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建筑业中必须不断更新材料,将新技术引入到施工中,推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范围,并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它的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的具体要求,还人们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所使用的主要构件都是在工厂内部来完成,然后使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在现场将这些构件进行连接和拼装。当下,应用比较广泛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种类主要包括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以及骨架板材建筑,这些具体形式体现了建筑行业在工业化水平上的提高,于行业内部来说,技术改造是实现行业稳定发展的根本。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建筑着眼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随着国家不断提倡城市建设,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被社会各界所看好。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地面和墙体以及屋顶等都采用新型材料,可发挥保温和隔热作用,保证建筑质量和品质,使建筑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墙体结构材料和建筑内部装饰材料,通常是利用环保优质材料,建筑外墙是工厂化生产,不仅可保证建筑质量,还可通过各种加工工艺使建筑色彩艳丽。对比预制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自重只占据传统建筑一半,这样自然降低对地基的承载力,简化地基施工程序步骤,运输工程预制建筑构件到施工现场,可按照设计要求直接施工和安装。预制装配式建筑可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工期就会具备更好的可预测性和可掌控性。预配装配式建筑可节省更多时间,主要是因为可同步进行工程制造和现场施工,缩短施工时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集成构件越来越重要,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需要结合环境保护理论体系。人们当前已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需要重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破坏。例如木材加工和装饰过程中缺乏集成装配过程会产生巨大的浪费。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框架梁、柱、板等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结构传力路径明确,装配效率高,现浇湿作业少,是最适合进行预制装配化的结构形式。主要用于需要开敞大空间的厂房、仓库、商场、停车场、办公楼、教学楼、医务楼、商务楼等建筑,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居民住宅等民用建筑。
2.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墙板建造,整体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拼装后,墙板之间的竖向连接节点用于连接现浇部分与上、下墙板之间的主竖向钢筋和锚杆,楼板梁板叠合浇筑成整体结构形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兼有承重、保温和围护等功能。在我国居住性建筑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中应用较为普遍。
2.3装配式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采用现浇结构。框架梁、柱预制,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构件符合设计和施工相同的浇筑结构要求。结构体系与现浇结构具有相同的性能。结构的高度、结构的抗震等级、设计方法和现浇结构基本相同。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 预制外墙板安装技术要点
(1)合理设置吊点
预制构件完成制作后,施工人员要在运送现场的过程中加强管理维护,防止外界环境造成损坏,达到施工现场后,质量监测人员要积极检查各个预制件质量及完整性,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在吊装过程中,预制构件的体积相对较大,因此技术人员要分点位进行吊装,借助钢丝绳将其吊至顶部,完成安装。此外,在吊顶安装过程中,需保持吊点的垂直和均衡受力,技术人员要借助多功能钢梁平衡吊运技术完成吊装。这时,技术人员要根据确定好的吊点位置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一个吊点的均衡受力,避免吊装工作发生安全事故,进而损毁构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起吊及下落
在起吊预制构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尽可能的保持平衡,然后根据预制构件的大小及型号放置在合理的吊点处,确定吊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小心的将构件放落。当构件的下降高度据地面 50cm 时,要稍作停顿,待地面接应人员确定与吊点位置对齐后再继续下落。当构件距离地面达到 2cm 左右,技术人员要确认构件的下落位置与地面事先画好的控制线吻合,再放置到地面。
(3)调节就位
完成墙板的基础工序后,依照地面上预先制定的墙体控制线,借助可调节斜支撑校正技术调整墙体的水平程度,保证其垂直方向精确无误。在预制墙板及地面预埋件上安装支撑托板时,将托板用可调节斜支撑用螺栓固定,按照左右相反方向旋转调节,达到相应支撑长度,保持构件的水平尺度,使其垂直度符合技术要求。在保证预制墙板的精确度后,利用可调节斜支撑的最大功能范围进行支撑,临时发挥支撑的作用,待各预制墙板节点完成混凝土浇筑且强度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拆掉可调节斜支撑。
3.2 叠合梁与内墙板的吊装工艺
叠合梁的简要概念就是预制门窗洞口处的过梁、连梁及底部,在叠合楼板的位置,利用现浇处理,实现与叠合板的连接,形成整体结构,保持叠合梁与现浇剪力墙在同一水平线,两侧主筋锚固到现浇剪力墙及暗柱中。在吊装时,在外挂板上引测梁底标高,弹出控制标高线,叠合梁完成吊装后,利用专业夹具实施固定,在叠合梁底部设置支撑点,确保梁位的精确性。
3.3外挂板固定施工
外挂板固定施工是建筑领域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外挂板固定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在吊点设置的时候必须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计算,进而更好的确定吊点的数量、位置,这样的做法还有有利于保证吊点承载力能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建筑安全。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该重视结合定位线对墙板定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问题,须立即根据现场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及设计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问题解决办法,以免造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
3.4叠合板等位置的吊装工艺
将钢管或是独立支撑体系布设在叠合板底板上,当结束吊装施工后,应对板缝宽度以及板底拼缝的高度差进行核查。如果发现存在高度差,则应对其进行完善,如通过对顶托的调整来将高低差限定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休息平台板必须要在梯段吊装前结束调节。因为平台板需要对部分梯段的荷载压力进行承担,所以一定保证下部的牢固性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在进行吊装叠合楼板前,还应把梁箍筋与胡子筋进行稳固的焊接。当能够保障稳固性后,则就可以进行夹具的拆除。
3.5预制墙板连接施工
(1)钢筋连接技术
各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在进行钢筋连接施工时,通常在接头位置采用的是钢筋灌浆直螺纹连接的方式,其中,一端是采用水泥灌浆的方式进行连接,而另一端是应用端部带有直螺纹的钢筋进行连接。将一根端部带有直螺纹的钢筋与一根带肋钢筋用相应的连接套筒以灌浆和直螺纹连接的形式形成灌浆—直螺纹复合形式钢筋接头。
(2)灌浆工序流程
做好预制墙板的安装施工工作后,应开始灌浆施工。在外墙板的底座位置保留宽度为两厘米的施工缝,并用水泥砂浆在底座四周进行封堵施工。注浆时,应使用注胶枪由下口位置开始进行充填,直至上口位置有浆料溢出为止。必须注意每个套筒的灌浆要独立进行,而且要有序进行,保证每一个套筒的浆料充实度。
结束语
如何从根本上完成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目标,需要我们借助最前沿的理念和合理的措施不断深化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方法,优化其应用质量,旨在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完善基础民生建设。
参考文献
[1]孙伟,韩丰刚.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4(20):189.
[2]郑巍.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精品,2016,24(6):53.
论文作者:陈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建筑论文; 叠合论文; 构件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墙板论文; 位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