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进展_管理创新论文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进展_管理创新论文

近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取得的主要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近十论文,进展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头几年,我国开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按照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企业管理现代化,推行了企业管理现代化试点工作。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提出了管理创新的要求,规定对确有“创新因素”的企业管理成果要给予奖励。80年代中期,袁宝华同志提出了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十六字方针:“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我国企业界在学习、借鉴和应用的基础上,推出了十八种企业管理现代化方法,在全国企业中推广应用。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习应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法,我国一批企业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探索和创造了许多新的企业管理方法,走上了管理创新之路。

为了不断推动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国家经贸委、中国企业联合会自1990年起,依据国务院《条例》的规定,在全国组织进行了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到目前已举行了八届,共推出了363 项国家级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是在全国各地和各行业广泛推荐基础上产生的,是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八届363 项国家级创新成果的剖析,可以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进展过程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管理创新的覆盖面日益扩大

从对一至八届管理创新成果的统计分析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管理创新在行业、地区、所有制结构及创新内容上都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业结构从主要行业扩展到一般行业,目前已覆盖了全国各大行业;地区结构由16个发达省市扩展到边远地区,如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所有制结构由国有企业扩展到合资、乡镇、民营等企业;创新内容结构由单项管理扩展到整体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正在为企业所重视。

(二)管理创新的内容正向纵深发展

通过对前八届363项创新成果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在逐步深化的,其特征是管理创新的总体水平由国内水平向国际水平提升,管理创新的方式由模仿向自主创新提升,管理创新的技术手段由手工机械向电子网络化提升,管理创新的高度由管理经验向管理理论提升,管理创新的内容正在向纵深发展。

1、经营理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企业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机遇,企业开始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经营理念,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机遇感和使命感理念;力争“领先一步”的市场开拓理念;“市场斜坡”理念;动静有序理念;以人为本、诚信经营、以德为魂、购物零风险理念等。其中海尔集团公司的“市场斜坡”理念,即企业在市场中,犹如一个球体在斜坡上,不上即下,必须产生制动力阻止下滑,才能不断前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海尔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壮大,正在实现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目标。

2、战略管理。在第一届创新成果中(1990年), 只有个别几项涉及战略管理方面的内容,从第二届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成果数量开始增多,截止到第八届,战略管理方面的成果共有36项,占第三位。由于战略的重心和组合方式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战略类型,如以核心能力、品牌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科研开发、国际化等为中心的战略。其中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以培育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战略》,从开发核心技术入手,以优质低成本的地塞米松产品打败了多次战胜自己的国际大跨国公司,进而又打入了国际市场,确立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与管理》实施后,使其由一个产量不足10万吨的地处偏远地区的军队小钢铁厂,发展成为跻身世界球墨铸铁管前三位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用户满意战略管理》,即CS战略以及深化CS战略的运作方式——TSM全方位战略管理,在实践中, 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以品牌升级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也有很多,如长城润滑油公司、全聚德集团、杉杉集团、森达集团、海南椰树集团的战略管理等等。

3、组织结构变革。 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的加快和《公司法》的贯彻执行,企业的组织变革实践从打破“大而全”的封闭式组织结构开始,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组织结构转变。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在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机构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对国际上出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虚拟化以及战略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我国企业结合自己的特点也开始引进实施。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确立了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实施决策层与经营层分开;采取适当交叉任职措施协调好董事会、经理层与老三会的关系等做法,为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提供了经验。此外,还有马鞍桥金矿的《黄金企业虚拟经营管理》也很有代表性。

4、人力资源管理。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 已经从单项的劳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开始向职工自主管理、柔性管理发展,并注重尊重人的价值,在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前八届创新成果中,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绩效考评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果共有37项,占第二位,说明我国企业急需进行这方面的改革,而且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

5、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的管理。过去, 我国许多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却由于前期论证不严密、过程管理不善、运行后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造成企业亏损严重。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一些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创造出了十分有益的成果。如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整体技术改造决策与实施》、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引进高科技建设项目的有效管理》、上海汽车齿轮总厂的《管理与技术同步发展的集约经营》等。

企业科研人员的管理、技术开发与生产的衔接等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难点。在前八届创新成果中,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的《高科技企业人才开发与科研、生产一体化管理》、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开发管理》以及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以“孵化器”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等。

