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营利性私立中小学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产权理论论文

美国营利性私立中小学发展状况与环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私立论文,美国论文,发展状况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学校的划分及其产权

从产权理论分析,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有人占有剩余。对于非营利性机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是:没有人称他具有占有剩余的权利。”[1](p.227)非营利性机构的行为特点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并享有税收等方面的惠处。一般来说,营利性机构把客户定位于有需求并有支付能力的人群,用提高价格标榜质量;而非营利性机构会满足有强烈需求、但不一定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群的要求,用挑选客户来显示品位。

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的行为有时又是混杂在一起的:优秀的营利性机构不断致力于产品和服务的改进与提高,珍视信誉并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且向非营利性机构捐出可观的慈善资金;同时,非营利性机构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注重用企业精神改造自己,并经常进行“业余”项目的经营。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有时在同一领域进行竞争[2](pp.701-728)。

在教育领域,非国有学校有两种存在形态:非营利性学校和营利性学校。非营利性学校是举办者通过捐资举办的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享有财产所有权和收益权,是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学校是举办者投资兴办的学校,拥有其所投资学校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是营利性组织。

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中的企业是指经济体系中的生产单位:它融入资金,雇佣劳动,购买其他投入,完成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后,提供给消费者。如此一来,当然可以应用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来分析作为“契约纽结”的教育生产单位。营利性学校作为竞争性的教育生产单位,具有企业的性质: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购买教育生产的有关投入,组织其产品——教育服务的生产,在教育服务市场上销售其产品,且以营利为目的。这些生产及交易活动是由营利性学校这个产权主体来组织的。

企业理论中的产权概念有两个,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营利性学校产权的归属关系是清楚的:其所有权归投资者(即所有者)所有,营利性学校所有权当然包括营利性学校中的构成营利性学校产权的财产和所有权。在此,营利性学校所有权、营利性学校产权是等同的概念。营利性学校所有权的权、责、利是明确的:产权主体拥有在法规和契约规定下行动并获得利益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行动效果不好要承担损失,违背法规和契约要受到惩罚。清晰的营利性学校产权具有完整的权能:即排他性的使用权、自由的转让权和收入的独享权。

通过1952年3月2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法院通过的非营利性学校免税法案,对非营利性学校的产权及特点可窥一斑:1)学校必须是捐资创建;2)学费必须低于学校花费,不足部分进行募捐;3)董事必须无偿工作(没有薪水);4)人员工资要合理;5)没有人可以要求利润;6)入学和奖学金无歧视(不能因种族和宗教而差别对待)[3](p.9)。

非营利性学校这个产权主体虽然不以营利性为目的,没有人可以分配剩余,但是可以节余。第一,非营利性学校是一个竞争主体:对内要努力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对外要努力提高竞争能力,赢得客户(学生)的认可以获得学费,赢得捐款人的任可以获得捐助,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得以实现(当然这个目标不是利润目标);第二,非营利性学校是一个“契约纽结”:它从市场上雇佣劳动,购买其他教学投入,组织教育生产,并把其产品(教育服务)销售给客户(学生),这样的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契约纽结”必然是一个产权主体;第三,虽然没有人拥有非营利性学校的所有权,但非营利性学校是有其所有者的,所有者即非营利性学校本身,财产归属也是很清楚的,即归非营利性学校这个产权主体自身所有,其权利机构(如董事会)要对这个产权主体的有关问题做出决策;第四,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举办的非营利性学校,其产权主体也要为行动后果承担责任。

非营利性学校这个产权主体自身对组织内的财产拥有排他性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因而其产权归属关系是明确的,产权是清晰的、排他的:其节余不能分配,归非营利性学校自身所有,在组织内部使用,即其收入的享有权是清楚的、排他的。但由于非营利性学校自身的非营利性性质,其产权主体不能拥有自由的转让权。概而言之,非营利性学校的产权关系是明晰的,其权利主体的与产权相关的权利范畴是明确的。其权能相对营利性学校而言是不完整的。对比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学校的区别因素如素1所示。

