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务处 225500
摘要: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医学整体论作为指导,与经验及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新型医疗管理模式。该模式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与探索,促进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求相符合,并且促进了医疗保健功能的进一步拓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质量及医疗质量的极大提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围绕着我国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历程、我国医院实施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具体效果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探索历程;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医疗卫生事业;实施效果
我国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管理主要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医学整体论作为指导,有机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系统并且全面论述现代化医院整体医疗管理,主要包含了整体医疗的基本特质、运作模式、理论基础以及组织结构,以及整体医疗管理中的医疗护理、人际沟通、心理及预防保健、文化建设、观念更新等,具有较为先进而全面的内容,观点十分新颖且传输简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对医院整体医疗管理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借鉴作用,在医院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等工作参考十分适用[1]。
一、我国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历程分析
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解放军181医院提出,并且将其逐渐付诸实践,该模式在1998年至2001年间处于理论探索时期,试点研究是在2002年—2005年这一阶段进行,并且在2006年之后的五年间分析总结了实践结果,最终在2011年对其进行了提升与创新。因为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最终才形成操作性较强、理论性较高、系统化、较为成熟的新型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2]。卫生部在2011年深入考察了这一管理模式,并同时构建了整体医疗管理学习班。我国很多医院在学习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借鉴其他医院优秀的临床经验进行合理改良,通过多数专家的论证与实践,促进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实现有效的优化与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国医院实施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具体效果
(一)加强相关知识教育促进管理模式的推进
医院整体医疗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是必须建立的新型理念与工作方式,该理念必然会促进我国传统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更新,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管理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摩擦,基于此在新型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实施前,医院必须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医学整体观、医学的转化以及学科的整合等,保证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在观念上及思想上保持一致,对医疗管理模式有以正确而全面的认知,对该管理模式展开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给予正确理解,并且推动相关工作人员对该模式具体运作方法的了解与掌握,为该模式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3]。同时,需要对医务人员学习氛围的有效构建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些鼓励机制与措施切实促进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自身工作目标与学习目标进行确立,实现学习工作化及工作学习化的良好转化。
(二)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当前人们保健意识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医院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服务理念,该理念的实施要求医院必须在医疗服务提供及管理工作过程中向患者实施满意战略,医院各部门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切实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方案,尽可能满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降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意程度,构建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与医患关系[4]。除此之外,医院必须进一步完善就诊、缴费、挂号、前台咨询等一系列流程,最大程度上促进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推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有效改善,将重点放在患者的想法与意见上,切实结合患者病情与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医疗制度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医院需要通过良好后期服务与人情化价格,为患者营造和谐、洁净的就医环境。
(三)医疗团队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医院必须积极建立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围绕着患者展开具体工作,并且优化整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护理人员以及医师等各类人员,确保医疗团队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质。在此基础上医疗团队中的各类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相互讨论与学习,促进人才的交流沟通,最大程度上促进医疗团队的进一步壮大。医院必须在满足医护人员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学历更新管理办法、人员管理规定等相关人才优待文件的出台,特聘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与教授,并且外聘一些知识教授进行学科的对口带课,切实促进医院内部医疗团队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的提升[5]。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内部已经实现了高学历人才数量的极大提升,整个医疗团队建设也朝着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详细阐述了我国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历程,之后从加强相关知识教育促进管理模式的推进、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以及医疗团队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的提升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医院实施整体医疗管理模式产生的具体效果,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医院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的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切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持续性的良性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斌,孙文,吴限,刘光亮,李莉,洪晔,孙思,周颖,单金丽.综合性医教部管理模式在县级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6-9.
[2]蒋璐,刘凯,刘敏,黄应德,钟彦.全面托管模式下某新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探索[J].华西医学,2016,31(09):1602-1605.
[3]钱斌,顾晓峰,葛焕青,周东,田玥,吴兵.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5,34(18):166-167.
[4]赵辉,陈晓玲,刘艳,夏春霞.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疗管理质量管理模式及成效评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22(02):164-168.
[5]黄勇,薛凡,曾智,谢娟.夯实基础管理 深化运营创新——构建医院医疗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7(10):19-21.
论文作者:陈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医疗论文; 医院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患者论文; 我国论文; 团队论文; 工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