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内临床中行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中医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2例。中医组行活血化瘀治疗,常规组行基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总体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6.1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医内科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利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活血化瘀;治疗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boc i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i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Methods: in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84 cases of our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Chinese medicine group, 42 cases. Group of lines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ventional group foundation treatment,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otal effectiveness of 40 cases (95.24%)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group of 32 cases (76.19%), P < 0.05 for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reatment, can obtain the ideal treatment effect,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covery.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血瘀病理产物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出现淤血所致,其中包括在患者脏腑中以及血脉中所停滞的血液,体内淤血将会直接影响患者脏腑器官的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患者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2]。在中医内科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以经络以及气血津液为主的一种临床手段,能够清晰反应出辩证治疗的本身特点。中医研究领域认为,在患者某些器官受到一定损伤后,将会产生病理所代谢的产物,即为淤血,在人体血液的形成过程中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3]。中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活血化瘀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瘀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试验均为患者自愿参与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中医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2例。其中,中医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为42~70岁,平均年龄(58.7±3.2)岁;病程1个月~14.5年,平均病程(4.23±1.31)年;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44~74岁,平均年龄(59.3±3.7)岁;病程1个月~15.5年,平均病程(4.44±1.58)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中医组行活血化瘀治疗。由于血瘀寒凝患者手脚处于长时间的冰凉状态,遇到寒冷天气症状更加显著,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种需要采取活血经络的方式,进而促进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由于气滞血瘀患者将会表现出全身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的症状,因此,需要给予活血经络的治疗方法,实现调理气血的作用;对于肾阳虚所引起的血瘀患者而言,需要采取补肾活血的方式,进而进一步推进体内阳气的流走,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所示:①腹痛。腹痛患者疼痛位置固定,临床主要表现为脉象细涩、舌苔发紫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淤血长时间停留在患者体内、气滞阻塞所致,临床上通常利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的方式,实现活血化瘀的效果;②胃脘痛。胃脘痛患者的疼痛位置固定,进食后疼痛程度愈加显著,按压后疼痛将会加重,患者脉象细涩、舌苔发紫,主要是由于脉络阻滞所致,临床上通常采取活络经脉、调理胃气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失笑散合丹参饮给予治疗;③头痛。头痛主要是由脑部血瘀所致的头痛难忍,疼痛感受彷如针刺。患者舌苔发白,主要是由于脉络不畅所致,可以采用通窍活血汤的治疗方法;④心悸。心悸通常发生于患者心痛时,主要表现为:胸闷不适、舌质暗紫、唇颊发紫等,主要是由于心脉血瘀所致,临床上通常采取丹参、桃仁、川芎、红花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通常以活血化瘀以及通脉止痛为治疗原则,以柴胡舒肝散为首选治疗方案。
常规组行基础治疗。常规组接受抗生素治疗、吸氧治疗以及吸痰治疗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过程中的相关研究指标和数据利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组总体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6.1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对[(n,%)]
3讨论
血瘀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血液在患者体内的运行不畅、长时间滞留脉络所致,聚集在患者体内某一角落进而产生的一种病症。血瘀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包括:患者脏腑中以及血脉中所停滞的血液。血瘀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重要器官和体内组织,进而引发不同类型的疾病,因此,加强活血化瘀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同时,还能够获取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遵循活血化疲的治疗原则十分重要[5]。
中医研究领域认为,瘀血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血流不畅、情志郁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心痛、憋气等症状,面色通常表现为十分灰暗,容易出现黑眼圈,同时,由于患者体质下降、血供能力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瘀血的形成。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伴随中医内科治疗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活络血脉、消瘀散结的效果。现代中医研究认为,患者处于长时间的血瘀状态下,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而血瘀位置不同则需要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但是活血化瘀是主要的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是中医内科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手段,血瘀则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人体器官和相关组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切忌用药过量,避免伤正[6]。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得出结果:中医组总体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6.1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在中医内科治疗过程中,给予活血化瘀治疗,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各项病症,同时,还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结语:
言而总之,在中医内科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肖启彰.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02):158-159.
[2]高静.中医活血化瘀治疗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8):92-93.
[3]崔海,崔春媚,林燕.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应用活血化瘀、温经止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07):36-37.
[4]淦克职.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7):68-69.
[5]谢建群.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136-137.
[6]杨瑞云,郝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123.
论文作者:刘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过程中论文; 内科论文; 将会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