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市东城领秀学校 163711
摘 要:在新课标的研究背景下,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复杂的。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产生了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法,引起初一新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有效地指导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提高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数学能力。
近年来,如何实现中小学数学的过渡与衔接成为小学毕业班教师和中学数学教师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校内中小学的过渡和衔接。
一、正确认识中小学数学教学过渡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数学学科要求的计算量又较大,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放心学生自己答题,便成了学生的“小拐杖”,几乎事事包办。学生在老师的搀扶下进行学习,没有养成一定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导致学生进入初中答题步骤不规范、思维角度单一,数学成绩骤降。 久而久之,学生对待数学产生了畏难心理,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作为初中老师,尤其是刚刚初一的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孩子半扶半放,既不能像小学教师那样全面包办,也不能像大学教师那样完全放手,初中老师应该掌握好尺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中小学的过渡。中小学的评分标准不统一,小学重素质培养、重兴趣培养,而中学的一大难题是应对中考,这就从出发点上造成了中小学的严重脱轨。
现在的数学教材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对专业术语的要求也严格得多,而且从初一上学期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教学任务加重,许多知识讲解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学生很难马上赶上课堂进度,对课堂内容消化吸收得也不好。中学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不如小学深入,这也是导致学生跟不上的重要因素。
我主要把这种不适应归结于三种因素:1.教学内容差异;2.教法差异;3.教师要求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再也不像小学那样有意思了。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过渡工作,不但能让学生从知识含量上快速适应中学课程,也能从心理上适应中学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自信的阳光。
二、如何实现中小学过渡
1.数学课程标准是实现中小学过渡基础中的基础
(1)课程标准对所有学科进行教学的宏观指导,而且课程标准是中小学一脉相承的。认真研读从一年级至九年级各个年段的课标,做好每个年段的教学任务,自然不会出现中小学教学的严重断档现象;并且能够在每个数学教师心里构建一个非常全面的数学教学体系,找到数学各年段的知识衔接点,这样才能找到教学规律,才能找到各个时段的教学大方向,不至于与正确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新生入学后,教师不必忙于对新课进行讲解,可以根据课标找出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异同,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宏观认识,了解自己未来要面对哪些知识点、会存在什么问题,思考怎样面对未来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未来的数学学习有一个充足的心理认识。
2.做好中小学学生的学情分析
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心理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非常高,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学习自尊心很强,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和奖励。他们对老师非常依赖,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缺少做事的主动性。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主要处于感性阶段,不喜欢过于理性的思考。所以,初一新生面对过渡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学习要求,适应新的老师等等。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多去听小学高年段的课,了解小学毕业班的学习节奏和知识内容,在自己的课堂上放慢步伐,在讲授新知识时做好旧知识的铺垫,尽量把枯燥的专业知识讲得声情并茂,尽量找到与小学生的心理契合点。在新生入学后,对本班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考察学生计算能力。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计算题,看看学生能否熟悉计算规律和对计算的熟练度。
(2)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道题的题干进行详细剖析,要求学生逐次答出本题包含几问、给出的已知条件分别是什么、通过已知条件能够得出哪些结论、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3)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平面图形,感知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大体判断哪些边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以及这些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习惯永远是成功的前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初中的节奏。在课上要舍得用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小组合作让学生感知一些答题规律,在合作过程中找到答题技巧,避免生搬硬套。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小升初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在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小升初数学学习的过渡。做好小学和初中教学的过渡是学生适应中学生活的基础,在初一上学期完成这个过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过渡,重新认识数学课程标准,做好中小学生的学情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初中数学教学,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论文作者:丁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论文; 小学论文; 老师论文; 差异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