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装配式建筑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其能够大大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当中仍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制约,使其不能充分实现价值,因此应积极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进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概述
1.1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作为新兴的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内,其能够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创建、收集及信息化模型的建立实现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决策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及工作的准确性。BIM技术具有协调性与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可出图性及信息完备性与参数化性等诸多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1-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流程
2.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期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初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BIM三维数据模型的构建,并对预制构件的制作、组装标准、规范及经济性等要求进行合理
的规划。然后在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在保证使用功能均被实现的情况下,采用BIM技术对建筑物基础落实剖面、立面、平面等进行设计,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初步设计质量,应加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首先应加强各专业加的协调沟通,及时发现各专业间的设计冲突,进行深度设计优化。其次,应明确建筑装饰材料及外立面方案并采用BIM技术将墙板组合设计、立面方案衔接进行三维动态演示,使得设计效果可以被直观呈现。最后,应明确预制墙板构件中各类管线、电箱、开关等的设置工作,并通过BIM技术对管线及电箱等构件的碰撞检测,避免碰撞现象的发生。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采用BIM技术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深度优化设计与构件组合工作,明确建筑设计的各个连接节点、构造详图、墙板编号索引及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等,进而为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提供可予以加工的预制构件尺寸控制图、构件连接点及预留预埋设计等,前面保证预制构件生产及安全过程的准确性。
(4)埋件布置
埋件布置是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设计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建筑构件的的安装质量。通过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预制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制柱族布置,并采用全局参数替换参数关联,对预制墙板连接件及柱上连接件的高度进行设置,最终通过不断的数据调整实现埋件布置的准确性。
(5)钢筋布置
钢筋布置的合理性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基础,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钢筋布置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采用 BIM技术的二次开发程序可以调用钢筋相关参数,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制构件钢筋的创建布置。如在预制梁钢筋布置中,为满足套筒安装需要,应在梁跨中后浇段中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后浇段的留置。同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也需要参照相关数据确定,进行箍筋间距和数量、纵筋断开位置等问题的确定。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进行设计能够大大降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能够合理避免传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提高设计效率与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天华,袁永,张明媛.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 BIM与 RFID 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3):28-32.
[2]王延魁,赵一洁,张睿奕,等.基于 BIM 与 RFID 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建筑经济,2013,(11):113-116.
[3]常春光,吴飞飞,等.基于 BIM 和 RFID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0-174.
[4]周文波,蒋剑,等.BIM 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2(22):72-74.
[5]纪博雅,戚振强,等.BIM技术在建筑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奥运会奥运村项目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1):68-72.
论文作者:玉惠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钢筋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