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薛萌 王海霞

薛萌 王海霞

(陕西省中医医院;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 2017 年 11 月-2018 年 8 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94 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治愈率 91.48%,局部治愈率 8.52%。同时,患者护理满意度 97.87%,一般满意 2.13%。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针对性开展,可保证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54-02

引言:周围性面瘫,又称为贝尔麻痹,该病症与面部神经损伤有关。临床表现为,口歪眼斜,无法抬眉等,且患者发病多为一侧。针灸治疗法,是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有效方法,若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能够结合针灸治疗方法,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病症治愈速率,降低患者治疗痛苦,缓解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由此,本文从本院 2017 年 11 月-2018 年 8 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94 例,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 2017 年 11 月-2018 年 8 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94 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7 例。对照组患者资料:性别:男:28 例,女:19 例。年龄:25-88 岁,平均年龄:(45.91±2.19)岁。病程:1-9d,平均(2.17±2.10)d。患者均有明显的嘴歪眼斜,鼓腮、口角下垂等症状,排除术后遗留症状等情况,初步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观察组患者资料:性别:男:27 例,女:20 例。年龄:26-87 岁,平均年龄:(44.62±1.94)岁。病程:1-10d,平均(3.44±2.05)d。患者均有明显的嘴歪眼斜,鼓腮、口角下垂等症状,排除术后遗留症状等情况,初步诊断为周围性面瘫。两组患者信息均无明显差异,且 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按针灸治疗法一般护理要求开展护理,观察者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治疗前护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发病时间、生活习惯等情况进行询问,并以耐心、和蔼的态度,指导患者进行针灸前准备活动,为患者提供开水、热毛巾等,降低患者焦虑、害羞等情绪。(2)治疗中护理:按患者周围性面瘫情况、发病时间,采取针对性针灸治疗。发病时间≤7d,使用浅次多位法进行治疗,轻柔施针,包括: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穴位,留针 30min。发病时间在 7d-14d 之内,使用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穿刺部位:四白、地仓、牵正、下关、颊车、凤池、足三里等穴位,留针 40min。针灸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患者治疗期间着凉,适当调节患者针灸姿势,降低针灸治疗期间的乏累感。(3)治疗后护理:周围性面谈,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护理人员,可结合中医针灸治疗相关理论,为患者、患者家属讲解病症相关知识。本院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后护理时,分别从健康知识传播、日常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三方面进行护理。①健康知识传播:护理人员以通俗的语言,为患者讲解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同时,结合患者面瘫情况,开展推眼睑、鼻翼按摩、表情训练等,自我康复训练,增加患者、患者家属,对周围性面瘫自我恢复方法的正确应用。②日常饮食指导:周围性面瘫患者,味觉会出现明显的减退现象,且神经敏感度相对较低。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应尽量禁忌辛辣等食物,避免对味觉周围神经的强制性刺激,导致病情反复。日常饮食中,多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含有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且每餐后要用淡盐水漱口,保持患者口腔清洁。③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保持自然、放松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服务。与患者沟通时,尽量避免玩笑类语言。鼓励患者以平常心对待疾病治疗,增加患者的自信心、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指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次评价依据《现代医学周围性面瘫治疗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完全治愈(患者临床表征恢复到正常状态)、局部治愈(患者临床表征局部恢复,但依旧存在局部限制)、无变化(患者临床表征无变化,且有加重趋势)。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以 SPSS 24.0 系统统计结果为准,(%)表示计数值,(t)表示计量值。P<0.05,说明同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治愈率 91.48%,局部治愈率 8.52%,无变化 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 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详见表 1:

3 讨论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口歪眼斜,不能皱眉、鼻咽、比唇口变浅等。周围性面瘫是面瘫的主要类型,多见于受寒、耳部、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等引起的面部神经“失灵”[1]。中医认为,该病症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侵入少阳、阴明之脉,继而出现精气阻滞,面部肌肉组织纵缓不收等表现[2]。常规中医治疗临床护理,主要以患者针灸治疗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症状恢复,作为护理评判的主要标准,对患者心理护理、病症诱发因素的预防性护理较匮乏,虽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护理满意度却相对较低。加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期间的临床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针灸治疗需求,开展目标性、计划性临床护理,它能够充分发挥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治愈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完全治

愈率 91.48%,局部治愈率 8.52%。我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期间,不仅兼顾了常规护理中,针灸治疗穴位护理,患病表征恢复情况观察,也通过结合病情,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加强疾病健康知识传播,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康复训练;以平和的心态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增进患者疾病治疗信心,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7.87%,一般满意 2.13%。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针对性开展,可保证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爱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

志,2018,6(24):140-141.

[2]沙艳霞,韩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临床医

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65-166.

论文作者:薛萌 王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薛萌 王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