表1 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学校的对比

 营利性学校

非营利性学校

终极所有者私人或企业

教育机构自身

是否可以节余

 可以 可以

节余可否分配

 可以 不可以

是否纳税 是

最有影响者投资者捐助者

初始资金来源

 投资 投资

组织目的 实现利润

 实现使命

驱动力

市场驱动

 使命驱动

对成绩的关注

 更注重毕业成绩更注重入学成绩

教师影响力消费者(学生、家长

教师意见优先

 )意见优先

二、营利性私立中小学的案例分析与特点总结

这里介绍美国海瑞提芝学校(American Heritage Acadeny),可以从中看出美国的营利性私立学校的一些特点。该校成立于1999年,包括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部分。至2002年2月,有教职工70人,幼儿园(三岁起)至9年级学生共460名,预计发展到900名学生的规模。学校已经完成了美国学院与学校的南部协会(South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的认证程序。

海瑞提芝学校的设施好于公立学校,最吸引学生的是每班仅有15名学生。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服务,每个教室都设有摄像系统,并在互联网上实时播放,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孩子在课堂的情况。学校从学前3岁即开始教授西班牙语,并有音乐、艺术等特色教育。学校根据佐治亚洲的标准并参照其他一些州及日本的标准自主开发课程,由课程教学主任组织并有咨询公司的帮助,在此基础上选用教材。学校设有奖学金,对于家庭收入难以负担学费同时家长又支持学校工作的优秀学生,可以提供最多至学费一半的奖学金,享受奖学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以内。

海瑞提芝学校建立了非常好的家长与学校互动体系,建立了家长教师组织(Parents Teachers Organization,简称PTO)。家长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活动和劳动,这充分地运用了家长的资源,并减少了雇员数理,降低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学校根据教师的经验和学历决定其待遇,提供的薪金与公立学校近似,但高于非营利性私立学校。教师喜欢在该校工作,因为这里班额小,只有15名学生,学生来自中上家庭,行为表现好,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比较大。学校雇佣有在佐治亚洲执教资格的教师,与教师签定一年期合同,每位雇员每年有2000美元的额外福利可用于子女在该校上学、上大学及自己的教育之用。

海瑞提芝学校由两位股东合伙的美国鹰(American Eagle)有限公司举办,购买土地作为校园建设用地,经过两期建设(还有后续工程)已经投入了1100万美元。2002-2003学年学费为:学前$6196,一至五年级$7987,六至八年级$8862,九年级$9500。学费中不包括餐食、校服、活动的费用。每名学生的报名费$75,课程及活动费$275,午餐费$540,课后特长课、乘坐校车单独付费。另外,要交纳财产税,购买物品要交纳销售税。

学校完全自主办学,收费、课程、管理等自主决定,政府及教育当局没有任何干预。但要建立好的口碑,改进管理,就要进行认证,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且大学通常乐于录取经过认证的学校的高中毕业生,故而认证对私立学校非常重要。举办营利性学校的佐治亚州没有任何障碍。举办人拥有全部的产权,因而可以通过经营获得回报,交纳所得税后分配其利润;可以转让给其他人套现或增资扩股引入其他投资人;可以抵押,以获得长期贷款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在产权的清晰性和完整性方面没有任何限制。

营利性私立学校一般由具有企业精神的人开办,要在教育和经济两个方面多获得成功,地点选择非常重要(如公立学校比较薄弱的地区,并尽量避开其他私立学校的竞争),目标在于吸引有择校愿望的学生[4](pp.236-264)。美国的营利性学校除了具有私立学校的高度的自主自治特点外,财务运行完全依赖于学费,特别注重成本控制,注重学生与家长满意与否。营利性学校一般没有高中,这是因为一方面高中需要相对昂贵的体育、音乐及教学设施;另一方面高中生的学校成绩与学生来源关系很大。

