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评估研究--以广东省某市为例_医疗保险论文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评估研究——基于广东省A市的微观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省论文,微观论文,医疗保险论文,收支论文,证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以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为标志,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了体制转轨和机制转换。在体制上,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下的福利型保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医疗保险的转轨;在制度层面,初步形成了以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为目标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框架。然而,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尤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问题最为严重。所谓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是指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直接导致社会医疗保险无法对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进行有效偿付,从而影响了制度的实施效率,也阻碍了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推进①。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本身直接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制度向退休人员倾斜。按照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②,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完全依赖于在职人员缴费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压力由医疗保险基金承担;而退休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下降和身体功能的衰退,患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高、病程长、疗效差、病情反复的疾病的可能性日渐增加③。因此,随着退休人员参保比例的逐年上升,他们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而与此同时,在退休人员不缴纳个人医疗保险费的情况下,其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还要高于在职人员的水平,这对于有限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平稳运行的风险。其次,基金收支政策的调整不尽理性。目前,全国各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几乎都反映出如下趋势:在基金收入方面,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单位的比例不断降低,而在基金支出方面,医疗保险待遇的起付标准不断下降、自付比例不断降低、最高支付限额不断提高。换言之,全国各地制度的调整都倾向于减少基金收入并不断扩大基金支出。这种不理性的调整方式显然会给基金的平稳与可持续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除了以上两个主要方面的因素外,人口结构的变化、户籍制度管理的松动、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等制度外因素也都深刻地影响着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变化④。例如,我国日益突出的老龄化现象,对各地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可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的影响因素众多,而收支风险将严重危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只有明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基金收支风险的关键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状况与收支风险进行评估与监控,才能够切实可靠地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调整与深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测算相结合的思路,根据医保基金收支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衡量基金收支风险的评估指标,包含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两个层次,同时,采用相关系数矩阵定量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第二,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实证测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次采用从样本地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的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个人信息、缴费信息和报销信息等系统的实际微观数据,测算本文提出的指标值,检验指标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定量研究医保基金的收支风险问题,不同于现有的大部分定性研究。第三,本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对于科学合理地改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社会上一直热议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过多”、政府也在不断提高补偿水平的现实背景下,本研究所形成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对基金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从而有利于在提高补偿水平的幅度是否合理、缴费水平是否合理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判断。

二、文献回顾

明确哪些因素将引起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收支风险,对于预测、控制统筹基金的收支风险十分重要。因此,本节围绕学界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述,为构建基金风险的相关评估指标奠定理论基础。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因素包括:制度与政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单位)、人口结构、结算方式、疾病谱等⑤。我们认为,以上因素概括起来可划分为政策制定者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控的因素两大类。

所谓政策制定者可控的因素,是指政策制定者可人为调整的、影响统筹基金收支风险的因素。这些可控因素正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变量,它们的变化将直接引起统筹基金收入与支出的变化,进而影响统筹基金结余,引发统筹基金收支风险。钟世平和谢小乐首先分析了缴费政策对基金收入的影响⑥。从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等方面考察了影响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因素。其中,尤以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比例与统筹基金收入的关联最为密切。无疑,缴费政策直接影响着统筹基金的收入,从而影响统筹基金的结余。如果收不抵支,则将出现统筹基金的收支风险。缴费政策所引起的风险由于是政策制定者直接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应当特别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李亚青和申曙光利用广东云浮、韶关、东莞、深圳、珠海和广州六城市的数据分析表明,在老龄化背景下,退休人员不缴费政策和医疗保险“隐性负责”的历史遗留已经对统筹基金造成支付风险⑦。另一方面,他们还分析了待遇政策对基金支出的影响。政策、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方式等方面考察了影响医保基金支出的因素。与缴费政策类似的,待遇政策则直接影响着统筹基金的支出,从而影响统筹基金的结余。在给定统筹基金收入的情况下,不合理的待遇政策将过快地消耗统筹基金,导致统筹基金的收支风险。类似地,待遇政策所引起的风险由于也是政策制定者直接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也应当特别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关于结算方式,周钟进提出通过制定完善的结算办法来实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⑧。此外,申曙光和侯小娟指出,我国职工医保大多以市为统筹单位,统筹单位较小,从而使得参保人数有限,难以充分利用大数法则来分散风险,医保基金的风险调剂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⑨。

