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药研发的投入快速增长,我国医药产业呈现出整体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与国外的先进医药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当前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研发投入水平比较低,一些大型的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高,但是投入比例也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五左右,大多数的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关键词: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对策解析
1导言
近些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呈现出整体快速发展态势,但在研发投入上,国内与国外先进药企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02%,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企业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而跨国制药巨头的研发投入一般都占其销售收入的15%左右。
2药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责任感
部分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于生产过程中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员质量意识淡薄,未真正做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生产人员认为质量是质量部门的事情,对生产过程的异常状况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而质量管理人员又认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问题是生产人员不尽职造成的,外加对生产工艺流程不熟悉,对已发生的问题、存在的风险隐患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存在质量风险的产品被放行上市。另外,有些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员工素质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粗放型生产,也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2.2药品生产环节得不到有效监控
工人在车间内生产,生产过程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一线工人的自觉性,生产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关键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的在线录入、自动读取功能还不完善,对于异常状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分析,都会给药品质量带来隐患。另外,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现场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各有不同,如生产车间卫生较差,生产设备清场不及时、不彻底等,也会对药品质量带来直接影响。
2.3质量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
企业对于药品的管控,主要负责部门是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生产全流程进行全面管理,然而有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并没有履行好自己的相关工作职责,具体表现在,一:药品原材料管控方面,质量管理部门未对药品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考察,很可能会不合格或质量较差的物料被采购,为药品质量不合格埋下隐患;原材料进入企业后,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未具有代表性,以致不合格物料被用于生产;二: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对中间产品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评价,因为即便药品按照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也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因此也需要对过程产品进行质量鉴定;三:对生产现场的清场确认工作疏于管理,生产车间作为药物生产的场地,其环境必须时刻保持清洁,避免药品污染。
3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比较分析
随着科技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药品质量的理解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初始阶段:在药品制造完成后依靠各种检验手段来确保对药品质量的控制。第二阶段:遵循药品质量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严格和精密控制而非在生产完成后检验的原则来进行质量控制。当前阶段:强调药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才是制造和检验出来,即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QbD)。整个医药行业对药品质量的关注逐渐由生产后的检验、生产过程控制,转向生产前的设计。目前,国内药品质量管理还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控制方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SupplyPractice)的实施,使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日益提升[5];而对药品质量源头的研发阶段,尚缺少明确和可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药品研发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试验研究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最后通过申报和审批取得上市许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完整意义上说,药品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与成药性评价”“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临床研究”3个阶段,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并互为补充,因此,药品研发是一个有逻辑、有步骤、有明确需求的过程。一个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并按照先后次序接力式或交叉进行,具有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研发周期长、多学科交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研发阶段既是药品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也是质量系统各要素实施运用的基础阶段和关键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尚在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说明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与生产质量管理的共性与各自特点,展示研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特将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药物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内涵,首先是以药品质量为主体,同时满足生命周期研发阶段特点的工作质量要求。因此,建立系统的企业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应充分结合企业研发项目所处阶段以及注册法规要求,将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管理、质量管理相结合[6],强化药物研发的源头管理,真正落实企业药物研发战略,并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实现高质量研发、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4提高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4.1优化组织流程
新药研发是一项融合多专业、涉及多领域的系统项目,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各个团队之间的信息需要及时共享,目前,国外比较成功的组织模式是“矩阵型”的组织结构,这是效率最好的一种新药研发组织模式。项目成员应该以项目期望的结果为指导,将考核准则进行明确,并且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此外,还要建立流程优化机制,可以保证药品研发过程稳步开展,根据实际的企业特点以及开展的业务范围来组建维护团队,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关于药品研发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要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改进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改进后的质量不断提高,从项目的源头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将研发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2加强质量风险管理
新药研发的风险比较大,在研发过程中,如果有处理不当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导致研发失败。因此,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发现药品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控制解决,帮助企业更科学的进行风险决策。在研发的过程中,应该使用科学的工艺为基础,从研发到产品的批准上市都要对产品的工艺进行管理。另外,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是在研发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原始记录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好实验过程中的监控和审核工作,保证数据科学有效。之后,规范数据的记录、修改、备份等环节,将项目数据进行分级、分阶段的管理。
4.3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可以很好的促进药品研发质量的提升,在研发过程中,通过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减少研发过程中的不足,避免研发成本的浪费,节省研发周期中各环节需要的时间,从整体上提升整体的研发质量。在立项阶段,前期要进行实际的调研,防止出现专利侵权的情况,了解国内外医药市场的发展信息,为药品研发的必要性提供支撑。通过合理的决策机制以及项目管理机构,促使整个决策体制高效运转。在研发过程中,阶段性项目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评估,从技术、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审,保证项目的稳定实施。对于需要变更的项目,要建立质量改进模式,保证变更项目的可追溯性。在项目的结束阶段,药品研发的综合分析也比较重要,关于资料的申报、档案管理、产业化支持等工作要及时开展,提高药品的开发质量。
5结语
药品研发作为一个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过程,必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研究结果的成败无法准确预判。构建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研发方向正确,技术实施得当,获得结果真实并且可追溯、可重现的重要方法,也是降低药品研发风险、减少研发投入损失的重要手段,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快速增长的医药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初云波,马爱霞.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支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5.
[2]刘强,陈玉文.我国3种登记注册类型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情况比较[J].中国药房,2015,26(1):1-4.
论文作者:钟馥阳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药品论文; 质量论文; 阶段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项目论文; 药物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