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梅小飞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25500

【摘 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 年1 月-2011 年12 月间收治的近视患者164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 例,观察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银镜,观察患者佩戴眼镜三年后,观察组停戴角膜塑形镜1 个月后与同期佩戴框架眼镜的对照组患者对比屈光度、眼轴的变化。结果:3 年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24D,对照组患者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69D。两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增加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0.11mm,对照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0.34mm,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结膜炎等情况,经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的控制近视加深,疗效非常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规范的配镜能够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成为一种提高视觉质量缓解近视进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45-02

近视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近视的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因此,控制近视加深已经成为临床研究中的重点[1]。角膜塑形术已经替代框架眼镜成为目前控制近视加深的有效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是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逆反的一种高透气性硬质角膜接触镜,能够对角膜进行合理的、可调控的以及可逆的程序化塑形,从而降低角膜的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2]。近年来,角膜塑形镜在材料、设计、和佩戴方式均有明显改善,这对近视的加深控制有着显著的稳定安全性。我院在2011 年间对164 例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的佩戴,经过三年的治疗,现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 年1 月-2011 年12 月间收治的近视患者164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4 例,女性38 例,年龄9-21 岁,平均年龄(15.8±2.1)岁,配镜前近视屈光度(-0.80--5.50)D,平均近视屈光度(-0.24±0.21)D,平均眼轴长度(24.14±0.24)mm;对照组患者男性49 例,女性33 例,年龄9-22 岁,平均年龄(16.1±2.2)岁,配镜前近视屈光度(-0.75--5.50)D,平均近视屈光度(-0.22±0.25)D,平均眼轴长度(24.11±0.24)mm。两组患者通过常规的角膜检查,排除了佩戴角膜塑形镜的眼部及全身禁忌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配镜前近视屈光度以及配镜前眼轴长度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3]

对照组患者佩戴框架银镜,观察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按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程序,观察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眼科检查,排除眼部疾病,同时对患者进行医学验光,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试戴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角膜塑形镜参数,患者在配镜后,定期进行复查,患者复查的内容基本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等。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3 年后,停戴角膜塑形镜1 个月,对患者进行医学验光检查,角膜曲率检查和近视屈光度检查[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近视矫正治疗,3 年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24D,对照组患者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69D。两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增加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0.11mm,对照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0.34mm,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所示。配戴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结膜炎等情况,经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

3、讨论

角膜塑形镜的发展从上世纪60 年代就出现了,当时角膜塑形镜是由聚甲丙烯材料制成的,由于镜片不透气,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会对眼睛角膜产生巨大的压力,不能够有效的降低近视度数,而且在短时间内患者的度数容易上升[5]。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在不断地出新,新一代的角膜塑形镜产生,它能够控制角膜曲率,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高患者的裸视视力,有利于镜片的中心定位,防止旋转,更有利于镜片下的泪液循环。角膜塑形镜具有很好地透气性,加之优质的光学效果,对患者的视力矫正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6]。

在研究中,对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前后,患者的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对患者定期的检查,发现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期间,不会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经过3 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裸视视力有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近视屈光度有治疗前的(-0.24±0.21)D 提高到(-0.53±0.23)D,提高0.24D,对照患者近视屈光度从治疗前(-0.22±0.25)D 提高到(-0.71±0.27)D,提高0.65D,两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增加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眼轴长度为(24.14±0.24)mm,治疗后(24.36±0.20)mm,增加0.11mm,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眼轴长度为(24.11±0.24)mm,治疗后(24.59±0.27)mm 增加0.34mm,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患者近视加深,疗效非常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规范的配镜能够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提高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一种提高视觉质量缓解近视进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维锋,钟翔,石浔,等.氟硅酮丙烯酸脂材料制作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及其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42):7813-7816.

[2] 董竟,刘志英,冯月兰,等.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01):6-9.

[3] 陈艳琼,罗芳娴,罗超.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12):38-39.

[4] 杨媛媛,郑蕾,万春泓.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细胞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05):159-160.

[5] 杨丽萍,吴艳,曹茜.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03):252-254.

[6] 李艳红,于靖,金依华.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2):69-71.

论文作者:梅小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梅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