所谓政策制定者不可控的因素,是指政策制定者人为无法控制、影响统筹基金收支风险的因素。这些不可控因素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人口结构、重大疾病治疗直接相关⑩。参保人的人口结构和重大疾病治疗将直接引起统筹基金收入与支出的变化,进而影响统筹基金结余,引发统筹基金收支风险。对于这些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不仅要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身,还需结合医疗保健、卫生健康管理等其他配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

参保人人口结构是学界普遍关注的影响基金收支的首要制度外因素。尤其是,我国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对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压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龙云、姚红霞和周志成分别对广州市和新疆农五师的医疗保险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1)。李军认为在我国城镇“未富先老”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导致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威胁到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12)。其他学者则定量分析了老龄化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影响程度。张帆根据主成分分析理论,对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依靠现收现付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难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期(13)。彭俊等对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测算分析,认为该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在老龄化高峰期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存在较大风险(14)。除了人口的年龄结构以外,性别比例也是影响统筹基金支出的重要风险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男性的医疗费用通常大于女性。也就是说,如果人口结构的性别比例失调,势必会对统筹基金的支出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参保人重大疾病治疗直接影响参保人发生的医疗费用,因而与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密切相关。例如,参保人的住院行为及住院费用具有随机性,因此用于补偿住院费用的统筹基金支出也具有随机性,从而造成统筹基金支出的不确定性。在给定统筹基金收入的情况下,如果参保人频繁住院、产生巨额住院费用,势必会对统筹基金的运行造成巨大压力。唐芸霞分析了医疗费用增长将会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的财务压力和风险(15)。

总体上看,学者们已就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普遍集中于定性描述、较少进行定量分析,这很可能与相关微观数据难以获得有关。此外,现有研究对医疗保险基金平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少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本文则首次从广东省A市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获取了大量、系统的实际微观数据,不仅能够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进行定量刻画和研究,而且能够实证检验相关基金风险评估指标的适用性,从而得出较为可靠可信的研究结论,相应的政策建议也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三、医保基金风险评估方法

由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统筹基金收支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参保人年龄、性别、单位缴费转统筹账户和重大疾病治疗情况这四大类。接下来,我们首先分析可用于反映统筹基金收支风险的指标,然后简单讨论管理基金收支风险的步骤。

(一)医保基金风险评估指标

根据医保基金收支风险的定义,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的差额——医保基金结余,其大小可以反映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地,若将每年基金结余进行累加,可得到“基金累计结余”,其大小可以反映制度运行至今所积累的、能用于未来偿付医疗费用的全部基金。由于二者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医保基金收支风险,因此我们将其设定为基金风险评估的一级指标。基金结余反映了当年基金收支情况所引发的基金收支风险,而基金累计结余则反映了“迄今为止”基金收支情况所可能引起的基金收支风险。我们以当年为时间起点(记为t=0),并结合前两年的制度运行情况,可以将统筹基金的收支风险细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类别1:基金结余低于过去两年平均值,表明基金结余有下降的趋势,未来可能发生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的风险;

类别2:基金累计结余低于过去两年平均值,表明累积统筹基金有下降的趋势,未来可能发生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的风险。

从表1中我们看到,类别1风险(不)发生并不意味着类别2风险(不)发生,反之亦然。换言之,由于累计基金结余考虑了制度运行至今的基金运行情况,因而比基金结余更能反映长期以来基金的偿付能力。

基金风险评估的一级指标能直观地帮助我们进行风险评级,但无法得知引起基金收支风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基金风险评估的二级指标。首先,我们知道基金结余、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存在如式(1)所示的关系:

其中,分别表示社保年度n的基金结余、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

基于式(1),一方面我们知道,统筹基金收入与参保人缴费具有如式(2)所示的关系:

其中分别表示社保年度n的参保人数和人均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

根据式(2),人均单位缴费转统筹账户既考虑了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的总体情况,也考虑了参保人的人数,因此我们采用其作为单位缴费转统筹账户这一表征基金收入风险因素的评估指标。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在某段时间内统筹基金收入的人均水平。为了增强风险评估指标的综合性,我们将结合人口结构——年龄和性别——按照0—20岁、21— 30岁、31— 40岁、41—50岁、51— 60岁和60岁以上分成六个年龄组并结合参保人的性别,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出参保人这一指标分年龄分性别的数值。

