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太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太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太空心理学,属心理学领域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太空心理学乃是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或动物在太空中的心理适应,从而发展出甄选及训练太空人员的方法。太空心理学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探索课题。自从美国太空人伊尔·艾姆史特朗、爱德温·奥尔特林和柯林斯首度登陆月球成功并安全返回地球,至今已经27年了。不久前,在相距地面近400公里太空轨道上度过52 岁生日的美国资深宇航员罗迈·萨佳德以在太空近4个月的时间,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太空84 天持续飞行的记录。无论是过去的早期太空人,还是现在的资深宇航员,在谈到他们长期太空飞行时的一个共同感受是:长时间太空飞行经历中,最严重的问题并非在生理方面,而是在心理方面。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存在并影响于当时,而且能影响其返回地球后的生活。因此,重视太空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什么人可以进入太空
自从1961年4月由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航太空之后,已有200余人次的地球人进入太空,他们当中除职业航天员外,还有去太空做科学实验和特殊作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实验技术专家(统称为载荷专家),以及进入太空的旅游者,他们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特殊的训练才能进入太空。
人所共知,外层空间的环境是恶劣的,真空、低寒、高温、辐射和无重力等,都不适宜地球人的生存。因此进入太空必须在地面上建成载入航天器(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以造成与地面相类似的生活环境。即使这样,狭小的生活环境、噪声、振动、重力加速度、温度的变化和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以及变幻莫测的意外情况,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就“太空噪声”来说,航天器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就有两种:一种是航天器动力系统的噪声,主要是宽频带的,低频部分声压稍高;另一种是航天器通过稠密大气层时边缘气涡所造成的空气动力器噪声,它也是宽频带的,但以高频部分为主。这两种噪声在航天器发射起飞、上升、返回和动力飞行阶段都产生。载人飞船噪声的总声压在起飞后大约60秒时达到最大,飞船外部声压可达156分贝,飞船舱内声压可达125分贝。只有当航天器进入轨道运动时,由于周围没有大气传声,外界噪声才会消失。人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复杂而特殊的工作,故必须进行选拔和训练,才可以进入太空。对于职业航天员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有人称他们是用大量金钱和先进科学技术塑造出来的现代社会的“模特儿”。
那么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能进入太空呢?根据俄美等国选拔航天员的标准及航天实际需要的条件,首先要有健壮的身体,以耐受各种恶劣环境条件。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应付意外事件;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以接受航天及科学知识训练,并进一步探索航天之谜。此外还要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以适应航天探险活动。
美国从1959年开始选拔职业航天员,现已进行10 余批。 先是从有15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的军用飞机驾驶员中选拔,身体要符合国家1 级标准,年龄在40岁以下,身高不超过1.80米。俄国选拔职业航天员的条件与美国相似。中国计划在本世纪末发射由人驾驶的太空舱(宇宙飞船),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遨游太空。为此,中国也曾试选一批航天员,其标准与国际上雷同。
选中的航天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特殊训练才能进入太空。训练项目含提高人体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航天科学知识的一般训练,还有特殊任务的专项训练,这些训练均在地面模拟训练器和环境模拟设备中进行。中国这类设备的建设也已有一定的规模。
二、遴选太空人的心理测验与心理训练
我们知道,人们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个别差异,不是人人都具备适应太空环境的素质特点。一般认为太空人至少应在如下各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空间定向能力,肢体的协调运动能力,反应速度,操作动作的精确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空间距离和运动辩认力,对速度变化或频率变化的反应能力,注意分配、转换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思维决策能力,等等。心理素质特点的测定方法有纸笔测验、仪器测验、练习器操作,以及空中带飞观测等。适应训练,一般用各种练习器或模拟器先在地面对太空人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装置和方法必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迁移。情境逼真度、心理逼真度和训练结果的反馈方式等,都是训练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7年前,美国太空总署在诸多心理学家的积极配合下,开始了一项规模庞大的遴选太空人的心理测验,为选拔首批登月球的宇航员素质过硬作技术准备。为了保证首批太空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美国太空总署采取了对每一位候选人进行人格问卷、心理测验和性格测验等一整套系统测评,最后选拔出了伊尔·艾姆史特朗、爱德温·奥尔特林和柯林斯等首批太空人。
