种相对稳定的客观状态下,一种在体育方面应该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主要表现为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行为取向和体育生活方式等。美国社会学家杰·科克利(Jay.Coakley)对此认为,在所有的社会中,体育参与是与社会群体所处的层次地位相联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常常决定了体育参与的模式。
本研究所指的体育参与,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意识表现。很显然,当今公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体育参与程度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标。体育参与的具体方式有如下: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比赛、了解体育新闻(包括收听广播、阅读报刊书籍、收看电视体育新闻)、观看体育比赛(包括现场观看和电视体育比赛实况转播)、听取体育知识讲座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浦、普陀、闸北、宝山、嘉定、南汇和松江等8个区在国营和民营企业单位具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外来农民工。
2.2 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料网站寻找文献;通过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资料库等,阅读各类有关的书籍与期刊,搜集关于城市外来农民工的相关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的区域较多,历时将近一年半,具体时间为: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发放了问卷3000份,问卷填写采用即发即收式,全部回收,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706份,有效回收率90.2%。
2.2.3 访谈法
就有关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理解和体育参与情况以及制定的政策和措施等问题,分别对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有关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5.0社会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外来农民工既未彻底脱离农村,又未能够融入城市,成为了一个具有边缘身份特征的群体,因此,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城市中不可避免的弱势地位。有关文献指出,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城市的居民相比,这一群体表现出如下方面的特征:一是处于明显的弱势;二是非技术性且流动性强;三是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四是外出的自发性;五是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疏隔。
本研究通过对2706人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后发现,目前,被调查的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以21至40岁年龄段为主,75%的人为已婚;从这些外来农民工所在的企业类别来看,大多分布在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从文化程度上看,以中学为主,占到了82.8%,其中多数是初中程度,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7.9%。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这可能对于这一群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价值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外来农民工的基本工资收入主要集中在600~1500元的区段间,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8.7%(见表1)。
表1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基本情况的统计
3.2 工作时间和余暇时间
对照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城市外来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我们得知,同我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上海外来农民工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其日工作量在8h以上的人数比例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体上来看,高于11 h及以上工作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绝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则集中在8~10 h。由此可见,上海外来农民工的余暇时间要多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对于他们开展体育活动应该是有利的(见表2)。=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40%的上海市外来农民工认为,在平时工作日里每天的闲暇时间不足1 h,而有37.7%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则认为自己每天的闲暇时间是在3h以上(见图1)。
在对周末的闲暇活动时间的调查中,4~8 h的占33.5%,8 h以上的占4.4%(见图2)。
众所周知,闲暇时间的多少是决定人们参加各类业余活动的一个充要条件。因此,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在平时工作日里的空闲时间和周末闲暇时间的多少,则可以视作体育参与的一个基本保障。由以上数据可知,对于上海市外来农民工来说,闲暇时间的充足具备了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然而,上海市外来农民工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恰恰并不是很多。约有6.3%的人选择在周末进行身体性的体育活动;约有13.2%的人选择打牌;约有3.9%的人下棋,而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或录像和上网的人则分别为10.2%、8.5%、8.3%(见表3)。
由调查可知,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对于体育参与活动感兴趣的人较少,同时其中显现出了一个特点:参加精神性体育活动的人数要大大多于身体性体育活动的人数。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中有一部分人特别关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的体育消息。但相当一部分人对体育活动漠不关心,闲暇时间通常是以睡觉、聊天和闲逛等方式来度过。
3.3 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上海市外来农民工都曾经参加过身体性体育活动,但是能坚持有规律的人数比例不到10%,这说明了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具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是还远远没有形成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中也发现,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本地居民的体育参与动机有着较大的区别,本地居民大多数人认为,体育参与可以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手段,而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则是把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等作为主要动机,显示出其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很弱(见表4)。
当然,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农民工因或多或少受到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在体育参与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模仿需求,如其中有些年轻人提出了想跳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体育活动的愿望,但是,由于外来农民工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且闲暇时间少,且缺乏必要的环境条件,故对于他们来说,实现能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甚少。
4 促进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条件
4.1 有利条件
