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预测:必须建立的社会学分支_社会学论文

社会预测:必须建立的社会学分支_社会学论文

社会预测学:社会学中势在必建的分支学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分支论文,学科论文,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预测学,顾名思义是一门以预测社会未来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预测学不同于各类具体预测社会未来的著作,而是研究如何科学地预测社会未来的最一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学科。社会预测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社会预测学是指与自然预测相对的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狭义社会预测学是与经济预测学、政治预测学、科技预测学、军事预测学等具体社会领域的预测学相对而言。目前,无论是广义社会预测学还是狭义社会预测学的学科化建设,在我国均尚处在酝酿起步阶段。为此,本文特对为什么要在社会学中建立社会预测学分支,社会预测学应该研究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这门学科的建设。

一、为什么要在社会学中建立社会预测学分支学科

其实,人类对社会未来的预测活动源远流长,而社会预测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易经》之前的龟卜、蓍筮、占星、占梦等名目繁多的占卜之术,而其中的龟卜远在五千多年前就产生了。所以古今中外论及社会预测或预测社会的书籍,其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从现代科学意义上来看,可以称得上是预测科学的书籍并不很多。从笔者对国家图书馆藏书的电子检索来看,剔除其糟粕(指迷信占卜之类的书籍)之后,仅有68部,其中研究预测具体方法和技术的书籍占1/3,自然预测和工程预测以及微观应用研究的书籍占1/3,真正研究预测基础理论的书籍恐怕连1/3都不到,而其中能够全面系统地论述预测基本原理的书就更少了,而且主要是偏重于经济预测原理的阐释,至于冠之以“社会预测”名称或以社会学的视野研究社会预测原理为内容的系统著述,在我个人涉猎范围内,还没有见到。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仅仅因为没有社会预测学,就应当建立社会预测学呢?不是的。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一种新的学科的产生,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足够的条件。我们认为,现在提出建立社会预测学,或者说在社会学中建立社会预测学分支学科,至少有如下理由和条件:

(一)当代社会变化的日趋加快与社会预测相对迟滞的反差,使社会实践发出研究社会预测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呼唤

恩格斯对科学的发展曾有一句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这说明社会需求是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中国古代就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说法,可见很早人们对社会预测就相当重视了,而事实上人类对社会预测的需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问题是社会预测学在此之前为什么一直就没能建立起来呢?我们以为除了人们受到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外,还由于受到了对社会预测需求强度的限制。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对未来的关注,是自人类产生以来便有的认识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对社会预测的需求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对社会预测重视的程度上,还反映在对社会预测关注的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时间久暂等诸多方面。如果说在缓慢发展的古代社会,没有对未来的预测还可以无忧无虑生活的话,那么到了现代社会,人们若不知未来,就会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没有预测几乎处处寸步难行。所以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关注和展望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烈得多、迫切得多和广泛得多。其原因在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复杂,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势下,人类的社会预测能力显得相对迟滞了。

尽管近几十年来预测社会未来的书籍铺天盖地而来,有的销量大得惊人,尽管预测社会发展的未来学盛行多达半个世纪之久,尽管预测研究机构越来越多,有的发达国家多达600多个,但是所有这些似乎都并没有解决好人类预见未来社会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如波普尔甚至对社会预测发出了诘难,认为社会历史领域的预测根本是不可能的[2]。这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在社会预测的难易程度上的强烈反差,另一方面说明人类对社会预测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社会预测理论方法严重不适应的强烈反差。正是这些反差,使社会实践发出了要加强社会预测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呼唤。

过去笔者曾提出一个公式:人类对社会预测的需求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成正比[3]。现在看来还得补充一个公式:人类对社会预测理论的需求与社会预测的难度成正比。当代社会不仅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变化的内容以及致使变化的因素和形式越来越复杂,人们在传统社会中可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洞察力作出天才预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单纯的定性预测研究方法也远远不够用了。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科学预测理论和方法,才能够满足人类对社会快速变化的超前反映。这就是我们提出要建立社会预测学的根本性的理由。

(二)各领域预测研究成果的积累和部门预测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使社会预测进行学科化整合的条件与时机业已成熟

要使一个学科真正建立,光有主观的需求和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不然我们就无法解释在过去那么长时间里社会预测学一直都未能建立的原因。

