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的搏动--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_思想品德论文

开放课堂的搏动--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_思想品德论文

开放的课堂 跳动的脉搏——谈时政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脉搏论文,时政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品德新课标和新教材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增加了许多鲜活资料,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同时也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挑战。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新要求,我们应融时政教育于思想品德课中,拓展、延伸思想品德课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思想品德课内容涉及的面(国内外经济、政治、军事等)要广,“深度”指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要紧贴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寓解决问题于时政热点的了解、分析之中,化观点原理的掌握为能力的提升,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一、重视时政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教材与现实相对的滞后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时政相结合,从现实中提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以更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选择真实、新颖、有针对性的时政新闻材料能活跃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适应于中考开卷考试的要求。近年来,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试题常常以时政热点为载体,联系重大时事政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从基础年级开始就关注时事、关心社会,进行时政积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对提高中考成绩也有很大帮助。

二、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有机结合

时政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既适于在课堂进行,也不要完全拘泥于课堂。以下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一)课前的“新闻三分钟”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评述新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笔者的做法是“课前新闻三分钟”:要求学生定期收看新闻并做好纪录,每堂课前选择两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新闻。新闻发布要避免随意性,不能顺手拿来一张报纸,随便挑个新闻一读了事。演讲者必须按照要求对新闻进行筛选,事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这种形式对于中学阶段任何年段的学生都适用。在初始阶段,学生在新闻的收集、筛选上会有一些问题,但经过笔者一个阶段的指导,“新闻三分钟”就成了一项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知识面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主动获取知识、自主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这些都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2008年是“奥运年”,教学上可引用的奥运新闻特别多。如笔者在“知识产权”一课教学中就以奥运五福娃导入,问:“我舅舅开了一家玩具厂,他可以生产印有奥运五福娃图案的玩具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有说可以的有说不可以的,争论不休,为后继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又如奥运火炬、吉祥物和奥运会会徽,可以和中华文化相结合进行教学;“水立方”“鸟巢”的设计,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在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笔者常将《今日说法》栏目中的典型案例搬进课堂,从而使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深奥,引用一些具体事例可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如结合“两会”“民生问题”“抗击冰雪”“5.12汶川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宏观调控”等时政热点,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性质和宗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政府的工作”等。

在练习和作业中引用时政资料的效果也不错。思想品德课的课堂练习对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其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重大时事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大都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经济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同时,这也是中考命题的要求所在。如结合拉萨发生的3.14“藏独分子”打砸抢烧事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西藏位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有哪些丰富的资源?主要生活着哪些民族?有些怎样的民族风情?”“历史上对西藏是怎样加强管理的?新中国成立后对这一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藏独分子’这一行为的性质和危害。”“为了西藏的繁荣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系列问题的设计,有机地整合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社会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达赖集团精心策划内外勾结的暴力活动的真面目,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是我们公民的义务,也是长期的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练习,都要选取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作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练习或作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适应中考的要求。

(三)开设热点专题课,引导学生关心国事

重大时政热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时代脉搏的体现,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如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笔者分成“地图上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历史上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及“港澳台的今天、明天”三大块,运用图片、文字、漫画、音像资料等,让学生对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国策方针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又如今年的“大三通”“澳门回归10周年”“建国60周年”,等等,都是不错的主题。多开设这样的热点专题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迁移和重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丰富时政课外活动

时政课外活动是时政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时政课外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1)编写时政小报。笔者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政小报,通过对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编辑,分工合作完成高质量的时政小报,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更培养了社会责任心。(2)进行时政知识大赛、演讲比赛或答记者问,在班级内或班级间进行。可将班里辩论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新闻发布团,其他学生当“记者”,发布团发布热点新闻后,由记者提问,发布团成员作答。通过比赛或答记者问,不仅可加深学生对事件本身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3)新闻调查。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焦点,组织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调查、采访,让他们感受社会的丰富多彩,在体验中验证理论。(4)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鼓励学生尝试书写小论文,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时政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需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选择时政素材,远近大小相结合

时政内容广泛,政治、经济、文体、科技无所不有,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一堂课的时政内容要适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让学生埋于具体事例,最后只记得一段材料,却忘了真正该学的知识,茫然不知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因此,教师选择素材时必须把握时政为教学服务这一原则,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特点等选取恰当适量的时政素材。选材可远,如影响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但更应近取,如当选“浙江骄傲”的陈吉的先进事迹,更能唤起学生的感动,意识到榜样就在身边。既要选社会热点、重大时事,也要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实践是生活的源泉”,重大新闻往往能唤起学生的使命感,能督促学生关心国家兴衰;而挖掘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更能让他们有感而发,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果。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时归纳总结

投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简洁、形象、直观的特点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时政事件,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跨越时空,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如果对所选时政平铺直叙或者简单讨论后草草结束,缺少总结环节,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教师的总结语言应简洁、“画龙点睛”,讲清所用时政事例与课本有关理论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取得的成就和努力的方向,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评价的方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在课前“新闻三分钟”活动中为每位学生打分或打等级;展示学生在编写时政小报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并将优秀的小报在全校展示;奖励在时政知识大赛、撰写小论文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等等。

标签:;  ;  

开放课堂的搏动--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结合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