另一方面,我们考虑重大疾病治疗情况这一风险因素的评估指标。统筹基金支出与参保人治疗疾病情况具有如式(3)所示的关系:

其中,分别表示社保年度n的次均住院统筹支出和人均住院次数。

根据式(3),次均住院统筹支出(PerReim)和人均住院次数( AvgFreq)既考虑了年度基金支出的总体情况,也考虑了参保人的人数,因此本文将它们作为重大疾病治疗情况这一表征基金支出风险因素的两项评估指标。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在某段时间内统筹基金支出的平均水平。我们分别计算参保人分年龄分性别的次均住院统筹支出和人均住院次数,从而更加细致地分析出年龄、性别、次均住院统筹支出和人均住院次数是如何综合作用于统筹基金支出。

最后,与钟世平和谢小乐、熊光练和傅琳类似的(16),我们还用住院率、受益率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参保人住院的频繁程度,定量反映住院行为对基金支出的影响。此外,次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来衡量在某段时间内医疗费用的平均水平,从实际医疗费用发生的角度来评估统筹基金支出的潜在风险。

至此,我们将本文得到的统筹基金收支风险评估指标归纳如下,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看到,统筹基金风险评估的二级指标相对复杂。其中,统筹基金收入风险的评估指标相对单一,这主要源于统筹基金收入相对于统筹基金的支出来说,不确定性更低,是相对容易确定的。相反,统筹基金支出风险的评估指标则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反映住院统筹基金支出的指标,包括次均住院统筹支出和人均住院次数。这两个指标直接衡量统筹基金用于住院费用报销的平均水平。将这两个指标分年龄分性别以后进行比较,能够精确分析不同人群所引起的统筹基金支出的风险情况。

第二类,反映住院费用的指标,包括次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这两个指标直接衡量住院费用的平均水平。尽管住院费用的指标与住院统筹基金支出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医疗费用能否得到偿付还取决于起付线、共付比例和封顶线等制度规定,因此,与住院统筹基金支出的指标不存在替代关系。将这两个指标分年龄分性别以后进行比较,能够精确分析不同人群所发生的住院费用的差别,这对于发现潜在的引发统筹基金支出风险的人群,及时控制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类,反映住院频率和统筹基金支出比例的指标,包括住院率和受益率。住院率直接衡量在给定的时期内,参保人住院的比例,从侧面反映潜在的医疗费用发生的可能性。受益率直接衡量在给定的时期内,参保人住院并获得报销的比例,从侧面反映潜在的统筹基金支出发生的可能性。将这两个指标分年龄分性别以后进行比较,能够精确分析不同人群所引起的统筹基金支出的风险情况。

除了明确哪些深层因素将影响基金收支风险,我们还需要定量刻画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17)。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用来定量反映各个风险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当统筹基金面临较大的风险(例如表1中的情况2或情况3发生时),通过各个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便能迅速及时地查明究竟是哪些风险因素引起了风险;通过各个二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便能明确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为针对性地提出基金风险管理的策略提供定量基础。相关系数除了其正负可以反映变量的正负相关关系,其数值大小还可以刻画相关程度的高低。例如,如果某个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是负相关,且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很大时,该二级指标表征的风险因素增大就将极大地引起统筹基金结余的减小,从而引发统筹基金收支风险。注意相关系数矩阵是对称的,所以只需考虑下半部分的相关系数,即,如表3所示。

(二)医保基金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

根据前文提出的基金收支风险评估指标,我们在本节讨论统筹基金风险评估与评估的实施过程。

首先,进行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统筹基金面临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认识、鉴别和分析。我们知道参保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单位缴费比例、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比例等缴费政策与起付线、最高限额、统筹基金报销比例等待遇政策这些可控风险因素将会直接影响统筹基金收支。参保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及其费用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等一系列不可控风险因素则增加了统筹基金支出的不确定性。

