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班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班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中医院 广西 桂林 541500)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结合治疗组两组。单一治疗组以胞二磷胆碱静滴,并给予基础疾病和感染的积极治疗和处理等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方剂治疗。结果:(1)结合治疗组相比于单一治疗组良好预后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无严重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生活能力分数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治疗组相比于单一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生活能力分数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血栓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04-02

本研究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和结合治疗组两个组别。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2]中关于脑血栓诊断标准,且经头部CT扫描确诊,患者以头晕头痛、浅昏迷、偏身麻木、中枢性面瘫、言语不清等为表现。

30例结合治疗组患者中:男病人18例,女病人12例;年龄低至47岁,高至82岁,年龄中位数(71.34±2.29)岁。脑血栓形成至就诊最短5小时,最长72小时,平均(12.33±2.14)小时。

3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中:男病人17例,女病人13例;年龄低至45岁,高至82岁,年龄中位数(71.89±2.13)岁。脑血栓形成至就诊最短5小时,最长72小时,平均(12.17±2.09)小时。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单一治疗组以胞二磷胆碱静滴,胞二磷胆碱1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天1次。给予基础疾病和感染的积极治疗和处理等西医常规疗法,如积极降压、控糖、降低颅内压等干预;结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口服方剂治疗。方剂组成:川芎、茯苓、红花、桃仁、石菖蒲、陈皮、法半夏各15g;枳实、胆南星10g、水蛭3g、杜仲10g、桑寄生10g,每天1剂煎服,分两次服用。两组患者治疗15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良好预后率;(2)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总分45分,分数越高缺损越严重)、生活能力分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的差异。

治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生活可自理,恢复语言功能;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显著改善,肌力改善1~3级,生活部分自理,恢复语言功能;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改善,肌力改善1级,语言功能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良好预后率=治愈、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3]。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脑血栓患者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1.0软件;衡量脑血栓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良好预后率

单一治疗组的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分别为5例,10例,6例,9例。

结合治疗组的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分别为10例,10例,9例,1例。

两组患者良好预后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生活能力分数

单一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为(14.43±2.29)分,生活能力分数为(67.11±4.94)分。

结合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为(9.75±2.91)分,生活能力分数为(88.85±4.16)分。

结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生活能力分数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

结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一治疗组有2例轻微恶心,1例呕吐;结合治疗组有1例呕吐和1例轻微恶心。

3.讨论

现代医学证实,脑血栓的形成跟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相关,可导致脑血管腔狭窄和闭合,出现供血不足和局部缺氧坏死情况,因而治疗的关键在于脑血流的增加和血浆黏度的降低,以加速侧支循环形成。西医上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可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但疗效单一。

脑血栓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临证指南医案》有这样的记载:“风为百病之长,故医书咸以中风列于首门。其论症,则有真中、类中,中经络、血脉、脏腑之分。盖真中虽风从外来,亦由内虚,而邪得以乘虚而入。”因此,中风多是由于老年人肝肾虚弱、风痰阻滞和气衰血滞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可伴随不同程度的语言不利、手足麻木、口眼歪斜和头痛眩晕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和半身不遂。故在治疗上《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其论治,则有攻风劫痰、养血润燥、补气培元之治。”本研究中,结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方剂治疗。方剂中,红花、水蛭、川芎和桃仁均有活血通络之功;川芎有行气补气之功;石菖蒲可化湿开窍;陈皮、茯苓、法半夏、枳实和胆南星均可行气化痰,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培元固本;诸药合用,可共奏熄风化痰、活血益气、补益肝肾、开窍醒脑功效。现代医学证实上述药物有良好的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经干预,结果显示,结合治疗组相比于单一治疗组良好预后率更高,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生活能力分数改善更显著,无严重治疗不良事件发生,说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巍,康志松,唐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875.

[2]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C].//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3:1-357.

[3]耿建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58-59.

论文作者:王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