目前社会预测学的产生,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了如下两个主要条件:

一是人类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预测研究的实践活动及其形成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已经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基本上可以满足进行理论概括总结,形成新兴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虽然这些成果积累的量化数据,我们没有见到详细的统计,但仅从一些例子就可以略见一班。典型的例子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编写的《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自1992年以来已经出版了10部,而各地方社科科院纷纷效仿编写的每年一度的《社会预测蓝皮书》有数百部之多,至于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编写的“白皮书”、“绿皮书”、“黄皮书”之类的预测书籍就更数不胜数了。此外,描述展望未来的未来学书籍的数量之多,销量之大也是前所未见的。面对如此之多的应用研究成果,人们普遍的感觉是:它们犹如一片无线之珠,散藏于各处,需要我们去搜寻、提炼并加以贯穿,成为一套系统的社会预测理论,使之达到学科化的程度。

二是社会预测各领域中的一些部门预测的学科化程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众所周知,人类的认识总是从各个局部开始逐步走向综合的,学科的形成往往来源于某一领域各个局部研究成果的集合,如果人类对各个局部的认识尚未完成,要进行高度的综合是不可能的。社会预测学是社会科学中诸学科预测潜力的亚系统理论总结。目前,从广义社会预测的角度来看,不少具体领域已经形成了局部的预测体系或预测学,例如在科学学和一系列技术科学范围内,形成了作为独立学科方向的科技预测和科技预测学;在经济科学中形成了经济预测和经济预测学;在军事和政治相邻学科中,形成了军事政治预测和军事政治预测学;在人口科学中,形成了人口预测和人口预测学;甚至在人才科学或人力资源管理学中,还形成了人才预测学和人力资源预测,等等。于是,人们将有可能对整个社会预测领域的模糊认识转化为清晰认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零散的认识转化为关于学科的整体的认识,经过进一步的理论综合,就会形成完整的学科形态。目前,社会领域部门预测学、专题预测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正在迅速走向综合,形成一门社会预测学——关于社会现象和过程的预测规律及预测方式方法的科学——已经成为必然之势。

(三)社会学注重预测的历史传统和自身所固有的高度综合性特点,使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建立社会预测学的重任。

据最新的统计,当代学科的种类已经达到2200种之多,其中社会科学类的学科就有700多种[4]。在这么多的学科中,有谁能够来担当建立社会预测学的重任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未来学可以当此重任,甚至还会以为社会预测学的研究在事实上已经由未来学承担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社会预测学与未来学的目的是不同的,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这是因为:社会预测学的研究虽然不能离开对未来社会的研究,但它的目标并不像未来学那样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一种超前性的描述,而是从基本原理和方法上揭示如何对未来社会作出科学预见。而完成这样的任务,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除了社会学可能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够当此重任。因为社会学具有注重社会预测的历史传统和自身所固有的高度综合性特点,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从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十分强调和重视社会预测的。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发现社会的规律,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应用目标则是将所得到的预测现象发生的原则应用于社会,指导社会活动[5]。马克思更是几乎一生都在预测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就是对西方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社会预测。从中国的社会学来看,最先介绍西方社会学的严复在《群学肄言》的序言中说:“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许德珩1936年在《社会科学与社会学》中指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构造……探究社会变革的因果关系和法则,以推知社会进行的方法,预测将来的一种学问”。李达指出:社会学“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会进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过去以说明现在,更由现在以逆测将来”[5](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把预测功能归为社会学的三大功能之一。近1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是把社会预测作为自己的经常性研究工作,每年一度编写的《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不断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社会预测在社会学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社会预测学理当由社会学中脱颖而出。

再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来看,社会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其内部分支学科就有60多个[5](1~13),社会科学诸学科中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具有像社会学这样开阔的视角和广泛的交叉性。像与政治学交叉形成的政治社会学、与经济学交叉形成的经济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交叉形成的文化社会学、与科学学交叉形成的科学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社会心理学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基本涉及了社会的所有领域和社会科学中的所有主要学科,并且社会学这种向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的能力,还将随着社会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日益增强。所以由社会学来完成社会预测学的综合任务是大势所趋和历史的必然。在社会学学科体系中,社会预测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领域长期空缺的局面应该结束了。