接着,进行风险度量。我们采用当年基金结余和当年基金累计结余作为统筹基金风险评估指标来衡量统筹基金面临的收支风险。为了进一步确切地分析风险因素的影响,我们计算人均单位缴费转统筹账户、次均住院统筹支出、人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住院率、受益率这七个指标分年龄分性别的分布情况,来定量评估统筹基金运行的状况。并且,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定量分析各个指标的相互关系。

然后,制定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措施。如果发现统筹基金将面临较高风险,应当及时采取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结合相关系数矩阵,容易发现引发统筹基金收支风险的具体风险因素。若是可控的政策变量,那么应当及时地调整缴费政策(或待遇政策⒅)以达到未来社保年度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最后,实施风险控制。为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统筹基金风险尤其是收支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当风险管理的措施或政策实施后,应当进行检查、反馈和调整。随时监控风险状况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收支风险。

四、数据来源与实证测算

在本节,我们基于第三节提出的医保基金收支风险评估方法,选取广东省A市作为样本地市,实际测算该市2006—2008社保年度的统筹基金收支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决策和措施。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课题组对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梅州市、江门市等十四个地市进行调研,在各个地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提取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个人信息、缴费信息和报销信息等系统的实际微观数据。为使实证结果更具普遍性,本文选取其中一个经济发展在广东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市作为样本地市,其人口结构等情况与全国大部分地市相似,数据时间跨度为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

(二)评估指标的实际测算

我们计算得到了2004-2008社保年度A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与支出的数额,如表4所示。从表4中我们发现,2006、2007、2008连续三个社保年度该年度统筹基金结余都低于当年及其前两年统筹基金结余的平均水平,即类别1风险发生,这说明统筹基金结余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除了2006社保年度统筹基金的累计结余高于当年及其前两年的平均水平,2007、2008社保年度类别2风险都发生了。这说明统筹基金累计结余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所以,我们对2006、2007、2008社保年度的风险评级分别为:中、高、高。广东省A市统筹基金面临的潜在风险较大,形势不容乐观。如果不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统筹基金结余很可能迅速消耗殆尽。

我们已经知道,2006—2008社保年度广东省A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面临较高的风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统筹基金的风险呢?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统筹基金风险的二级评估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5中,我们看到作为统筹基金收入评估指标的人均单位转统筹账户基本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住院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次均统筹支出和次均住院费用也逐年递增。据此,可以初步断定可能是住院和住院费用的频繁发生导致统筹基金大量支出,使得在统筹基金收入增长较缓慢的情况下,统筹基金结余不断减少。

接着,我们可以计算2006-2008社保年度各风险因素相关系数矩阵,如表6所示。2006社保年度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2004—2006三年的微观数据计算得到。2007、2008社保年度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与此类似。

对于2006社保年度,从表6 Panel A中可以看到,所有统筹基金风险评估指标与统筹基金结余都是不仅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很大。如果AvgFund、HospRatio、ReimRatio、PerReim、PerFee、AvgFee、AvgFreq上升,统筹基金结余必将不断下降。反之,统筹基金结余则不会面临较大的收支风险。从表6 Panel B中可以看到,2007社保年度与2006社保年度统筹基金的风险状况类似。情况在2008社保年度有所不同。从表6 Panel C中可以看到,AvgFund与Reserve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ReimRatio和AvgFreq与统筹基金结余的负相关程度明显下降。

