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面临的七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问题论文,中国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志雄先生“基金黑幕”一文曾在中国股市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引发了一场中国股市“赌场”说的大讨论。日前张志雄在海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放量:中国股市事变亲历记》一书中,惊曝中国股市十年来的种种内幕。
第一,如何让“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渗透到证券市场的各个层面,它不仅牵涉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问题,也关系到市场的有效与安全运行。现在有人经常将效率与“三公”原则截然分开。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效率与“三公”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忽视甚至破坏“三公”原则,任何的“效率”都是暂时的,它只会加速市场的扭曲乃至崩塌。
第二,加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对于加速扩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国有股减持等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应有一个不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前提。正如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所言,中小投资者先天上就是无法与大机构相比拟的。所以,我们认为“培育”机构投资者不能与“优惠”机构投资者相等同。同时,我们也不认为所谓机构投资者占统治地位的市场才是“成熟”的论调。美国在60年代也曾有类似的认识和实践,但现今对此已有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至少我们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三,要厘清上市公司的“质量”与“原罪”的混淆。当年有相当多的企业为了上市,过度包装甚至作假账,像郑百文、ST红光是最为典型的。它属于上市公司的“原罪”,精确的定义是“发行股票欺诈罪”,最近被法庭对ST红光的判例所认可。
第四,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问题。一些人无意有意地将“规范”与“发展”对立起来。事实上,“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基础上,中国股市的10年经验告诉我们,盲目的“创新”或“发展”,结果都是始乱终弃。规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它与计划经济的“管制”表面上很相似,实
质上则大异甚趣。我们应该欢迎放松“管制”,加大市场竞争的力度,但不能没有规范,否则只会流于“寻租”式的掠夺与破坏。
第五,寻求中国进入WTO的证券市场应对智慧。一方面,正如大家所预料到的,外资企业进入会加速证券业的竞争,促进国内机构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依赖外资机构建立市场的游戏规则。因为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合理”却不合法的游戏规则,一类外资机构会选择退出至少是观望,另一类机构则会“入乡随俗”,他们也来个“盈利最大化”,那么它们的能量的发挥是具负面作用的。
第六,不应将保护中小投资者和股东利益流于表面化、口号化,应落实到具体层面和行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在中国股市上,有包括1994年的君安倡议改组万科事件以及今年通百惠与广西康达两起征集社会股东投票权的案例,虽均告失败,但已迈出股东价值运动的第一步。
第七,我们面临着上市公司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困窘。10年股市的成长,主要依靠的是外围资源的不断注入,而不是上市公司生产效率本身的提高。当年克鲁格曼质疑亚洲经济奇迹,
也是基于亚洲企业仅靠资金与人力资本的推动而生产率却无法有效提高的理由。仅靠资源不断的注入和堆积,只是一种“金钱游戏”,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