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少数民族的特殊风格和庸俗_门牙论文

柬埔寨少数民族的特殊风格和庸俗_门牙论文

柬埔寨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柬埔寨论文,奇风异俗论文,少数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柬埔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现有1300多万人口中,除占人口80%以上的高棉族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长期以来,这些少数民族固守祖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他们多以村庄或部落的方式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由部落首领领导,过着刀耕火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被视为柬埔寨的“土著人”。他们嫉恶如仇,排外性极强。因此,内地人把那里视为神秘莫测的世界,不敢涉足。

我在柬埔寨工作期间,应朋友之邀,有幸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饱览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奇异风俗。

香甜辛辣的坛子酒

早就听人讲过,腊塔纳基里省少数民族有一种坛子酒,这次终于尝到了坛子酒的味道。当我和朋友到达一个民族村庄时,那里的村民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定要我们品尝他们的坛子酒。所谓“坛子酒”,就是装在坛子里的米酒。喝坛子酒,并不是像我们平时喝酒那样,把酒斟到酒杯或碗里,而是在酒坛子里插上一些竹子吸管,一般为3~10根。吸管长短不一,有的长半米,有的却长达2米。喝酒的时候,人们坐着或站在酒坛周围,想喝酒了,就拉过一根吸管放进嘴里,把酒吸进肚子里去。那些吸管是共同使用的,当地人并不计较吸管的粗细长短和多人多次反复使用。虽然我觉得那种喝法不够卫生,但为尊重民族风俗,我也就入乡随俗,与大家一起共用吸管品酒了。村民们看到我们喝了他们的坛子酒,都感到十分高兴,因为他们认为,客人喝自己的酒,证明客人不藐视自己的民族,我不善饮酒,只不过是尝试一下新鲜而已。坛子酒清凉可口,香甜辛辣,很有特色。

残酷的断门牙习俗

在腊塔纳基里省,我看到很多中老年妇女都没有门牙,感到非常奇怪。经了解,才知道这是波鲁族祖先流传下来的一种断门牙习俗。当姑娘长到十五六岁时,长辈们就开始考虑为她断门牙。断牙的方法是原始而残酷的:在没有任何麻醉措施的情况下,用锯子把上门牙从中部或根部锯掉。可想而知,姑娘要忍受极大的疼痛。尽管如此,姑娘们都以顽强的毅力忍受这巨大的痛苦。她们不犹豫,不埋怨,不叫苦,因为她们认为,这是祖先传给姑娘们的严格风俗,任何人都不能违抗。

为什么要把好好的门牙锯掉呢?当地人认为,没有门牙的姑娘漂亮,有门牙的姑娘丑陋,小伙子们选择对象时,第一个条件就是看姑娘有没有门牙。如果哪个姑娘拒绝断牙,就会被村里人看成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赶出村外。姑娘不断门牙,就是伤风败俗,会给全家甚至全村都带来灾难。还有的人说,女孩子身体里藏着很多毒素,锯掉门牙就能够清除毒素。随着少数民族与内地人交往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改变,目前,已经有一些波鲁族姑娘奋起反抗断门牙的陋习。她们不再认为没有门牙美,而认为断了门牙不但失去了青春少女的天然美,而且不能咬东西,十分不便,因此她们不再忍受锯门牙之苦,而是以自己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而自豪。

大如苹果的象牙耳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在腊塔纳基里省的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但是波鲁族妇女耳垂上镶嵌的两片大如苹果的耳饰,却令我深感吃惊。在那里,不仅女人戴那种大耳饰,我还看见有的男人也戴。按照波鲁族的规矩,女儿长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要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以吸引男人的注意。而最能引人注目的,就是戴象牙耳饰。这种耳饰,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挂在耳垂上的耳坠、耳环、耳钉之类的饰品,而是镶嵌在耳垂里面重达两三百克的象牙片。我好奇地询问一位镶着大象牙片的老年妇女,这么大的耳饰是怎样装进耳垂里去的?她介绍说,装上这样大的耳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波鲁族少女第一次穿耳洞时,是用两根像香一样粗细的小小象牙片穿在耳洞里。一个月后,或者耳洞习惯后,便换上粗一点的象牙片。就这样从小到大一直换下去,象牙片越换越粗,耳洞也越来越大,几十年后,耳洞里就能容得下一个小孩子的拳头,镶嵌在耳洞里的象牙片便大如苹果,非常夺目。这对巨大的象牙耳饰,不仅是波鲁族妇女的装饰品,也是民族信仰的象征。人们认为,这对庞大沉重的耳饰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吉祥和平安。

男女青年的“密宫”

在腊塔纳基里省的村庄里参观时,我还奇怪地发现有许多高高的酷似高树上的鸽子巢的小屋,原来这就是波鲁族和格楞族青年男女的“密宫”。这些少数民族儿女在刚刚结束少年时代进入15~18岁的青春期时,父母就开始为他们的前途操心,要向他们讲述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学会正确地打扮自己,使自己充满吸引异性的魅力;提醒和教育他们从此不要再依赖父母,要独立,自己建造房屋,与父母分住。

在父母兄长的指导与帮助下,男女青年首先选择房基地。按照当地民族的习惯,房子要建在父母住房的两侧或前面,但不能建在后面。

房子要青年自己动手盖。房建得小而高,男青年的房子一般比姑娘的高一点,小一点。房子设一个或两个窗户,窗下边放一架木梯。主人出门种地或做其他事情之前,一定要把屋内和院子整理得干干净净,而且要把梯子移开,放到父母房子旁边或屋里,以免其他人上去。按照习俗,除了恋人外,任何人都不能上去,因此,人们俗称这类小房子为“密宫”。但有些男青年不设梯子,而是沿房柱子爬上去。他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可增强体力,另一方面又可锻炼自己勇敢顽强的性格。

这些习惯与父母同住的男(女)青年刚住进“密宫”时,感到十分孤独、寂寞、无助和害怕,尤其是在听到周围森林中动物的吼叫时,更是吓得彻夜不眠。但青年们都能忍耐,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度过人生这一不平凡的时期。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是自己的祖先世代流传下来的民族习惯,人人都得严格遵守,不得违抗。在这个“密宫”里生活一段时间后,青年受到了锻炼,尝到了苦、甜、愁、乐等人生的滋味,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和价值,逐渐变得成熟。

标签:;  

柬埔寨少数民族的特殊风格和庸俗_门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