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樊小海

论述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樊小海

理想空间(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疑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过去,城市化一直是盲目的城市扩张,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人们不重视环境保护,结果是雨季发生,城市内涝普遍,严重程度直接导致了城市交通瘫痪,给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有沿海城市,由于地势低,基础设施不足,对生态问题认识不足,一旦发生内涝,势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人们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这一理念的实现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避免内涝对城市的影响,减少其损失。本文从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含义及景观设计应用的意义,探讨了景观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应用

引文: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利用与循环问题的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景观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使之与其他建设工程形成一个整体的、有机的体系,从而确保海绵城市机体的完整性。

1海绵城市的含义与景观设计应用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开必密度高、硬化铺装比率高等。尤其是在屋面建设、道路建设、地面建设中,下垫面硬化存在过度的问题,使城市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过度影响甚至破坏,其中水文特征受到的影响最大。当前,我国城市中约七成的降水通过径流被排放,使城市存在逢雨必涝、无雨即旱的问题,带来了水生态的恶化以及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保障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水资源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是一个跨尺度、跨地域的系统性问题,也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性问题。

大部分水问题产生的本质是水资源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水问题的出路不在于河道与水体本身,而在于水体之外的环境。如:大量的自然降雨并不是落在河道里,所以防洪在根本上没有必要仅仅死守河道;主要的污染源非水体本身,所以,水资源净化的解决关键也不在于水体本身。如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手段,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梳理调节,增强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因此,从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服务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来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才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中,对于土地的开发强度很高,对于路面全部进行硬化处理,使降水形成径流排放,或利用下水道收集后排放,降水基本上得不到有效利用,有时急降雨还会导致排放压力过大造成城市内涝。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开发,目的是对降水进行收集、渗透、积存、平衡等,从而实现对径流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在传统的建设开发模式下,使降水自然循环的渠道被强行截断,而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则是通过特定的景观建设和工程方式,模拟降水的自然循环模式,以人工影响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生态的自然循环。在景观设计中,遵循海绵城市的理念与规律,对收水、蓄水以及用水进行系统设计。

2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的要点

2.1降水的收集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屋面的设计,最好设计为绿色屋顶。对于不适合设计绿色屋顶的,可通过雨水涟、排水槽等对降水进行引导、储存或者下渗。对于休闲风格的景观,最好利用雨水涟来收集降水。对降水进行收集之后,要通过下渗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多余的水通过设计水景观进行储存。

2.2降水的储存

在建筑密度较低的观景区,可利用雨水桶对降水进行收集与净化,雨水桶一般设于地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景观,可高地下储水箱,这种储水箱是特制的、具有渗透功能的。

2.3水的过滤

2.3.1雨水花园

对于收集的水进行过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人工挖掘而成、或自然形成,一般是地势较洼的绿地,其作用是对降水进行汇聚吸收,并通过植被、土壤对水的净化作用,使收集而来的水缓慢渗于土壤,起到涵养地下水源的作用。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常见的手段,目前已发展为多种形态。其中,狭义雨水花园指规模较小、结构简易的浅洼绿地,它适用于小型的景观。广义雨水花园所包含内容较多,如下沉式绿地设施,其作用有调蓄水源、净化降水等,并可利用生物净化技术对地表径流开展阶梯式净化处理,也为所在景观提供了灌溉水源。

2.3.2生态滞留区

生态滞留区与雨水花园的功能基本相同,其区别是生态滞留区对于土壤有特点要求,在施工的工程技术有着较严格的要求。生态滞留区分为生态滞留带、生态滞留池、生态植被池。对于设在道路旁边的生态滞留区,可将路面上的径流引到收水区。在对树荫和通行有较高要求的景观区,也可以把单体的植被池作为生态滞留的一个单元。

2.3.3植草沟

如果景观对于降水的收集与输送、排放有特殊的要求,可以设植草沟。其结构为三角形横切面,或者梯形带状的下洼绿地。植草沟对于路旁狭长的绿化带较为适用。因为在植草沟内水流较快,所在植草沟要以石子铺底,避免土壤被冲蚀。若植草沟的坡度较大,为了减慢水流的速度,要设计消能坎,其材质一般为卵石。对于植草沟宽度,并没有一定要求,对其可以设计成绿地,使其集纳水流传输、渗透与休闲绿化等多种功能。

2.3.4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一般设在绿地,是降水管理的措施之一。要需要硬化的地面,可利用透水铺装使雨水渗透。无法实现透水铺装的,可利用沟槽或水渠把水引到就近的生态滞留区内,经过净化的水可用于亲水景观。

2.3.5 制造地形变化,巧妙收排雨水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收集再利用是一种良好的手段,可以利用地形变化有效地收集雨水,比如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包括很多种设施,比如渗透塘、雨水湿地等。下沉式绿地还可以指低势绿地,要比周围的路面低大约 20 厘米左右。

3南京丁家庄保障房建设案例分析

南京作为全国较大的城市,汛期多特大暴雨,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理应先行先试。以南京市丁家庄保障房建设为例,需要在道路和小区内均建设“海绵体”。首先,在城市道路内,城市降雨可通过三种途径有效渗透,分别为:透水路面径流、人行道径流以及车行道径流等,而后雨水可由地表有组织边沟汇流到雨水弃流同时可排入污水管网,或直接经沉淀池进入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城市雨水经上述三种途径渗透后,还可直接进入雨水管理系统,并经雨水弃流到前置塘,最后进入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对于小区内的雨水,尤其是屋面雨水,可由屋顶绿化进入污水管道,经初期弃流到雨水调蓄池,并经过滤消毒最终转化为绿化用水、景观水体、道路浇洒。

4总结

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形成了矛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海绵城市的理念顺应了自然规律,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其中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因此,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对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景观自身的生态化,一方面又构成了对海绵城市的支持系统。在景观设计中,要紧紧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结合景观发展规划与建设实际,对关键的设计要点进行科学把握,努力把城市打造成生态友好、资源协调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陈正厂,袁建凡.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国网客服中心南方分中心项目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7,(01):13-23.

[2]白琨玉,孙曦. 景观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雨洪管理中的应用及设计方法——以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为例[J]. 华中建筑,2016,(12):58-61.

[3]靳筠. “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丁洁. 海绵城市技术在河南鹤壁淇河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5]刘一颖.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6,(17):283-284.

论文作者:樊小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  ;  ;  ;  ;  ;  ;  ;  

论述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樊小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