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爱国主义内容结构的层次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层次论文,结构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发表后,国人为之振奋,奔走相告,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潮正在席卷神州大地。众多的教育专家和工作者认为:“早就应该这样做”,“要高高举起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培养教育好青少年一代,这是一项伟大的基础工程,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然而,也有一种悲观的论调,认为“纲要”的发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降调,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线,是低得不能再低的标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诚然,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基础性,它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具有结构上的层次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要求。《纲要》提出的8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绝不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停留在热爱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大好河山上,而是具有丰富的政治内容,思想内容;也绝不是停留在爱国主义的情感上,而是要上升到理性、信念、意志上。党章也明确规定“应当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如果爱国主义教育属于低层次教育又何需对共产主义先锋战士进行这样的教育。可见,爱国主义的要求并不低。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说明,本文只就内容结构的层次性加以探讨。
一、情感上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第一个层次
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内心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则是人们对祖国价值的一种内心体验和处理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态度。列宁曾讲:祖国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环境。”人们在祖国提供的这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当祖国提供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环境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完善的需要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这就是爱国主义的情感。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其爱国主义的情感,一是来源于由骨肉亲情而扩展形成的同胞之情、民族之情;二是来源于由眷恋乡土之情而扩展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是来源于由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这种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许多其它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四是来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特别是对文化传统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的崇敬与热爱,它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杰,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楷模;五是来源于对祖国建设的成就、社会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在处理国际事物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六是来源于对祖国未来发展前途的向往和信心,等等。爱国主义情感是人们对祖国价值,即对个人同祖国关系认识的感性阶段,当人们对这种关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之后,认识便进入理性阶段,这时爱国主义则表现为一种信念。事实证明,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爱国主义情感,更稳定、更强烈。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和鼓舞力量,它使海外游子“落叶归根”;它使海外爱国侨胞将大量资金投向祖国大陆,支援祖国四化建设,为振兴中华贡献一份力量;它使祖国的莘莘学子,立下报国之志,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艰苦的环境中,建功立业;它使军人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流血牺牲,在所不辞;它使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劳动,顽强拼搏。
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覆盖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从共产党员到每一个公民,从干部到一般群众,从幼儿到成人,从大陆到海外的华人,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振兴中华,为祖国的昌盛共同奋斗。
二、道德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第二个层次
爱国主义作为道德规范,是调整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爱国主义作为道德行为规范,它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在个人利益与祖国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牺牲个人的利益服从祖国的利益。
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个人利益寓于祖国利益之中,是与祖国利益相一致的。祖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祖国的独立、统一、安定,祖国的繁荣、富强、昌盛是个人利益的保障。例如,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祖国领土,在广大人民沦为亡国奴时;当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对广大人民来说,个人利益根本没有保障。又如在四人帮横行时,祖国处于动乱之中,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了侵害,个人利益也难以保证。再如,1989年前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社会动荡,祖国的命运受到威胁,一旦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将付诸东流,个人利益又何以保障。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祖国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也是个人利益根本之所在,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正因为祖国的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祖国才对她的每一个儿女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为祖国利益的奋斗中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祖国利益不等于就是个人的利益,祖国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祖国的利益是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全局性、广泛性、长久性。个人利益则是局部的、个体的、暂时的。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在具有一致性的同时,也常出现矛盾的情况。例如,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时,往往需要牺牲个人的安全;又如,在祖国的需要和个人志愿发生矛盾时,往往需要以个人志愿服从祖国的需要。这种以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的态度,正是道德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的表现。
把爱国主义作为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动,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把爱国主义作为道德信念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从本质上讲,这是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一致的,或者说是集体主义原则在处理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道德反映。因此,在进行道德意义上爱国主义教育时,实际上也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作为道德意义上的爱国主义不能要求一切人都做到,否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要求海外侨胞,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到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服从祖国利益,只能要求做到不能为寻求个人的更多利益而损害祖国的利益,不能做有损于国家安全、统一、丧失国格和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我们应在人民群众中进行道德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讲清要热爱祖国就应该把祖国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道理,提倡人人都要这样做。共产党员、干部则是必须做到的,要为群众作出榜样。
三、政治原则上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第三个层次
祖国和爱祖国的概念,是在国家出现之后才逐步形成的,因而人们往往把祖国和国家当作同义语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不尽相同。祖国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疆土山川、语言文化、历史传统等;国家则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热爱祖国”这个口号,对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涵义。毛泽东认为:“爱国主义的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里,剥削阶级讲的爱国主义,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和利益,并以爱国主义为招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讲,爱国则是要奋起反抗,推翻反动统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是有阶级性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爱祖国和爱国家一般是分离的、对立的,只有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爱祖国和爱国家才真正实现了统一。我们今天讲的爱国主义,自然讲的是热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的祖国。
作为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有其丰富的内涵:一是坚持爱国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高一些。”近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胜利,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四分五裂,人民将重新陷入苦海。经验还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祖国才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因此,在今天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须坚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思想。二是热爱祖国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相统一。在当今中国,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要使祖国富强,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纲要》在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是最现实、最重要的教材。三是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相统一。党的方针、政策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防、顺利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保证,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体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必须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自觉贯彻执行。因此,《纲要》要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要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进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教育,执行党和政府有关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四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相统一。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民族自尊心是指中华民族对自己的尊严的认识和维护尊严的意志,它要求每个公民为维护民族的尊严,维护国格、人格的完美,宁肯作出自我牺牲,绝不允许民族的尊严受到任何损害和侮辱。民族自信心,是指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深信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有战胜任何强大敌人和困难的气概,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每一个爱国者,都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并把它化为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强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贡献全部力量。政治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当今爱国者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尤其是共产党员、广大干部、青年学生应该首先做到。
四、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第四个层次
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主义是关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互助合作的思想,是无产阶级认识和处理各国民族之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爱国主义则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但二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而且,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必然实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我们一般把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视为最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最先进、最进步的爱国主义,是共产党人奉行的爱国主义。
早在马克思主义创建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为此曾经疯狂地抵毁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严正指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因为,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他们讲的祖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工人阶级毫无地位和权利,祖国尚无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并不是说工人不要祖国,恰恰相反,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是羸得祖国,这正是工人阶级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当国家的权力回到人民手中的时候,祖国与国家才统一起来。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重要特征。无产阶级懂得,要彻底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在革命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一般地说,无产阶级的斗争是在民族范围内进行的,同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是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它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对他国无产阶级的支持。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人阶级首先要把本国的事情办好。今天,我们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无疑就是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和支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完美地统一在共产党人身上,因此,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应是最高层次的爱国主义,能坚持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者,必须能够做到政治上的、道德上的、情感上的爱国主义。
标签: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纲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