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工程的顺利交接,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作业开展的基本前提,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又是整个建筑工程高效率完成的基本保障。在现阶段开展建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保障基本的施工技术有效发挥职能外,还应当积极的对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为建筑工程作业的顺利交付提供保障。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除基本建筑技术以外,还包括安全管理技术、材料管理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如何有效综合各方面的技术顺利开展建筑工程作业是关键。因此相关单位人员除了保障基本工程作业外,还应当积极探究相关的完善举措,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进一步优化。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1.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工程作业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整个建筑物建造的基本工作。在实际工程作业开展过程中,相关单位不仅具备基本的技术人员以外,还应当对设备、材料和现场管理工作做充足的准备,为建筑工程作业工作设定好良好的开头。
在地基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地基进行清理、验槽,保正轴线与土质能够符合相应设计的要求。其次,在基础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垫层混凝土的浇筑,并保持表面平整,整个技术流程中,按设计图纸要求加入钢筋网片等,以提升垫层的强度。钢筋、模板安装后进行混凝土浇灌工作,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要保障作业流程的连续性,根据要求在各个部位以钢筋加固,最后通过浇水养护或者薄膜覆盖等对基础做养护。从整个技术流程来看,除了基本的工程技术以外,要想充分的发挥好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需要施工现场的有效调度、管理与监督,保障各项工艺流程的完整性,才能真正的保障整个地基与基础的质量,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按设计高质量完成提供直接保障。
1.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是整个建筑物框架搭建的基本的保障,在作业过程中,通过施工人员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物搭建好基本框架,通过混凝土的浇灌,实现地面、墙体等部位的整体性,除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以外,砌墙技术、钢结构工程技术等是其重要的补充,为建筑物主体的搭建提供了直接的保障,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核心环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为:搭脚手架→支撑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砼初凝后拆除侧模→砼强度达到90%(14-21天)后拆除底模及脚手架。同样,此项工程技术的应用也会涉及到多个环节,首先是对钢筋质量的把控,其次是对钢筋的加工,这一环节上,要对钢筋的处理工艺做充分的把关。在钢筋加工的基础上,再继续对钢筋进行连接,最后完成钢筋的绑扎与安装,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做好前期工作。所有流程中,除了对基本的技术精细外,现场管理人员要把控好各个工艺环节的衔接工作,从选材、技术人员的安排、工作规划与小组协调等多个方面着手,为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做充足的准备。如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同时,工程的顺利完工需要现场施工管理的同步协调。
1.3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防水工程是保障建筑物最终使用的最后工序,在其基础上,有效应用装修施工技术,为建筑物品质的提升提供保障。防水工程包括建筑物底板、侧墙、顶板、外墙面、屋顶等多个部位的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部位往往会采用差异化的技术进行处理,以期保障建筑物的有效应用,为建筑物最后的验收提供直接的保障。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虽然是保障建筑物最终使用的最后工序,但是其设计的相关技术工艺较为复杂,只有在现场施工管理的同步配合下才能有效开展起来。以屋面防水为例,首先在做找平层的排水坡度时,坡度的要求应当符合设计要求;而卷材铺贴的时候,不仅要保障方向的准确性,同时还应当保证搭接的面积;防水涂膜工作要分遍完成,不能单次完成,以保障良好的防水效果;最后防水层完成施工后,如果涂膜还没有完全固化,可在表面撒上少量干净粗砂,以增强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结。各项施工工艺虽然看似不是太复杂,但是却都存在着精细化的要求,如果没有现场的监理的监督以及各项工作的有效调度,则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问题,很难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无论是建筑工程初期作业技术,还是中期关键技术或者是后期处理技术,都离不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在各项建筑技术有效的应用下,建筑工程作业才能合理的开展起来,建筑物的品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又是各项施工技术充分应用、充分协调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本节,文章结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进行探究,为更好的发挥建筑施工技术作用提供保障。
2.1提升建筑施工规划安排的合理性,有效应用各项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规划的合理安排关系到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因此在现阶段开展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首先应当充分的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与工期安排,对各个部位的施工作业进行合理安排,有序安排技术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保障各项技术能够在基本的安排下,实现合作,提升建筑物品质。各级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作用,通过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原材料检验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此外,还要鼓励施工单位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通过不断提升建筑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要通过现场巡视,以实测实量的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对于轴线偏位多少、标高相差多少等等的问题,要给于施工方书面数据,督促其改正,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2.2精细化现场管理制度,提升技术应用的规范性
制度管理是各项施工技术应用的前提保障,通过各项制度的精细化,将职责权力具体到相关的岗位,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合理推进。现阶段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各个施工组的组长,现场监管人员的职权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在施工技术的规范应用、材料应用、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保障各项施工技术在现场能够得到规范的开展,在安全、高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效率的提升,保障建筑工程的有效开展。在工程装饰装修施工阶段,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间歇;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并防止窝工。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是保证装修装饰最终质量的关键。“细部”一般是指各分项工程接合部及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交接处。如墙面、地面、顶棚相交处(阴阳角)、门窗洞口周围、室外墙面出檐口、滴水线、滴水槽、泛水收口等。这些部位的质量在规范和标准中没有具体规定。但它们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也是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做好了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3加强信息的动态传输,提升现场管理的效率
信息的有效传送是现场管理效率提升的基本保障,通过现场施工信息的动态传输,单位主管部门能够随时了解各项作业的进程,继而对相关工作作出决策与监督,保障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技术考核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因此在现阶段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积极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通过智能终端与网络信息传输系统,随时记录现场施工情况与管理情况,以动态的数据信息对整个建筑施工作业流程进行记录,随时查找技术不合理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动态进行调整,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以及工程的合理开展。
2.4严格控制建筑原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只有好的建筑材料才能做出好建筑工程。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另外,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在尊重承包商的自主选择材料的基础下,监理工程师应了解所需材料的状况,要求承包人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必须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说服承包商尽量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坚决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特别是对于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对于使用不合格材料的坚决不给予验收,确保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
结束语:
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措施进行探究。现阶段,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保障了建筑工程作业的有效开展,相关单位要积极完善现场管理工作,提升施工安排的合理性,提升现场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程度,加强信息传输的动态性,继而在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为各项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直接保障,促进建筑施工作业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江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 江西建材,2016,(02):90+94.
[2]杨金潮.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措施[J]. 有色金属文摘,2015,(02):98.
[3]汤亦.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 城市建筑,2014,(02):50.
论文作者:韩玉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作业论文; 现场论文; 钢筋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