4.1.1 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历来高度重视外来农民工工作,对外来农民工群体十分关心,把解决好外来农民工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外来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上海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颁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做好外来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从上海实际出发,加强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和维护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社会各方面也对外来农民工问题十分关注,各种组织、团体、个人都积极开展了对外来农民工的帮扶工作,形成了关心外来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4.1.2 上海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上海人均GDP2008年就已经突破10000美元大关,达到10529美元。2009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为2540.3亿元,同比增长7.7%。2009年上海市居民收入也逐步增长,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8.2%。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上海市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公共服务事业,为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创建良好的体育参与环境和设施,提供了必需的财力保证。
4.1.3 上海市具有开展全民健身的成功经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追求现代生活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开始重视体育的功能,逐步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近年来,全民健身指导文件相继出台。1995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00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市民健身条例》,规定每年6月10日为“上海体育健身日”;2002年,上海市体育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推行《人人运动计划》;2004年,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2010年)》。上海市已初步形成政府领导、依托社会、覆盖面广、具有上海特点的全民健身体系。
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让体育健身成为人民群众健身生活的重要内容,上海体育部门又率先在全国提出“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活体育”新模式,把科学健身融入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活动迅速发展,居民参加各种晨晚锻炼和体育场所锻炼活动日趋活跃。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社会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正加快走进基层社区。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在“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下,市政府着力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群众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目前,上海已建成社区健身苑、健身点约5000个,社区公共运动场所174处,社区健康体质监测站81个。居民不仅出门500m就能到达健身场所,而且还能得到科学的健身测试和科学指导。这些体育实践活动为探索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活动提供了必需的借鉴和经验。
4.1.4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具有参与体育的强烈愿望与需求
客观地讲,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受时间和收入等条件的限制,只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体育参与,实际上他们对身体性活动的体育参与还是具有较高的期待,而且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要求也不高。
在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中,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在回答“如果有免费或收费低廉的体育活动,您是否愿意参加”的问题选项上,有多达76.2%的人表示愿意。同时发现,上海市外来农民工所期望的体育参与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诚如表5所排列在前几位的身体性活动项目,分别是跑步、散步、游泳、篮球、台球、棋牌、羽毛球。其中大多数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偏向于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技术含量低、花费较少的项目。这显然与当今我国农民工所处的经济、文化等背景下的生活条件十分相关。因此,尽快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对于广泛开展外来农民工的体育活动,促进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将是非常有利的。
4.2 不利条件
4.2.1 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外来农民工的特殊身份
由于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外来农民工缺少了体育参与的公共服务平台,外来农民工体育出现管理真空区,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忽略了自身应有的基本权利。
外来农民工尽管长期生活在城市,职业为工人,但他们依然是农村户口。他们的种种权利却随着他们的户籍滞留在了农村。按照制度的规定,他们的体育权利应由他们户籍所在地的农村来保障。外来农民工离土别乡地生活在城市,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他们的体育权利都无法由户籍所在地农村来保障。而城市里有限的体育资源,包括健身路径、体育场馆等物质资源的投放则是以城市社区人口数量为依据的,因此,上海市体育场馆和社区健身场地在满足本市居民的体育参与需要时,已经显得比较紧张。若要再增加计划之外的外来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群体,难免会造成公共体育资源的争夺。
4.2.2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体育价值观念淡薄
在本研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来农民工认为体育参与活动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他们将体育功能单一化,将体育参与活动视为城里人的事,是脑力劳动者的事,“我们整天劳动,需要的是休息。”参与体育活动,既没精力也没时间。从他们对体育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体育参与缺乏应有的认识,这对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体育就是跑步”,也有一部分人则认为“体育就是运动会”,表明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对待体育参与的认识,还持有早先时期的农村体育观,暴露出这一群体在人文素质方面的不足。
4.2.3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外来农民工的月收入比较低,超过七成的外来农民工认为自己的收入在上海处于下层或中下层。从年龄结构来看,在上海务工的外来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且多数已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在城市的收入成为部分家庭的主要来源,个人的消费大多限于个人吃住等日常开支。因而使得他们尽管身处上海这个大城市,但仍不会去在体育参与方面消费。除此以外,余暇时间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时间的繁重体力劳动压制了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欲望和热情,也大大削弱了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兴趣,从而造成了体育参与在外来农民工中宣传和普及的难度。
就目前而言,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在时间和收入两个方面缺乏足够的承载力,无力保障自身应有的体育参与权利,而上海市在确保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还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5 结论
5.1 体育参与是人们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当今城市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亟须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上海作为一个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城市,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应该率先破解这个难题。
5.2 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需求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上海市外来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外来”的特殊身份,致使他们的体育参与路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工资收入低、体力劳作时间较长,所处的生活环境差和体育参与观念淡薄等,则是目前阻碍上海市外来农民工进行体育参与的主要原因。
5.3 从社会管理和控制的角度考虑,上海市在构建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上海市实施推动外来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活动,在物质文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空白和不足,亟待改进和完善。
收稿日期:20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