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普世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贫困地区论文

关于贫困地区“普九”工作的问题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普九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国家教委督导团的布置,我会同省教育督导室、普教处和赣州地区督导室的有关同志一道来到全国100个贫困县之列的江西省赣州地区会昌、寻乌两县,就贫困地区当前的“普九”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这次调查自1994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共历时一周,期间听取了两县“两基”工作情况介绍,各查看了2乡2村8所中小学校,召开了干部、群众、师生座谈会,对当前贫困地区“两基”的现状和进程、问题与对策等作了广泛的商讨与研究。

会昌、寻乌二县毗邻,均系赣南革命老区与贫困地区,其面积、人口、经济水平、教育状况等大体类似。现以会昌县为例,将此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一、会昌县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会昌县辖22乡(镇)、278个行政村,人口37.8万。全县共有小学:完小159所,初小130所,教学点57个;初中17所,职业初中4所,完中3所,职业高中2所。94年小学在校生38833人,初中在校生9488人,7-11周岁适龄儿童32600人,12-14周岁适龄少年18160人,94年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9.3%、55.17%,辍学率4%、17%。94年小学毛入学率119.12%、小升初比例73.75%。现有小学、初中专任教师1674人、565人,学历达标率分别为79.56%、32.2%。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校舍总面积分别为100815平方米、47818平方米,生均面积28平方米、4.7平方米。90-93年全县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如下:

表一:

表二:

在全省的“普九”规划中,会昌县位列2000年之后,赣州地区规划为98年。若在98年基本实现“普九”,届时会昌县7~11周岁、12~14周岁适龄儿童、少年总数分别为36165人、20670人,小学、初中在校生数预计为38471人、19659人,分别比现有在校生数增加2491人、9496人(其初中规模相差近半)新增教师小学112人、初中703人。需新增校舍7875.2平方米、40832.8平方米,按每平方米250元造价计,要增加投入2705.06万元;新增课桌凳双人1230套、单人9496套,造价13.98万元。现有办学条件中实验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等差距也很大,至98年“普九”达标分别要增加投入44.86万元、72.234万元、112.5万元、110.2606万元,合计339.884万元。那么从94~98这5年间共需增加投入3088.92万元,年平均增加617.784万元。

从对会昌、寻乌两县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贫困地区在“普九”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一些共同问题,即:入学率较低,辍学率高,重复教育现象突出;办学条件差,管理落后;初中建设非常薄弱,规模相差甚远;学校网点布局不甚合理,办学效益低下;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脱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广大干群的执法意识急待进一步增强,“普九”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等。严重制约贫困地区“普九”进程的突出表现:一是“普九”规划目标实施措施不够具体,不够落实;二是少数干群对实现“普九”缺乏紧迫感,存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三是教育投入难以保证,教育经费缺口大;四是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实现“普九”需要,要加快贫困地区“普九”步伐,推动其进程,首先就必须正视并解决好这四个问题!

二、几点思考

(一)贫困地区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两基”规划?

制定“两基”规划,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当地经济、教育基础和实际出发,既要坚定信心、努力创造条件,又要量力而行,防止“急于求成”、“走过场”的不良倾向,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调查中,我们觉得会昌的做法很好,主要表现在:

1.对“普九”工作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按赣州地区的全区规划,会昌县在98年实现“两基”,会昌县委县政府对“两基”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规划,最近又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做了动员和部置,表示有信心,有决心,努力创造条件确保“两基”按期实现。县政府还提出争取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即97年)完成任务。

2.根据“分乡、分项、分步、分期”达标的原则,制定年度计划。所谓“分乡分项分步分期”就是:全县“两基”达标不搞“齐步走”,条件、基础好的乡镇先上,条件、基础较差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跟上;就一乡一镇而言,“两基”的各项指标在难以同时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分项目逐年逐项达标;实现“普九”确有困难的个别乡镇,可允许其先期实现五年、六年、七年义务教育,待创造条件后再过渡到“普九”。例如,湘江镇94年可基本实现“两基”。就全县而言,他们目前分项达标的主攻目标是校建,先解决学校容量问题,使所有适合儿童,少年都能进得来,而后再逐一解决其他配套建设问题。全县22个乡(镇),已有8个基本完成校建任务,其余乡在今年内完成。我们认为根据“分乡分项分步分期”达标的原则制定年度计划,目标具体,便于操作,可望又可及,有利于贫困地区量力而行,树立实现“两基”的信心,工作扎实,使全县“两基”整体达标规划得以按期实现。

3.建立“双线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行状,即县、乡政府及村一条线,教育局与乡教办、学校一条线,把年度计划的各项指标任务要求列为目标管理内容,并作为各部门和干部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以确保年度计划完成。

