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_数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_数学论文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改论文,有效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改革就是围绕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展开的。今天的数学教育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强调灌输,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大搞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已越来越不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了。

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数学教学才能更有效呢?这是一个大的课题。

要研究这个课题,就必须明确何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何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不懂的知识慢慢地弄懂,把不会的知识慢慢学会,同时,要注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人正在探究着这个问题。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注意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依据,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源泉。

教师在授课之前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地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等)、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等。

教材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加工,譬如,讲解一个知识点,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框,灵活地设置一个个问题台阶,引领学生爬坡式学习,一步步实现知识的建构;再譬如,对待例题,未必要一个一个地全讲完,可以设置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甚至不惜放手让学生讲一下。其实,课本只是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素材,主动权应把握在我们的手中。

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到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不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教学情景的设置,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二、注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课本的每一节,基本上都设置了相应的小思考题、探究性问题,在某段内容的边上往往添加一些注释,这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灵活处理的空间,合理地运用这些素材,再加上灵活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活动会很自然地展开,研究性学习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这也为多样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现成的素材。注意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这一节课时,我用Macromedia Flash设计了一个推多米诺骨牌的实验:无数张多米诺骨牌一张张立起来,屏幕显示出蜿蜒的长列,连绵不断,象鸟瞰中的万里长城。怎么才能让骨牌一张一张地倒下呢?通过启发、引导、尝试、总结,最后发现,必须完成两个步骤:(1)推倒第一张骨牌,(2)相邻两张骨牌之间的距离均小于骨牌的高度。只有完成这两个步骤才会出现如下的画面:第一张骨牌倒下,接着碰倒第二张骨牌;第二张骨牌倒下,接着碰倒第三张骨牌;……,以此类推,随着动画的推移显示,多米诺骨牌一张张地倒下,形象生动,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学生一个个静神凝思。

做完了这个试验,下面的引导顺理成章:

师:如果把推骨牌问题换成数学问题,特别是换成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同学们考虑是否可以将上面的两个步骤创造性地移植过来呢?谁能试试看?

生:可以,这两步为:

1)处理第一个问题(相当于推倒第一张骨牌)

2)验证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有传递关系(相当于相邻两张骨牌之间的距离均小于骨牌的高度)

完成以上的铺垫,至此往下,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便水到渠成。

借助于多媒体,数学归纳法很抽象的两个步骤就变得直观了,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说,数学归纳就这么简单。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多媒体课件,这节课会这么有效吗?

再次,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①讲解—传授模式;②引导—发现模式;③自学—指导模式;④活动—参与模式;⑤整体—结构模式。

三、注意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要有效,我们不仅要把知识讲清、讲透,更要让学生动手练,要讲练结合。可以边讲边练,也可讲完以后再练。

练习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练习要及时,练习题要针对讲授的内容;其二,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难度系数缓缓加大;其三,练习要分层,最好设计出几个层次的练习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其四,练习的数量要有度。练习题的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配置,譬如讲,为了加深对某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串判断题或是一串改错题;为了巩固某一题型或方法,可以设计一套变式题或一套衍生题组等等。

练习不单单是模仿,更是一个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内化成功,学生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不断得到加强,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就会慢慢形成。

四、注意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或是延伸,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一个环节,为此,作业更应引起重视。作业布置要适量,而且要恰如其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作业要注意分层:分必做和选做两类,基础性作业为必做,思考性或探究性作业为选做。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注意评价的有效性

目前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所以我们应对他们少批评,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我经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做题,如果你对他的某个回答或是某个解法大加赞赏,你就会发现,这个学生听讲就特别认真、特别投入,你布置的作业他就会做得特别卖力、书写特别规范。这其实是人之常情,人其实都是这样。

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以鼓励为主,对那些有益的错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合理引导,有时会引发新的问题,我们应鼓励其主动解决,这样既可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引发学生再学习的积极性。

六、注意学法指导的有效性

首先,在教学中要留心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其逐步系统和完善,力求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要注意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

德国数学教育理论专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使数学教学有效,就必须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是思维着的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才会更有效。

标签:;  ;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