二、社会预测学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

社会预测学的主旨是研究与自然预测相对的广义社会预测的基础理论问题,其预期研究成果将从基础理论的层面上彻底廓清社会预测与自然预测的区别与联系,揭示社会预测不同于自然预测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将社会预测各个具体领域的预测原理及方法总结和提升到广义社会预测层面,吸收和移植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于社会预测理论之中,构建起系统的社会预测理论体系。社会预测学的基本内容和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有关,而一个学科的框架体系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笔者目前只能根据自己现有的认识水平,对社会预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所意识到的重点和难点浅述如下:

(一)社会预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社会预测的科学定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社会预测和自然预测的关系问题:二者在预测规律上有何异同?二者又是如何转换的,如何辩证地统一起来?总结和揭示出作为与自然预测相对应的广义社会预测的特点(如局限性问题、不确定性问题、不精确性问题、反馈性问题、可验证性问题等等)和一般规律。

(2)社会预测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学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包括社会预测在社会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社会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狭义的社会预测在社会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基本特点和功能以及和社会学内部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2.社会预测学的学科结构和具体功能

(1)社会预测学的结构层次包括:社会预测的基础理论研究,社会预测的基础应用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社会预测的方法论研究,社会会预测思想史研究,等等。

(2)社会预测学的具体功能包括:社会预测与社会认识、社会预测与社会决策、社会预测与社会规划、社会预测与社会政策、社会预测与社会控制等若干方面。

3.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研究

基本原理是一个学科的命脉。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包括规律性原理、连续性原理、相似性原理、因果性原理、周期性原理、征兆性原理与测不准原理等等。这些原理散见于现有的各种预测书籍之中,大多数处于浅尝辄止的水平。社会预测学的任务是将其加以集中论述并予以深入透彻的探讨。

4.社会预测的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研究

社会预测学是既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又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组成部分而同时存在的一种知识体系。因此建立社会预测学必须以相关学科为必要的支撑体系,它包括: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预测、历史学与社会预测、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预测、政策学与社会预测、经济学与社会预测、未来社会学与社会预测、数学与社会预测、社会指标理论与社会预测、仿真理论与社会预测、系统论与社会预测、信息论与社会预测、控制论与社会预测、协同论与社会预测、耗散结构论与社会预测、博弈论与社会预测、突变论与社会预测、超循环理论与社会预测、混沌理论与社会预测,等等。总之社会预测学的相关学科及理论支撑体系应该是一个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的开放体系。

5.社会预测的思维形式研究

社会预测作为一种对社会未来的认知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属于超前认识论的范畴。因此必须研究社会预测中的超前思维形式,如预感与预测、幻想与预测、推理与预测、经验与预测、超理性思维与预测等等。

6.社会预测的基本条件和一般程序研究

社会预测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能够进行预测的,而在所有能够预测的对象中,也不是任何对象都能够准确预测的。那么进行社会预测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与自然预测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社会预测中不同具体领域的预测需要什么条件?共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这些都是社会预测学必须研究的问题。

社会预测的程序研究也同样,必须弄清社会预测和自然预测在预测程序上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和总结出社会预测中不同具体领域预测共同的基本程序。

7.社会预测的主要方法及应用案例研究

社会预测的具体方法很多,有人统计多达200多种,但据说真正有用和常用的也不过20多种。如社会仿真建模方法、先兆指标体系方法、历史周期分析方法、发展趋势外推方法、相似推断方法、因果分析方法、德尔斐法(专家调查法)等等。社会预测学的任务是对这些预测方法加以进一步的梳理、归纳、总结和科学阐述,并在阐述这些方法时结合实际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

8.社会预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社会预警是在社会顺境状态下,在对社会负变量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社会运行接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的程度所做出的不确定性的早期预报。其实质是对社会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程度的评判,其目的和作用是识警防患,超前预控。社会预警是社会预测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属于社会预测范畴,但又与社会预测在对社会运行方向的关注点、在超前认识的早期性、在发布预报的确定性以及在日常操作上的监测性和评估性等等方面,都有诸多的细微差别。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别,使得社会预警在社会预测学中具有突出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特有的地位,而且社会预警的应用研究对于社会实践中实施早期社会控制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预警应该是社会预测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9.社会预测的历史研究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实践过程,而学科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特定学科思想理论渊源和实践过程的提炼和总结。社会预测思想史研究社会预测的演变过程及社会预测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社会预测学说史。人类对社会的预测已有数千年历史,关于社会预测的学术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从我国古代的《周易》、《孙子兵法》到马克思以及近代的种种学说,这些学说和社会预测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加强对这类学说的科学研究,对社会预测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社会预测学的建立有巨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二)社会预测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社会预测的理论基础问题

