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环境审计的含义
一般认为: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关的委托,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环保法规和财经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状况、污染状况和治理情况、污染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等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审查、评价,搜集必要的证据资料表示公证意见,并向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交审计报告和建议的一种活动。环境审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可应用于各种层次和范围。
2环境审计的层次和类型
21环境政策与法规审计
审查的内容有,国家与地方环境政策的目标;现行政策与法规对实现这些目标所起的作用;
如何对现行政策与法规进行修正;企业是否遵守了环境保护法规。一些值得考虑的领域包括:国家对有关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及其使用与管理的政策;国家防治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现状及趋势等。
22环境法规执行审计
审计机构依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法规,审查企业与组织的环境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和达标情况,从中找出问题,制定行动计划,以改进企业的生产和环保工作,消除污染事故和排污罚款,保证环保法规的贯彻执行。
23清洁生产审计
它是以清洁生产为目的的审计,其实施在于对产生工业污染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即从对生产工艺的审查中发掘消减废物的各种方法与途径,然后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方案,以减少废物尤其是有毒废物的产生量。这种审计也称为废物审计或清洁生产审计。它是一种基于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工业污染预防分析的系统程序,主要是按照生产工艺和物料流程寻找预防污染和消减污染物的机会。
24环境经济效益审计它是以提高环境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主要通过对有关环境经济效益指标的审查、考核与评价,检查环境管理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挖掘提高环境经济效益的潜能和途径,促进环境经济效益的提高。
25公司环境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内部审计师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课题中指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借此,管理部门可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在保证组织的经营活动符合有关规章和内部政策的要求上是否充分”。
26环境认证审计一些西方国家由国家认可的权威认证机构,依据其相关法规要求,对公司环境方针、环境计划、环境管理体系、内部环境审计、环境声明与陈述等公司环境活动进行符合性测试与评定,以检查企业能否通过环境体系认证。
3环境审计的基本条件
为使环境审计具有效力并能产生最大效益,必需的审计条件包括:①环境审计计划,即必须明确地采纳一项切实可行的系统化的环境审计计划;②审计小组。审计小组的成员应各司其职,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审计小组成员的安排取决于公司的规模、结构及特定的审计性质;③专业能力。审计小组成员应能胜任工作,能在技术上对环境提出可靠的、符合实际的评价。主要技能涉及对环境常识的了解和对政策的把握,以及环境方面的专长,实际经验和环境审计知识;详细系统的环境审计程序;④书面报告。环境审计结果要用大量的真实资料来证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⑤质量保证。必须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以保证环境审计系统自身的质量;审计主体还应就环境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向有关方面提供保证;⑥跟踪。跟踪是保证审计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4环境审计的程序
41审计前期准备
这一工作包括确定审计对象,组织审计小组,制定审计计划,编写审计提纲和提出征询问题。审计人员应熟悉环境法规、标准,掌握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和“三废”处理技术,熟悉财务审计技术和生产对象的工艺技术等。审计计划制定前应对审计计划进行一次预防,调查了解情况,协商时间安排和收集有关资料。
42现场审计
主要是搜集审计数据和材料,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以完成审计任务。审计材料来源包括:排污单位提交的会计账册、凭证,审计人员对企业调查了解的材料,会议记录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排污单位环境管理情况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系统的布点、采样、记录情况,污染源产生废物及处理情况,物料平衡计算的数据废
物处理方式与效率,污染事故,资金使用情况等。要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核实计算或测试检验,尤其要对生产过程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物料平衡计算,查清物料的流失趋向和流失量,分析和评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的建议。
43作出审计报告,提出建议
审计报告是环境审计的最终成果,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在审计报告中提出处理建议,其他审计主体也应提出改进环境问题的意见、建议与方案。除以上这些程序外还应复审和跟踪审计。
标签:环境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