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进程_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进程_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作为这种运动理论表现的马克思主义也具有国际性和民族性两个方面。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民族化趋向。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半个世纪里,资本主义尚处在自由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工人运动只是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兴起、展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还处在打基础和积蓄革命力量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着眼于从总体上揭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规律,制定这个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的基本原则;与此相适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基本上是在一个中心的指挥下进行的。随着世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发展,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才真正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进程。考察这个进程,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

从本世纪初到40年代,可说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开始阶段。本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历史已把无产阶级革命提上了日程。然而,此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加剧,使各国情况的差别扩大,变化迅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已经不能满足各国革命发展的要求。此外,第二国际后期,修正主义、社会改良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国际中心的指导。这样,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就客观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结合起来,铸造出反映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要求的理论和策略,以便指引无产阶级及广大被压迫群众,冲破帝国主义阵线,揭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首先走出了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的第一步。还在1899年,列宁就明确地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并说:“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1 〕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并在它的基本原理指导下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俄国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及矛盾运动规律,得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的科学结论。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作用的加剧,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的学说。他还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深刻地揭露了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及其复杂的、尖锐的矛盾,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胜利;并从此出发,科学地阐明了俄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领导俄国人民胜利地实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既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又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这是马克思主义走向民族化所迈开的重要的一步。

随着十月革命后欧洲其他国家革命的失败,世界革命运动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民族化又迈开了重要的一步。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他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 〕毛泽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杰出代表。他顶住了外来的压力,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矛盾、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任务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结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的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有的共产党人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问题。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安东尼奥·葛兰西在1926年被捕入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和革命经验总结,写下了《狱中书信》和《狱中札记》等理论著作。他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西方革命没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时提出:十月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的纲领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行动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不能仿照十月革命的经验,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独立的、创造性的政策”。根据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不同于落后东方国家的特点,他主张东西方应有不同的革命道路。西方大多数国家应走与俄国“运动战”道路不同的持久的“阵地战”道路,要在政治、经济,特别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内一个一个地摧毁资产阶级的“内部保垒和工事”,夺取阵地,建立无产阶级统治。葛兰西的这些思想成了以后“欧洲共产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总之,在这个阶段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进程,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国家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在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共产国际在1919年成立,这是一个苏联共产党起主导作用的高度集中的世界共产党组织。它在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改良主义,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各国共产党的创建、保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推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的权力过份集中以及中期把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却限制了各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创造精神。各国共产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尚处于初建时期,还不成熟。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只是在个别国家开始,一些国家还在酝酿当中,多数国家还没有提出日程。但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体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毕竟已经开始,它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世纪40年代到90 年代,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初步发展阶段。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的发展,使各国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形势的发展更加迫切地要求各国共产党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地开展本国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和各国共产党的逐渐成熟,则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在战后,更多国家的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探索有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这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因而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有了比较大的进展。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欧亚一系列国家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从一国向多国发展。这些国家在建设的初期,一般都仿照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随着建设的发展,总结了实践经验和教训,逐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结下了丰硕成果。

在南斯拉夫,以铁托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解放”、“国家消亡”和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等思想,运用于南斯拉夫实际,建立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改变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实现计划和市场二者的最佳配合;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政治方面,主张改变党的领导作用为引导作用;实行代表团制,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证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实行。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理论,曾一度促进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在朝鲜形成了金日成的“主体思想”。这个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思想上的主体。强调人是一切的主人,人决定一切,这是主体思想的基础。根据这个观点,认为革命和建设的主人是人民群众。因此,要求朝鲜人民根据本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他国经验,反对教条主义,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政治上自主。强调一个民族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必须拥有自主的政权,保障政治上的自主性。为此,就要求独立自主地制定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别人干涉。三是经济上自立。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上的自主性,就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也不能从物质上保障他们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此,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奉行自力更生的方针, 以经济自立来保障政治独立。 四是国防上的自卫。1970年朝鲜劳动党把马列主义和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并列为自己活动的指针。到1980年10日朝鲜劳动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金日成进一步指出,朝鲜劳动党的唯一思想体系,就是主体的思想体系。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在越南形成了胡志明思想。1991年6月, 越南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已正式把胡志明思想确定为党的“思想基石和行动指南”。关于胡志明思想的概念和体系,1991年1月14 日武元甲大将作了以下的表述:“胡志明思想是马列主义在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和新社会建设事业的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是马列主义的新发展”,“胡志明思想是一个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为祖国谋独立和统一,为人民谋自由和民主,为全人类谋平等和幸福,为各民族谋和平和友谊,为时代文化和人文关系谋发展。”〔3〕此外,越南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表述, 但把胡志明思想看作是马列主义同越南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却是相同的。因此,胡志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越南民族化的结晶。