从我们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到,第三节提出的统筹基金风险评估指标不仅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且能够定量地反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运行的风险水平。如果我们把提高参保人缴费基数、提高单位缴费比例、提高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称为“扩张型缴费政策”,反之称为“紧缩型缴费政策”;把降低参保人起付线、提高最高限额、提高基金报销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称为“扩张型待遇政策”,反之称为“紧缩型待遇政策”,那么,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统筹基金风险,我们根据表5和表6的测算结果,提出如下可以考虑的政策组合:为控制2006、2007社保年度的统筹基金风险,应当在2004—2005社保年度采取紧缩型的缴费政策和紧缩型的待遇政策组合;为控制2008社保年度的统筹基金风险,应当在2006—2007社保年度采取扩张型的缴费政策和紧缩型的待遇政策组合。但是,与我们经过风险评估后给出的政策建议相反,实际上A市在2005社保年度采取了扩张型的缴费政策和扩张型的待遇政策组合,而2006社保年度仍然采取了扩张型的待遇政策(19)。换言之,从基金收支风险评估的角度来看,A市持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这种做法加剧了基金在未来出现收不抵支的可能性,从而会引发较大的基金收支风险,制度难以持续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基金收支风险评估方法,并采用广东省A市的实际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基金收支风险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政策制定者可控的因素中,单位缴费划入统筹账户比例与统筹基金收入的关联最为密切。而参保人报销时面临的起付线、最高限额、统筹基金报销比例等与统筹基金支出直接相关,应当特别引起政策当局的重视。政策制定者不可控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和重大疾病治疗情况。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导致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威胁到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住院及其费用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所以用于报销住院费用的统筹基金支出也具有随机性,因此,重大疾病治疗情况是引起统筹基金支出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可以用基金结余和基金累计结余作为统筹基金收支风险评估的一级指标,以人均单位缴费转统筹账户、住院率、受益率、次均住院统筹支出、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次数、人均住院费用作为二级指标。采用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定量描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本文采用广东省A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提取的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个人信息、缴费信息和报销信息等系统的实际微观数据,实证测算本文提出的基金收支风险评估指标。我们发现,广东省A市2006、2007、2008社保年度的风险评级分别为:中、高、高,即统筹基金面临的潜在风险较大,形势不容乐观。为控制2006、2007社保年度的统筹基金风险,应当在2004—2005社保年度采取紧缩型的缴费政策和紧缩型的待遇政策组合;为控制2008社保年度的统筹基金风险,应当在2006— 2007社保年度采取扩张型的缴费政策和紧缩型的待遇政策组合。但是,实际上A市采取的政策组合却与我们经过风险评估后给出的政策建议相反。这种做法加剧了基金在未来出现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引发较大的基金收支风险,制度难以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本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对于科学合理地改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社会上一直热议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过多”、政府也在不断提高补偿水平的现实背景下,运用本研究所形成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可以对统筹基金风险进行具体评估,从而有利于在提高补偿水平的幅度是否合理、缴费水平是否合理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判断。

本文只将评估指标应用于时间跨度为三年的统筹基金收支短期风险评估,如果能够获取更长期限的数据,采用本文的指标,则可以对统筹基金收支的长期风险进行评估。此外,如果能够采用精算模型对统筹基金未来的收支情况进行预测,采用本文的指标,则可以对未来统筹基金收支风险进行预警,进而为政策当局提前制定控制基金风险的政策组合提供依据。

注释:

①⑧周钟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第12期;李军:《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趋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②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予以适当照顾。详见《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

③据权威部门统计,人的一生中60%以上的医疗费用主要用于老年阶段。

④⑤钟世平、谢小乐:《浅析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第10期;张帆:《浅析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北方贸易》2003年第5期;熊光练、傅琳:《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年第3期。

⑥钟世平、谢小乐:《浅析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第10期。

⑦李亚青、申曙光:《退休人员不缴费政策与医保基金支付风险——来自广东省的证据》,《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3期。

⑨申曙光、侯小娟:《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与制度整合目标》,《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⑩张帆:《浅析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北方贸易》2003年第5期;熊光练、傅琳:《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年第3期。

(11)龙云:《对广州市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的思考》,《经济前沿》2003年第1期。

(12)李军:《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趋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3)张帆:《浅析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北方贸易》2003年第5期。

(14)彭俊、宋世斌、冯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珠海市为例》,《南方人口》2006年第2期。

(15)唐芸霞:《医疗费用增长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6)钟世平、谢小乐:《浅析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第10期;熊光练、傅琳:《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年第3期。

(17)相关系数描述了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正,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反之,则是负相关的。

(18)考虑到福利的刚性原理,待遇政策的调整通常不如缴费政策调整来得及时有效。

(19)根据《A市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A市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A市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的管理办法》、《A市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A市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管理办法》等规定,2005年7月1日起,A市将住院给付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38400元调整为42720元,而2005年9月21日,A市将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4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元,从2005年10月1日起执行。2006年7月1日起,A市将住院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内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42720元调整为57600元。

标签:;  ;  ;  ;  ;  ;  ;  ;  ;  ;  ;  ;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风险评估研究--以广东省某市为例_医疗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