作为搭载俄罗斯航天飞行器的第一位美国人,罗迈·萨佳德被美国航天局派到俄罗斯接受了为期1年的训练, 并明智地选择了这样一位略带腼腆、时常微笑、十分温和,而且成熟稳重的性格的人,来承担如此长时间的美俄联合飞行任务。这里也有心理测验、心理训练的背景和功劳。
三、太空飞行中的身心困惑
太空人在太空飞行中的身心困惑是多方面的。有人把这种身心困惑称为“太空综合症”,又称宇宙病。它是太空人受航天器轨道运动刺激所引起的综合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苍白、出汗,有时还可能出现倒置和倾斜等错觉。太空病约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适应,但仍会复发。对太空人进行严格地选拔和训练,可以提高对该病的耐受性。
然而,太空人最大的困惑还是来自心理上的。首先是心理孤独。萨佳德谈得最多的是在太空飞行中的心理孤独。他由“联盟TM—21”号飞船送上“和平”号之后,每有机会就告诉地面上的新闻界和同行:他想家,希望早日与妻子和儿子团聚。萨佳德承认,他或许不会愿意在“和平”号上呆半年长时间。如果允许携带配偶,他可能会与结婚已经30年的妻子柯尔比同行。他建议,航天局在考虑让宇航员滞留太空半年甚至一年长时间的可能性时,应该更多地研究长期飞行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首先应考虑如何更好地保证宇航员在飞行期间能与家人保持联络。美国航天局局长戈尔丁也承认,航天局在这一问题上过去一贯把注意力投向宇航员的安全的医学保障,从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萨佳德提出的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或许是美俄此次联合飞行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果。
其次是“情感剥夺”后可能出现的“孤寂之旅同性相恋”。在艾姆史特朗和奥尔特林到月球漫步时,驾驶太空船在轨道上运行的柯林斯曾经在自己出版的一本名叫《升空》的书中,叙述了这种心理困惑,他说,长期生活在太空中,全是男性的太空人很可能发生同性恋情。这虽不符合美国太空总署对此问题闭口不谈的政策,但柯林斯对那种不考虑太空人的心理情感因素的政策置之不理,而在书中对“太空同性恋”作了剖析。
另外,国际间的联合飞行还应考虑文化心理因素。萨佳德与俄罗斯同行在太空一起开展医学实验,对萨佳德来说,俄罗斯速冻或脱水食品没有选择余地,为医学研究而记录下每天的食谱简直是受罪,难以忍受,体重下降了近6千克,他希望吃上“热狗”、“汉堡包”和冰淇淋。 萨佳德能说流利的俄语,而他的俄罗斯同行却不能说英语,语言障碍以致使他曾经好几次连续3天没有机会与能说英语的人交谈, 很少能够得到地面上的新闻。载入飞行,文化心理因素不容忽视,毕竟人的心理需求太重要了。
四、太空归来的心理状态
太空人太空归来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自此隐退,一是更着迷太空计划,全力投入如火星旅行和科幻小说般的情境。无论哪种情形,都对他们亲自参与的月球之旅,没有变成当初设想的成为探测太空之始,而是太空探险颠峰,感到相当失望。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艾姆史特朗,现年65岁,自回到地球后深居简出,只在总统(如布什)征召时才公开露面。他虽然表示从不接受访问,只出席记者招待会,但他的容貌是美国民众最熟悉的。因为他不仅出现在邮票上,也出现在美国太空总署的官方宣传里。艾姆史特朗隐居在俄亥俄州一个小城镇的郊外,生活平淡无奇,住宅朴实无华。他和任职旅行社的太太珍妮相依为命,不但大门紧闭谢客,屋内百叶窗也遮蔽密实。1969年7月20日,艾姆史特朗登上月球所说的“这是我的一小步,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至今仍为流传最广的名言。大约每隔5年, 他会勉强出现在休斯顿或华盛顿举行的登陆月球庆祝大会,以第一位踏上月球太空人的身份为民众签名。艾姆史特朗曾一度表示,“我不希望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纪念品。那些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 ”他在1971 年“阿波罗12号”登陆月球后不久,自太空总署退休,任教于大学航空机械系。当太空船挑战者号爆炸,丧失7名太空人性命后, 里根总统要他协助调查,迫使他重现江湖。现在,他是他儿子电脑公司的主管。
至于艾姆史特朗登上月球时跟在身后的奥尔特林,有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没办法从仅是月球漫步“第二人”的迷思中苏醒。他回到地球不久,长期陷入沮丧中,两年后被关进空军医院病房。他和妻子分手,转向酒精寻求安慰。1993年他接受访问时表示:“当我们从月球回来,对随之而来的阿谀奉承没有心理准备。我们原是工程师、科学家和战斗机飞行员,却被当成电影明星,我们中有许多人无法适应,尤其是我。”由此可见,太空归来的心理引导和心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奥尔特林的第二次婚姻也告失败。不过现在,他不但戒酒已16年,而且成功地举行了第三次婚礼,在加里福尼亚洲过着快乐的日子。他写了两本书,一本与回复现实生活有关,一本描写未来太空旅行。1994年他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已经问世。现在67岁的奥尔特林至今仍从27年前短暂的月球之旅中获利。他出席一次餐会演讲开价5000美元,并为各式各样的产品作宣传。丰厚的收入,使他有能力给自己买一辆车牌为“月球女孩”的宝马车。……这就是太空人太空归来的心态实录和心理状态演变的缩影。从太空入升空前、太空中、归来后的心理轨迹可以看出,太空心理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