在这个阶段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最大成果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个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整个理论贯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这个理论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欧洲共产主义”。这是以意共、西共、法共为代表的西欧一些共产党,根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而提出的一套有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坚持独立自主路线和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的民主道路。欧共认为,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人阶级不但人数增加,而且日趋白领化、知识化和阶层化,传统的蓝领工人人数在明显下降。资产阶级成份更加复杂,大致分成了垄断资产阶级、非垄断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三个部分。前者掌握全国政治大权,控制经济命脉,是最顽固、最反动的剥削阶级;后两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垄断资产阶级的排挤、掠夺和欺压,与垄断资产阶级有矛盾。此外,中间阶层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中间阶层人数日益减少,以职员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类专家构成的新中间阶层人数增加很快。这个阶层人数较多,经济地位脆弱,受垄断资产阶级盘剥,是工人阶级可团结的重要力量。根据以上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欧共提出了一条阶级联盟的路线,就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团结,把各阶层和民主党派团结在工人阶级周围,结成最广泛的联盟,与劳动者的主要敌人——垄断资产阶级和跨国公司作斗争,挫败他们,动摇他们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开创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和平取得政权,而不是武装夺取政权;用“结构改革”的办法代替“打碎旧国家机器”,在民主改革进程中逐步夺取国家政权;民主道路不排除必要时使用革命暴力。“欧洲共产主义”是否行得通,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它毕竟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革命道路的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趋向。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进入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的阶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大党大国主义的垮台,为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发展扫除了一个大障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充分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说明一种好的社会主义模式要靠各国人民根据本国的实际去创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对教条主义的一个历史性惩罚,它说明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字句和别国的经验,总是不会成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有本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各国真正的共产党人认真地从中吸取教训,决心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就使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进程更广泛地向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活动。同时,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向前发展,同时用新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南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在革新开放路线指引下,领导人民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当前,正在全国大力宣传和研究胡志明思想,并运用这个思想来总结过去几年革新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古巴在苏联解体和美国全面经济封锁的情况下,经济政治形势十分严峻,但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共产党没有屈服,继续坚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从1993年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要建立古巴“自己独创的市场社会主义”,并已初见成效,经济逐步走出了低谷,开始增长。朝鲜也在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在一定的经济范围内,进行了有限的改革开放。

在苏联东欧剧变中,原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全都丧失政权并改名易帜;原苏联各共和国的共产党有的遭禁止,有的被宣布为非法,有的停止活动,有的改名易帜。但真正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停止斗争,他们迅速地重整旗鼓,复兴和重建自己的党组织。如:波兰共产主义新联盟“无产阶级”,匈牙利工人党,保加利亚共产党,南斯拉夫新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党,乌克兰社会进步党,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共产主义者党……等等。这些组织宣布,要为重建社会主义而奋斗;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必须与时代发展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例如,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纲领,在坚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就更加强调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新的世界趋势相结合,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重建的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活动,促进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逐步走出低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经过分化改组之后,顽强地保存了下来,仍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他们总结了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决心抛弃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走有本国特点的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例如法国共产党指出:苏联东欧剧变只是一种阻碍生产力发展、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实践被淘汰,而不是社会主义被消灭。汲取苏联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教训,不是为了放弃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这场斗争。不能回到资本主义,也不能乞求于民主社会主义,而是要建设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1994年1月, 法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宣言重申:法共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前景和建设民主的自治管理的,使全体社会成员均能全面参与决策的社会主义。并提出:要在坚持党的革命性前提下,进一步革新,抛弃教条主义,吸收各国人民的斗争经验和创造性,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如日本共产党1994年7月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 苏联和苏共的解体并不标志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胜利”,而是标志着严重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霸权主义、官僚主义和专制主义的破产”。大会提出,日共作为一个一直同苏联的错误作斗争的独立自主的党,首先要在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主地探索和追求社会发展的道路并使之得以前进,为打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开辟光明的前景,为实现国际团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也从苏联东欧剧变中吸取了教训,表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例如印共(马)1992年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指出:东欧和苏联的变化,使世界力量发生了有利于帝国主义的变化,但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遭受的挫折不会持久,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社会主义具有广阔和光明的前景。我们应当从苏联垮台中吸取的首要教训之一就是必须走民主的路线。1991年12月,南非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提出,要建立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1992年3月, 拉美十四个国家的二十个共产党和组织召开会议,对过去由于追随苏共而造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各国党应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有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已成为全世界真正共产党人的共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正在向全球六大洲扩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现阶段的显著特征。但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对马克思主义又掀起了一场新的十字军讨伐,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冒牌社会主义也纷纷出笼,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斗争局面,马克思主义仍然只能在斗争中发展。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进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符合规律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过程,就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教条主义、霸权主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毛泽东说过,“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则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4〕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的前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这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通过斗争和实践,在民族化形式下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在已经开始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定会使这门科学获得更大的胜利。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2页。

〔3 〕(越)双成英《胡志明思想的概念和体系》(见《东南亚纵横》1995·2·7—10)。

〔4〕《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0页。

标签:;  ;  ;  ;  ;  ;  ;  ;  ;  ;  ;  ;  ;  

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进程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