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演进的启示_会计准则论文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演进的启示_会计准则论文

美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演变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会计准则论文,启示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60多年的会计准则建设中,美国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几经变化,耐人寻味。1933和1934年,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这两部法律规定,所有证券上市企业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制订会计准则, 由此把一些组织和个人在这方面的努力推进了一大步,开创了会计发展的新时期。

作为制订会计准则的法定机构,SEC在1937年发表了它的第1号“会计文告集”之后,多数委员便认识到发展会计准则的重任应由熟悉会计实务、具有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的会计职业界来担负。1938年SEC 发表第4号“会计文告集”——“财务报表的管理政策”, 把制订会计准则的权力转赋于会计职业界,以利于发挥其在专业知识和人力方面的优势,而自身只保留对会计准则制订的监督权和否决权。正是这一变化,将会计界的专长和SEC的权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制衡机制, 即准则制订机构发布的准则必须得到SEC的赞同,否则SEC就会行使否决权,这对其后的会计准则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

直到70 年代, 会计准则的制订工作一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所属机构进行。1938至1958年,由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制订会计准则,该组织共发布了51份“会计研究公报”,其中大部分是在对会计方法程序进行筛选和认可基础上形成的,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也缺乏系统性,同一问题的备选方法过份多样化,甚至前后矛盾。这样,便招致各方强烈批评,为新的组织所取代。

1959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成立,成为CAP的后继者并工作至1972年。APB的工作重点是制订会计实务处理指南,并通过“意见书”形 式予以发表,它一共发表了31份“意见书”。APB与CAP的不同处在于:①、它制订会计准则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与其同时成立的、隶属于AICPA的“会计研究部”, 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关于重大会计理论问题研究成果的“会计研究文集”是APB 制订会计准则的主要理论依据。②、它制订的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得到认可和提高,AICPA于1964年发表公告明确表示,APB的准则具有相当权威支持,并要求其所有会员对偏离会计准则规定的事项在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中揭示。但到后期,各界批评四起,甚至SEC 公开指责其“意见书”导致误解。问题主要集中在:①、由于其理论依据多是个人成果,往往缺乏协调,甚至观点相悖,进而导致会计准则出现不一致;②、由于其成员主要来自一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力抵制事务所和其他集团的各种压力,无法真正代表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③、其工作程序不严密。

1973年6月30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宣告成立, 美国会计准则建设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这首先是因为这个组织不再隶属于AICPA,它是一个半独立性的组织,有着更为广泛的基础, 它的七个委员分别代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界、金融界、政府和会计教育界,在政治代表性和权威性方面是CAP和APB不可比的。1973 年底, SEC 发表第150 号“会计文告集”——“关于制订与改进会计原则和准则的申明”,认为“FASB的公告和解释中规定的原则、准则和惯例是具有权威性的,而那些与FASB规定相违的,被视为没有权威性”。其次,在准则的制订上,FASB建立了较为严密的、透明度很高的、相当民主的工作程序。第三,它注重会计理论的研究,花费了相当精力研究一系列财务会计概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会计概念结构,对评价和发展会计准则产生了重要作用。它的工作成果主要是发布的100 多项“公告”及几十份“解释”,它制定的准则减少了多种方法并存状况,增强了规范性和权威性。此外,它还公布了一些“概念公告”,作为其制订准则的理论依据。尽管如此,FASB的工作还是难免被批评的,70年代曾受到国会的指责,80年代国会又对会计界进行检查。

美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不断克服缺陷、逐步健全完善,是一个总结经验教训、谋求发展前进的过程。其中有些经验,可资我们借鉴,有些教训需要我们警惕。

1.准则制订机构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在会计准则质量上的不懈追求。全面质量管理创始人菲根堡姆博士提出:“产品或服务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在营销、制造、维修中各种特性的综合体,借助于这一综合体,产品和服务在使用中就能满足顾客的期望”,美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的变化,正反映了他们制定会计准则是尽力满足有关方面的期望,机构变化的主旋律是不断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只有对产生会计信息所依据和遵循的会计准则的质量提高,才能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进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产生积极作用。我国在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形成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把影响准则质量的一切因素都控制起来,明确规定各有关机构及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权限,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2.准则制订机构的变化是不同利益集团对会计准则关注和要求的平衡,是不断使会计准则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的努力。尽管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从市场经济的共性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自然也应代表广泛的社会利益。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订,政府色彩太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关方面对此将会有自己的正当要求。改革目前的制订机构,建立独立于财政部之外的、代表社会各界利益的新的制订机构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有利于财政部集中精力搞好全国会计事务的管理工作。

3.准则制订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对会计理论在会计准则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深化,说明了制订会计准则需要以规范化的会计理论为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应成为会计准则建设的基础,而且这个理论要首尾连贯、逻辑严密。但是有关组织和个人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观点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做为制定准则的依据是不足取的。FASB吸取了前两任机构的教训, 刚刚成立不久即着手进行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 到80年代中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会计概念结构体系,以指导它的会计准则制订工作。我国在制订会计准则中,首先制定了会计概念结构——基本会计准则,在此旗帜下进而制订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以最终形成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会计模式的完全转换。但是我们的基本会计准则远不及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成熟,而且我们的会计理论研究相当滞后。因此,进一步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基础,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的会计概念结构,将有深远的意义。

4.准则制订机构的变化使其在制订程序上更加严谨科学、更加民主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订程序与美国FASB的制订程序相比,在透明度、民主化以及科学性等方面都是不够的,我们应在这方面予以改进和提高。

5.SEC 与准则制订机构间的制约关系对于提高会计准则质量以及保障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是有利的。我国有必要在会计准则的具体制订机构之外建立一个专职机构,执行对准则的监督和否决的权力,这个机构应由国家证券委员会和财政部协同组成,并分别对证券公开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及非盈利单位所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监督。

6.SEC 把具体制订会计准则的权力转至会计职业界有效地发挥了会计职业界的优势。我国在建立会计准则初期,由财政部会计司担当重任是正确的,近年来的实践业已证明,会计司当之无愧。但是,长此以往,会计司在力量上将难以很好地兼顾全国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可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职业界来承担,会计司转而从事较高层次的监督工作。

标签:;  ;  ;  ;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演进的启示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