美国的营利性私立学校在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及佛罗里达三个州相对较多。总体数量较少,只在私立学校中占很少的比例。多数私立中小学是非营利性学校,这是因为美国经济比较发达,并且由于向非营利性机构捐款可以作为抵税项目,因而慈善资本力量强大,1990年全国慈善捐款即达1226亿美元[5](pp.701-728)。非营利性机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6.8%,在慈善花费中教育占23%[6](p.32,p.45)。可见,非营利性学校多可获得捐款,营利性学校则少有捐款:一是因为捐助者向营利性学校捐款没有税收抵扣;二是因为捐助者不愿自己的捐款流向营利活动。

三、营利性私立中小学发展的制度环境因素分析

营利性学校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购买教育生产的有关投入,组织其产品——教育服务的生产,在教育服务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这些生产及交易活动是由营利性学校这个产权主体来组织的。营利性学校要使其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得以进行,就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就会与外界产生利益冲突,进行利益协调。康芒斯认为人们的利益冲突和协调,主要是产生于交易。在每笔交易中都包含着冲突、依存、秩序三种关系[7](p.220)。这些冲突、依存、秩序要通过制度进行协调。营利性学校的各项活动也是在制度环境下进行的。

为了清晰地分析营利性学校所面临的“制度集合”,必须从作为“契约纽结”的营利性学校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的“契约点”和“交换事项”的分析开始。为分析方便,这里把营利性学校与外界的关系分为与“市场方”的关系和与“管制方”的关系两部分。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与“市场方”的关系主要是营利性学校与资本(资金)市场、劳动力(重要是教师)市场、教育(学生作为客户)市场和其他投入产品市场的自由交换关系;与“管制方”的关系主要是营利性学校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监管与被监管、约束与被约束、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由此可以把营利性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归结为图1。

图1 营利性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营利性学校与“市场方”的关系主要是营利性学校与资本(资金)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教师)市场、教育(学生作为客户)市场和其他投入产品产品市场的自由交换关系: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权益性资本作为股本金,节余时给予股东回报(如果是非捐助行为),融入债务性资金,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在教师市场上雇佣教师的劳动进行教育生产,向教师支付薪水;在教育市场上招收学生,学生消费教育服务的同时支付学费;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购买其他教育投入品,按价格支付货币。在这里不无强制因素存在,因为遵循的是自由交换的时常法则。营利性学校与“市场方”有关的主要制度环境因素归纳为表2。

表2 营利性学校与“市场方”有关的主要制度环境因素

资本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有无限制,可否成立上市公司,可否上市

 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有无限制,可否抵押教育资产,可否信用担

 保方式融资

 财务管理方式上与非中小学有无差别,是否可以接受捐助,是否

 有政府补贴

教师 教师是否有流动障碍,是否有资格、职称、保险等问题的制约

 与公立中小学中的教师是否平等,是否有对营利性学校教师的不

 公正对待

学生 与在公立中小学的学生是否平等:学生在获得政府财政资助方面

 是否平等,转入转出是否限制,收费是否限制

其他 与公立中小学相比,在土地及其他投入品购买上有无优惠,是否

 能够享受非营利中小学在税收方面的优惠

营利性学校与“管制方”的关系主要是营利性学校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监管与被监管、约束与被约束、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按受监管机构的监管;受有关法规的约束;接受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指导。主要是强制因素发挥作用。营利性学校与“管制方”有关的主要制度环境因素归纳为表3。

表3 营利性学校与“管制方”有关的主要制度环境因素

法规 是否允许营利性学校存在,是否明晰划分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

 学校,执照或许可是否易于获得,

 是否承认营利性学校的产权

 竞争政策是否平等

认证 是否存在独立的非营利性的教育认证组织,认证的内容、方式、

 作用,认证的机构地位的确立

 如何通过认证系统保证教育质量与规范办学

监管 对课程、教师、教育质量的监管,对组织管理、财务、人事的监

 管,监管的频率、方式,是否伤害营利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其他 社会对营利性学校的态度

