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进程,基础能源之一的电能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了推动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电力企业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越来越为重视。相较于传统变电站,通过将二次接线转变为网络数据流而形成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该过程理论晦涩难懂、技术相对复杂,且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我国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一、智能变电站和检修作业的特征
(一)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特征
智能变电站是电力能源分配、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与检修维护工作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根据目前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可以明确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特征:①智能变电站采用设备组合的方式,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②智能变电站通过采用高速光纤网络,实现了二次设备之间的网络化连接以及一次设备的信息传递连接;③智能变电站中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和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决策等;④智能变电站中采用了统一标准的电气设备,提高了变电站的安装维护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特征
随着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维护工作难度日渐增长。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特点:①由于一次设备与智能组件联合的因素,加大了设备之间的阻碍,也加大了检修维护的压力;②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资源数据共享,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检修保护效率;③由于智能变电站数据通讯标准统一,促使检修工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为专业化;④受到智能变电站监测和决策系统的支持,能够实时监测系统全程,实现了系统检修维护的动态化。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
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对于一次设备以及二次回路的有效保护,结合传感器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能够对线路运行、电源设备自投以及线路重合闸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将会启动保护,同时向工作人员发送告警信息,提醒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继电保护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即故障的排除,包括了控制回路故障、直流接地故障以及信号回路故障等。在控制回路中,如果设计不当,或者接线不合理,人为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引发控制失灵,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必须尽可能避免,切实做好日常的线路设备巡检工作,一旦发现潜在的问题或者隐患,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对于直流接地或者信号回路故障,则需要做好室内的故障排除工作,针对电缆、设备乃至保护装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做好故障原因的准确定位,实现故障的快速有效处理。
从目前来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继电保护检修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依然缺乏有效的识别和评估模式,风险防控机制虽然得以建立和完善,但是其本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尚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进行检验。传统的风险管控采用的多是专家识别法,虽然有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人员素质要求高。想要做好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的可靠管控,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力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从整体上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把握,否则就可能会出现遗漏现象,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而从当前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满足上述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稀缺;二是不同环节相互影响。以智能变电站为例,几乎所有的运行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需要针对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判定检修作业的安全风险等级,然后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这些相互独立的环节必须实现紧密配合,而如果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和质量,则是电力工作人员为之头疼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一)规范现场勘查
在开展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前,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相关工作的具体内容,从智能变电站的结构设计以及设备线路的运行情况出发,从多个角度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对勘查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明确,了解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以及常见故障类型,做好细致全面的分析工作,为后续的风险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处理等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细化风险分析
经过现场勘查,了解智能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后,需要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安全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编制完善的检修施工指导书。就目前来看,影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成效的安全风险因素有许多,如检修作业的内容、规模、设备运行状况、环境因素、人员操作等,要求电力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和细化,依照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具体内容、工艺要求以及危险性,制定切实有效的检修方案,尽可能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同时,应该对检修方案进行细化和落实,以确保后续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对于一些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或者存在统一标准的检修问题,可以指定完善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体系,从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严格依照具体的作业指导书,开展相关作业。
(三)重视风险评估
在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安全风险管控中,风险评估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检修人员必须从继电保护故障的危害性着手,立足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风险评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强调专业技术标准的统一,并且确保标准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就目前来看,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工作一般都是结合继电保护的相关要求,在统一的组织下,评价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实现的,但是在实际落实环节,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引入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或者说格雷厄姆风险评估法,通过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危害性以及暴露在危险中的频繁程度三种指标的分析,来实现风险的评估工作。同时应该认识到,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是有若干单一的步骤和风险构成的,而每一个风险和步骤的评估结构都是半定性且没有量纲的数值,其对于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影响可以视为相同,在风险评估环节,可以将所有的风险进行叠加,然后取平均值。
(四)强调风险管控
检修单位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检修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预估,然后从自身工作的开展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预控措施,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然后对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认真落实和仔细检查,做好危险点的二次确认,确保安全防范到位。同时,必要重视对检修人员的严格把关,确保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富的检修经验,能够严格依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规范自身的行为。应该做好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检修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对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落实。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安排专业的现场安全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可能诱发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检修完成后,需要做好验收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检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运营,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四、结论
总而言之,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关系着智能变电站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电力工作人员而言,应该从检修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好必要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策略,切实做好检修工作安全风险的防控,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位韶康.浅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检修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84.
[2]李雪松.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9:176~177.
[3]章伟林.智能变电站二次工作安全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论文作者:吴培涛1,康亚丽2,乔成银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作业论文; 风险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