6、生产管理。随着市场需求多样性、不确定性的增强, 企业在生产组织方面必须进行创新,寻求新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制造模式。这八届创新成果表明,在寻求新的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JIT)、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ll)、 制造执行系统(MES)及ISO9000质量体系,都在我国企业得到了应用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了创新。如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以压缩在制品为中心的现场综合管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准时化”生产管理方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现场优化管理》等,都在借鉴国外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寻求新的制造模式方面,新出现的大规模定制生产也正在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我国先进的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向这方面发展,其中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微型汽车规模定制生产经营与管理》,就是对这种生产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7、营销管理。在我国, 现代营销观念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而逐步深入人心的。在第一、二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中没有涉及营销方面的成果,许多企业所理解的营销还只是把产品推销出去,没有“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这一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到第三届才出现了一项这方面的成果,即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企业的分级自主营销管理》。从这以后,出现了全面营销、社会营销、整体营销、市场差异化营销、网络营销等现代的营销观念与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有创新性的专业成果。有的企业以市场营销为切入点,形成战略性的营销;有的企业以顾客价值是企业价值的基本要素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顾客价值营销。

8、财务成本管理。从前八届创新成果看, 由于管理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我国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逐步同国际化接轨。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的《企业财务的动态监控》、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等成果,都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企业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如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控股公司全面预算与控制管理》、上海汽车财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功能的运作与管理》、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的《基于事业部体制的财务管理体系重构》等。随着我国企业竞争主体地位的确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在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得到了加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以“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为核心的集约经营》,以适应市场的逆向成本控制理念和显著的成效,被树为国内企业学习的典范,通过在各地区、各行业中的广泛推广和管理输出,带动了以水城钢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实现了扭亏和管理的优化。合肥美菱集团公司的《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及武汉钢铁公司的《质量效益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将这方面的实践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美菱公司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以产品改造与开发、设计、工艺和设备制造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领域,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成本管理的空间和时间,由节约性的降低成本转向开发性的降低成本,达到总体性、长远性地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9、物流管理。20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企业把物资需求当作一个供应环节来抓,主要任务就是满足生产需要。而现代物流管理则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着重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通过供应链强化企业间的关系,我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面。如山东潍坊发电厂的《发电企业的物流管理整合》、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制造企业一体化物流管理》等,这些实践为我国企业实现现代物流管理,进入国际大公司的供应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0、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成果在前几届中,主要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或者是局部应用信息技术,信息不能集成、共享。在第七、八届成果中开始出现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成果,如海尔集团公司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广东省邮政局的《网络邮政的构建与管理》。当然总的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我国企业在企业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三)管理创新的作用日益显著

从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创新活动一直是伴随着企业发展而进行的。 通过管理创新,能够避免和克服企业管理体制的僵化,防止和克服企业病,充分发挥企业各项专业管理职能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在企业快速发展时需要管理创新,在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时,更需要进行比较彻底的管理创新,来帮助企业起死回生。管理创新的动力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又来自企业内部力量的作用,而企业的管理者是管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企业管理者对管理创新的重视,能够减少企业变革的阻力,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向创新型组织发展。

2、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重要手段, 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必然是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和竞争力提升的典型。在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垄断性行业中,由于行业管理者对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比较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面就比较广泛,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显著,如钢铁、铁路、石化、电力、煤炭、邮政电信等。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中的鞍钢、武钢、宝钢、邯钢等,都曾多次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3、结合本行业特点开展管理创新, 是管理创新活动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一些特殊行业运用特殊的技术手段,经过不断的实践创建了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管理创新成果,如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的综合管理》和南海东部公司的《“双赢”合作管理》、招商银行的《个人银行服务规范管理》、东北电管局调度通讯局的《电力系统发电负荷“等微增”优化调度》、吉林三岔子林业局的《森林企业“营林、采伐、加工”三段式经营》等。这些管理创新成果的出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4.管理创新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其作用还必然表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如第八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73个项目,按照《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统一规定计算,仅2000年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7.5亿元。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创造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整体技术改造决策与实施》,节省投资达66.02亿元。同时,海尔集团公司、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针对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艰苦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突破,其管理创新水平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的甚至具备了国际水准。

标签:;  ;  ;  ;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进展_管理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