四、营利性私立中小学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产权问题

承认营利性私立中小学的产权,且具有与其他营利性公司同样完整的产权权能。举办者有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取利益的权利,可以对学校以一切合法的形式和手段进行利用和处置以满足利益要求,可以在法律及和约规定的范围内对学校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学校产权的归属关系是清楚的:归投资者(即所有者)所有,学校所有权包括学校中的构成学校产权的财产的所有权,且有完整的权能,即排他性的使用权、自由的转让权和收入的独享权。

(二)资本问题

营利性中小学的资金环境较好,可以以有限公司的形式进行股权融资,也可以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可抵押教育资产(土地、建筑物)获得信贷资金,在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获得上与其他营利性机构没有区别;也可以接受捐助,但根据美国税务法规,向营利性中小学的捐赠并不能为捐赠人抵税,故而得到的捐助的机会很小;政府补贴和援助项目(如学区内教育当局提供的免费交通等)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私立中小学同样对待。

(三)教师问题

美国教师没有职称体系,各州一般都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其标准不尽相同,州际之间也不相互承认,教师任职通常要持有教师执照。教师聘用普遍实行合同制,校方自行决定教师的使用及工资待遇,其保险、医疗保障等通常由社会保险体系负责,其费用由学校和教师共同负担。教师有权决定自身的进退,但受聘、解聘和辞职都有合同约定,行政部门没有任何意义上或形式的干预。保险体系社会化,教师在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营利性私立学校与非营利性私立学校之间流动没有障碍,自主选择,没有与所服务机构“固化”的关系。

(四)学生问题

营利性私立学校收费标准由学校根据教育市场竞争情况自行决定,没有任何限制。中小学生在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营利性私立学校与非营利性私立学校之间转学不受限制。学生在获得政府财政资助方面在有的州对教会学校的学生有限制(如有的州不允许教育凭券和学费退税政策用于教会学校),但所有使用于私立学校的学生资助,如教育凭券、学费税前抵扣、学费退税等都同时适用于营利性私立学校。这些政策使低收入家庭中的孩子受益,给了他们选择更好教育的机会,并扩大了私立学校的生源范围。

(五)法规问题

承认营利性私立中小学的存在,其执照或许可也易于获得,其产权得到完全的承认。私立学校分为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学校,分别按使用于营利性公司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有关规定。公立学校一般不可以进入竞争性市场,中小学生只可以上所在学区的公立学校,一般不可以择校。公立学校也不可以选学生,要无条件接受所在学区的学生。在有些州,营利性私立学校可以申请为特性学校,获得生均教育经费。

(六)认证问题

在美国有多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教育认证组织,多数私立学校也乐于通过认证系统保证教育质量与规范办学(认证并非强制)。认证机构对学校管理有详尽的操作规范,这些规范不仅要求学校自律,而且认证协会还将定期进行督导,以确认学校的自律是否到位。如对海瑞提芝学校认证的美国学院与学校的南部协会(SACS)的认证程序主要是与家长、教师、学生的访谈、实地考察、文件检查等。由于该校是营利性学校,协会按“特殊目的”学校进行认证,包括举办人情况、财务能力、教育服务、广告营销等12类项目[8]。对营利性学校,认证机构更加关注投资是否合法、财务是否稳定、广告是否规范及家长是否满意等。

(七)监管问题

美国对私立学校的管理在州一级,并无全国统一规定。营利性私立学校达到所在州的基本标准,并符合如消防、卫生等要求,即可申报注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全自主办学。对课程、教师、教育质量、组织管理、财务、人事等方面的要求和监管更多在认证机构方面。如果接受认证(多数设立学校接受认证),就要符合认证机构的要求并接受其监管。政府方面一般没有损害营利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的行为。

(八)其他问题

美国公立学校体系的经费来源于税收,主要税种有财产税、所得税和消费税。非营利性学校有免税待遇:其教育资产免交财产税,购买教学用品免交消费税,不分配利润也就不交所得税。营利性学校同其他营利性公司一样,没有税收优惠:其财产要交纳财产税,购买教学用品要交纳消费税,如有赢利分配要交纳所得税,营利性学校在购买投入品方面也没有优惠。

标签:;  ;  ;  ;  ;  ;  

美国营利性私立中小学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产权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