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轻黏土具有环保与无毒等优势,并且便于操作与色彩丰富,在美工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当中,既能够丰富实践活动,也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材料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当中不可或缺。因此,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作的快乐,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首先分析超轻黏土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并逐一阐述创新策略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超轻黏土;综合实践;开发利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应用超轻黏土的意义
(一)关注学生成长变化
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运用超清黏土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分析学生使用超轻黏土制作物品的过程,能够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喜好。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创造力、想象力与感知力都存在差异,在使用超轻黏土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黏土作品属于一种感知,是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之后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分析学生所制作的黏土作品了解学生的爱好与性格特点,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完善,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超轻黏土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超轻黏土,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与视频,使学生对动画形象产生兴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全面观察与分析动画图像的表情、造型、体态等,加深学生对动画形象的感知程度,感受黏土创作的兴趣,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使用黏土创造更多作品。只要是能够看到的人物与物品,都能够用超轻黏土捏出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以此凸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应用超轻黏土的作用
(一)使用黏土表现美
在实践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使用超轻黏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并且教会学生使用黏土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颜色搭配,还能够融入自身想象创造更多美的东西。例如,在制作小兔子的过程中,将小兔子的眼睛与耳朵等表现出来,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能力进行小组划分,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自由创作。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结合自己的思想与能力,保证黏土作品的完整性,达到实践教学活动与教育的目的。
(二)使用黏土创作美
学生只有对超轻黏土具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知,才能够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颜色搭配能力。将其作为基础,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意识与造型能力,但是受各项因素的限制,所表现的造型方式较为单一。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塑造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形状,然后再层层叠加,衍生出新的造型,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发挥自身想象,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环境当中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当中各项事物的颜色,通过这样的方式用黏土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幅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使用黏土感受美
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在使用超轻黏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即便所制作的东西不够精美,但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超轻黏土所制作出来什么样的物品并不是考虑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深入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思维。另外,还应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培养学生颜色搭配能力,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告知学生使用黏土的注意事项,再让幼儿发挥自主性进行独立探索与发现,了解超轻黏土的颜色与性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应用超轻黏土的策略
(一)丰富超轻黏土造型
学生对超清黏土的特点进行熟悉与掌握之后,造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为学生示范一些细致的内容。在示范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相互探讨注意事项,学生对自作步骤进行直观的了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看法,轻松的塑造出脑海当中的形象,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应进行过多干预,但是学生遇到困难之后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给予必要的及时支持,帮助学生找出合适的自己的创作的方式以及黏土造型。
(二)完善超轻黏土特征
当学生具备一定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之后,会对后期的发展与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树立十足的自信心。因超轻黏土的造型相对较为立体,部分学生缺乏三维空间立体感,所创造出的作品相对较为平面化,但是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运用超轻黏土表现出来,使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循序渐进的提高其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保证学生各项机能得到平衡发展。
(三)掌握超轻黏土技巧
提高学生对黏土的熟悉程度,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黏土所具备的特点与优势,为以后的制作奠定基础。例如,在制作与动物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二维空间当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与看法,自行控制黏土造型的大小形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这门学科开展的意义。在选择示范教材时,应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只需要捏出相关形态即可,但也应保证造型的精准性,避免学生产生误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充分考虑超轻黏土的特征与优势,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合理应用超轻黏土,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其实际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感知美与创造美等各方面能力,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浅谈美术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智力——《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后随想[A].袁丹.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
[2]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 《盘泥条》 教学案例[A]王国才.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A].康乐.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五:教育信息化)[C].2017.
作者简介:林广超(1987.11-),男,河北省承德市人,当前职务: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国画。
论文作者:林广超 熊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黏土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超轻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