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众路线论文,意义论文,时代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3)06-0012-04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教育实践活动因其强烈反映和回应了时代“突出问题”,彰显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工作作风和党的执政形象,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伟大创举。
一、群众路线与中国共产党的壮大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伟大创造,不仅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夺取政权的重要法宝;而且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党在各个时期的群众路线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党对群众路线优秀传统的传承一以贯之。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给了我们党和军队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力量,使我们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强大的敌人,最终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尽管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上出现过失误,但这并不能掩盖和怀疑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所取得的经验。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走群众路线的历史。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是群众路线的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
那么,群众路线究竟指什么?有何意义?党又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什么是群众路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言简意赅的四句话高度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全部要意,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两句讲的是党的群众观点,体现的是群众路线的世界观,构成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后两句讲的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对象化过程,体现的是群众路线的方法论,即如何把党的群众观点落到实处,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全部意义和操作方法。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即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全部意义在于其清晰而坚定地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从而使我们党的工作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第一,只有明确了“为了谁”的问题,才能保证党前进的正确方向。“为了谁”是一个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的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是涉及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原则问题。只有在“为了谁”的问题上保持清醒,我们党才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p.1004)
第二,只有明确了“依靠谁”的问题,才能保障党的力量之源永不枯竭。伟大的党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须有伟大的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的力量问题,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正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pp.3-4)“三个紧紧依靠”充分体现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团结群众,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力量之源。
第三,只有清醒知道“我是谁”,才会把群众当主人,摆正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是搞清“为了谁”、“依靠谁”的逻辑前提。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只有弄清“我是谁”的自我定位,才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综上所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我们理解和贯彻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目标方向、力量源泉和共产党人自我定位的三大重要维度。
二、“脱离群众危险”与党的执政考验
“脱离群众危险”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给全党同志敲响的警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3](p.49)这是党对自身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态势的清醒认识,表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
“脱离群众危险”来自哪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尽管不同群体、不同立场、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就“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则形成了基本共识。“脱离群众”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党的历代领导人一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但在实际生活中,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如在国有企业的改制、拆迁征地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屁股不是和群众坐在一起,而是和资本共舞,损害了一些工人、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权益,造成了他们的生活困难,结下了不少“民怨”,引发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数字工程、形象工程,为了自己的政绩干一些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直接或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第二,消极腐败现象。在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多发高发的势头至今尚未遏止。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最容易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的激愤,因此腐败问题必然会对党的形象、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2](p.16)“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4](p.12)
第三,作风不正现象。我们党具有优良的作风和传统,但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与这些优良作风和传统渐行渐远,党内生活庸俗化,官场风气不正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走不出“文山会海”,很少下基层调研,偶尔下去也是前呼后拥、走马看花、蜻蜓点水,看的是“盆景”,听的是“美言”,不深入了解群众真实的情况和要求;有的图享受、摆阔气,沉溺于各种应酬之中,送往迎来,杯觥交错,骄奢淫逸,铺张浪费,而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沾染庸俗习气,对上级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对群众盛气凌人、目中无人,甚至强迫命令。
第四,能力不足现象。新的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思路不对、方法不当、能力不足的问题时有暴露,不会做、做不好的问题突出。如在处理一些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中,有的认为“摆平就是水平”,不是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而是“用钱买太平”,治标不治本,掩盖矛盾,甚至“按了葫芦浮了瓢”,引发更多的矛盾;有的动不动就动用警力,采取强制手段,使矛盾激化,引发更大的冲突;有的不会做思想工作,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正如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所说:“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①
三、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为对当下“脱离群众”这一突出问题的客观反映和自觉回应,不仅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清醒认识,而且深度彰显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工作作风和党的执政形象,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伟大创举。
第一,“为民”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为民”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坚持致力的奋斗目标。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奉行“为民”的执政兴国理念。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把“为民”诠释为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在于群众路线本质上是对人民群众自身创造性生存实践的关注,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存在样态及其发展历程的关注。承载着作为目的自身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为民”范畴,决不只是对人的终极的价值诉求,或对人之为人的形上确证;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为民”价值诉求,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作为生产力发展结果和测量器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意义表达和人性完满。“为民”的价值诉求中的“民”,既不是柏拉图的理念人,也不是伊壁鸠鲁的原子;既不是启蒙哲学家所言的机械之人,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所规定的思辨之人;而是“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处于一定的具体历史实践中的、以一定的生活方式表现自己的“现实的个人”。在中国共产党人眼里,“为民”不仅是一种感性的静态事实,而且是一种感性的历史活动;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事实状态,更是一种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社会生产关系状态。从“为民”诠释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有助于在实践中确立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上深度解读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开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当代建构的新境界。当然,以“为民”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怎么细化和丰富,建构一个什么样的检验标准、结构、体系、框架,需要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博弈和学术对话。
第二,“务实”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务实”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坚持奉行的工作作风,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在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务实”既是一种科学态度,更是一种政治品格。共产党人的“务实”精神,就是要谋实招、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就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杜绝虚报浮夸的假政绩和劳民伤财的所谓达标升级活动;就是要简化和规范公务活动,少听汇报多调研实际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正视现实,敢揭矛盾,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走进车间厂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求等情况,出谋划策,鼓励企业改革创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努力使企业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群众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诚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把有限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第三,“清廉”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党的执政形象。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立党以来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高度重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清廉也是一种思想作风、人格力量,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生命线。
以清正廉洁公仆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比服务、比廉洁自律,要常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是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行为目标。清正廉洁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凡是吏治比较严明、官风比较清正的朝代,必然繁荣昌盛;凡是吏治混乱腐败、官风腐化堕落的朝代,必然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政党及其成员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受到社会风气的熏陶。任何一个政党在以自己的执政风格影响或改变社会风气的同时,也在被社会风气所改变和影响。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风气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党的群众路线寓于社会风气之中,又对社会风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风气反过来也会影响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我们的任务是,抓住“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为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舆论编织的“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在当前社会舆论中,公众对一些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或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指责,开始把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医疗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把无良商家以及市场某些无序环节造成的种种乱象,都习惯性地归因于政府部门。这样的情况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尤为明显,网上很多人自诩为“意见领袖”,他们往往对很多事件未经仔细辨识就急于发言,要的是被别人关注,博的是观点出位,很多普通网民则被巨大的网络舆论洪流所裹挟,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人云亦云,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恶化的幻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也要学会在互联网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塔西佗陷阱”的效应有可能因漠视民意、信息淤塞而急速放大,也会在及时合理的应对中逐渐消弭。在网络化条件下,民意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多维立体传播时代既为执政党了解舆情民意,加强党群、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发挥网络在群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还有待探索并积累经验。
注释:
①引自栗战书:《群众工作九法》,《新华文摘》2011年第20期。
标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