这是当代社会预测理论上争论的焦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学者们认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是未来能够预测的基础和前提,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预测的心理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具体的预测方法、预测技术是预测的方法论根据。只要人们把握了社会规律,就能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马克思主义的上述基本观点构成了社会预测的理论基础。但是当代以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哲学家、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预测的理论基础发起了诘难和攻击,他们力图通过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来从根本上否定社会预测的可能性。波普尔认为,科学的预测必须依据规律才能作出,但社会历史不存在具有普适性和重复性的规律,只有根据统计规律可能算出的趋势,而“规律和趋势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因此,“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预测是否可能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问题。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西方学者庆幸“历史的戏剧并不是像黑格尔和马克思所相信的那样是可以预言的,也不是像他们所相信的那样是‘合乎逻辑地’发展的”[6],而我们有些学者也感到困惑的情况下,我们提出建立社会预测学,就有义务科学地作出回答。

2.对社会预测不同于自然预测的特点的认识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预测的范式更新问题

时下不少学者认为预测是一种有学术风险的事,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社会预测更是一种冒险。其实这是由于对自然预测和社会预测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而造成的。这个误区来自两个方面:从预测者方面来讲,是由于对社会预测和自然预测两个认识领域的混淆,因而导致预测方法和预测期望值的不恰当;从预测受众方面来讲,是由于对社会预测的要求不恰当,他们总是希望社会预测能够像自然预测中的天气预报一样准确,从而可以给人们提供一本“社会日历”。其实社会预测与自然预测有很大的不同,社会预测具有极端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预测对预测对象的影响。此外社会预测与人的目的性、规范性紧密相联;在预测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与自然预测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硬要用自然预测的客观可能性尺度来评判、衡量社会预测的客观可能性,不仅不能说明社会预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反而因其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使其丧失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再有,混沌理论中提出的“蝴蝶效应”,[9]著名投资金融家索罗斯从股市预测的角度提出股市行为预测的“反射性理论”等等,都是发人深思的且在社会预测学中需要深入探索和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一切又进一步说明弄清社会预测和自然预测的区别是社会预测学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的新发展,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分形学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系统是比自然系统更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非线性、随机性与不可逆性的超复杂系统。简单的、静态的、线性的、确定的与可逆的系统只是社会系统中极少的一部分。而基于经典科学的预测范式只能对社会的未来做出有限的描述,建立社会预测学必须吸收新兴理论进行预测范式的更新。

3.社会指标与社会预测以及社会预测运用数学方法的问题

衡量传统的社会预测和现代科学的社会预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预测方法上的定性和定量问题题。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一书中指出,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重量和尺度进行表述和比较分析。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成熟的科学。20世纪以来,数学方法被大量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被认为是一门科学具有更为完备形态的重要标志。因为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类社会,都有量的规定性。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料,它们反映了社会现象中复杂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只有掌握了这些资料并运用数学工具加以分析,才有可能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社会预测只有以大量数据资料为依据,才能真正从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而使社会预测获得更为完备的形态。然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社会预测的前提和难点在于构建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亦称理论模型)。社会指标体系是对客观社会系统的主观抽象和模拟。自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风行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指标方法的出现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社会预测的实际需要。由于社会指标方法在实现定量分析和模拟现实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而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社会预测。但现在重要的和令人忧虑的是,相当多的指标体系设计者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定性的研究,致使多数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处于随意罗列的状况,严重缺乏理论的系统支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及理论模型的错误或不完善,使社会预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失去了正确的前提,这正是目前人们对一些社会指标体系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不满意或不信任的原因。因此,加强社会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建设,将是社会预测学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上只是勾划了社会预测学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至于它是否合理,以及它的细节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这并不影响社会预测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标签:;  ;  ;  ;  

社会预测:必须建立的社会学分支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