(二)给政策、挖潜力,统筹规划,加快贫困地区师资培养、培训步伐。

对照“普九”要求,会昌实现“普九”在师资方面面临的问题是:(1)师资紧缺,尤其是初中教师缺口大,如按规划98年实现“普九”就需补充初中教师703人。我们认为,同改善办学条件相比,解决师资问题其难度更大。因为:一是师资需要培训时间,二是县里力所不及,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计划、高师)的大力支持,统筹规划,共同努力方能解决;(2)现有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学历达标初中只有32.2%,培训提高任务重,时间紧;(3)师资队伍不稳定,有的教师流向工作条件比较好、生活待遇较高的毗邻的广东、福建。

我们的建议是:

1.按照“两基”规划,赣州地区要在2000年前实现“普九”,全区共需补充初中教师至少6000人,而目前赣南师院每年招生培训的专科生600人,即使全部到位也无法满足“普九”需要。为此,(1)省计划部门需根据赣州地区实现“两基”的规划,每年至少追加赣州地区师专招生计划600名。(2)赣南师院近几年应把为“普九”所急需培训的师资放在首位,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划,甚至暂时压缩本科招生计划,以确保“两基”规划的实现。同时,也可让地区教育学院和有条件的中师承担初中师资的培养任务。(3)除全部实行定向招生外,还应签定五年以上的服务合同,以确保师专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位。

2.对现有教师队伍,地,县已制定了培训规则,凡是学历未达标的在职教师,统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进修,限期学历达标;同时,会昌县已同培训单位协商,允许进修学员分期缴纳培训费等。我们认为,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地县还要制定更具体的年度培训计划,并考虑到各学科教师的配套需要,树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培训规划的按时完成。

3.为鼓励教师到贫困县去工作,在表彰先进,职称评定,晋薪、生活补贴,家属农转非及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政府应实行政策倾斜,制定有关奖励办法。

(三)实行政策倾斜,建立补助专款,推动贫困地区“普九”规划目标的实现。

实施义务教育,立法是根本,师资是关键,而经费则是保证。贫困地区实现“普九”,不仅师资紧缺,而且经费缺口更大。会昌县实现“普九”,按规划预算,改善办学条件共需资金3千余万元,而该县93年财政总收入250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5%的教育费附加,因为一些贫困户无力支付,真正能够收到的农户比例约占70%~80%左右。因此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普九”所需资金到位,是按期实现“两基”规划目标的物质保证。为此,我们建议:

1.贫困地区应立足自力更生,增加教育投入,在确保“两个增长”的基础上,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建议从现在的25%提高到30%以上,同时,尽可能压缩其他项目和开支,挤出更多的钱用于教育。

2.用足用够现有政策,凡中央和省已有规定的教育税费政策,应全部开通;省或县应制定农民年均收入的1.5%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减免办法;如数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并建立监督机制。

3.建立贫困地区“普九”专项补助基金。根据义务教育法第12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予以补助。”除中央补助外,建议省、地均应建立贫困地区“普九”专项补助基金,以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实现“两基”工作的步伐。

4.在“两基”验收标准中,应本着软件从严(即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师资学历达标和普及程度)、硬件从实的原则,对办学条件的各项指标要求,可从实际出发予以适当放宽。

(四)增强执法意识,严格管理,依法兴教,依法治教。

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应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两基”工作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切实实抓紧抓好,强化政府行为,克服短期行为,舍得花钱办教育,做到依法兴教,依法治教。根据当前贫困地区实施“两基”中的问题和情况,我们认为应强调以下各项:

1.增强执法意识,强化政府行为。实施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应尽的法律义务,搞好“普九”工作,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而是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强化政府行为,就要做到认识到位,行为到位,投入到位;政府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这是顺利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保证,更是贫困地区加快“两基”工作步伐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依法治教,严格管理。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的根本区别就是它的强制性,以法律为依据,强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依法行事,严格管理。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缓学、免学、转学、借读等均应依法办理手续,当前尤应重视依法制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保证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贫困地区加强依法治教,严格管理,应迅速从普及教育的管理模式,到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依法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3.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义务教育更好地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只有这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才能更好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此,必须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探索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办学模式,使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减少重复教育和降低毛入学率,提高直升率和按时毕业率,以减少教育浪费,提高办学效益。

4.鉴于目前初中校舍容量和师资的不足,致使部分小学毕业生无法升入 初中。对这部分适龄儿童、少年,不应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应组织他们进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办学形式可以是半日制、隔日制和晚班,学完规定的并考试及格者,可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

实现“普九”,广大农村地区是重点,也是难点,而贫困地区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会昌、寻乌两县反映出的上述问题也是目前贫困地区“普九”工作中的共同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我认为,这四个问题都要解决好,不可偏颇。无论哪一方面不到位就会拉“普九”的后腿。2000年以前实现“普九”有一定难度,如果这四个方面工作都跟上去了,且从现在抓起,常抓不懈,像会昌这样贫困地区2000年以前实现“普九”还是大有希望的!

收稿日期:1994-12-1

标签:;  ;  ;  

贫困地区“普世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贫困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