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支付缺口:口径、方法与计算分析_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支付缺口:口径、方法与测算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口径论文,缺口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老龄化使全球公共养老金体系面临不断增大的财务压力,我国也不例外。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存在支付缺口以及支付缺口的规模,相关研究报告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些结论截然相反。如Sin(2005)采用世界银行养老金改革模拟软件,测算了2001~2075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收支和缺口,得出75年的总缺口占2001年GDP的95%。马骏(2012)测算了2013~2050年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支付缺口,得出未来38年统筹账户累积支付缺口现值相当于2011年GDP的69%。郑秉文(2012)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视为支付缺口。这些研究都认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未来将面对严重的偿付危机。与此相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不断增加,偿付能力日益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支付缺口。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使人们对养老保险基金当前和未来预期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混乱的判断。实际上,已有的不同观点基于不同的评估目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采取了不同的概念内涵、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对未来人口、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假设,从而得出不一致的结论。那么,如何科学界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缺口?如何测算不同融资模式和给付方式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缺口?这些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又如何用于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的分析?本文在梳理养老金支付缺口的内涵、口径、评估方法和评估假设的基础上,对不同口径和方法下的测算结果做了比较,并基于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对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缺口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人口、经济和制度因素变动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得出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长寿的总体趋势下,我国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呈现不断增大趋势的相关结论。

一、养老金支付缺口的不同口径与评估模型

所谓支付缺口,一般的理解是一个核算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出收入或者负债超出资产的状态和金额。对于养老金计划,参保人在工作期间不断积累养老金权益,退休后开始获得养老金待遇。养老金计划可以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和给付方式,在不同计划类型下,基于不同的评估目的,养老金支付缺口的内涵、口径和评估模型存在差异。

养老金计划在融资上有基金制、现收现付制和混合制三种。在基金制下,计划积累的资产与积累的负债对应,当资产小于负债时,计划处于偿付能力不足状态,即存在累积支付缺口。在完全现收现付制下,当年的征缴收入用于当年的待遇支出,当年度支出超出年度收入时,计划存在年度支付缺口。在一年以上的评估时期内,当各年度的支出现值大于收入现值时,计划在评估期内存在累积支付缺口。混合制可能是长期存在结余基金的现收现付制,一般归类为现收现付制,也可能是长期存在偿付能力不足的基金制,一般归类为基金制,还可能是分别采取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等两类以上计划的组合计划。这时需要将各类计划分离,分别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评估其财务状况。

养老金计划从待遇确定上可以分为缴费预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DC)和待遇预定型(Defined Benefit,DB)两种。DC计划预先规定缴费水平,缴费及其投资收益以个人账户的方式记录和管理,养老金待遇决定于退休时积累的个人账户余额及其转化为年金的标准。DB计划预先规定待遇的计发标准,一般与缴费年数和工资挂钩,缴费水平则需要通过精算原理确定。DC和DB计划在融资上可能是基金制,也可能是现收现付制。基金制DC计划的资产和负债等于个人账户余额,一般不存在支付缺口。现收现付制DC计划,即名义个人账户计划(Non-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NDC),负债等于个人账户余额,但没有或很少有与负债对应的金融资产。DB计划无论采取基金制还是现收现付制,其负债都需采用精算方法评估,以下关于负债口径及其精算模型的讨论都针对DB计划。

1.基金制下的支付缺口

实践中,基于不同的监管要求和评估目的,基金制下的负债分为累计权益负债(Accumulated Benefit Obligation,ABO)、预计权益负债(Projected Benefit Obligation,PBO)和指数权益负债(Indexed Benefit Obligation,IBO)三种。ABO度量在评估日计划破产清算假设下参保人积累的养老金权益的价值,养老金待遇按评估时的工资水平衡量,不考虑未来工资增长使退休待遇的增加。PBO度量计划正常运行假设下,参保人在计划下获得的养老金权益的价值,需要考虑评估日后可能的提前退休和退休前死亡等因素对待遇领取的影响,也要考虑评估日后未来工资增长对养老金待遇的影响,但不考虑未来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对待遇的影响。IBO在PBO的基础上考虑未来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使待遇的增加。三种负债的评估模型相同,但参数不同。ABO与PBO不同的是,ABO对缴费者负债的估计不考虑未来工资增加对待遇的影响,以评估当年的工资水平估计养老金待遇,PBO以退休前的工资水平估计待遇;PBO与IBO不同的是,PBO以退休当年的养老金待遇估计终身的养老金待遇,不考虑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即λ=0。IBO中都要考虑养老金待遇的指数化调整,即λ>0。显然,在三种负债中,IBO最大,ABO最小,PBO居中。

2.现收现付制下的支付缺口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使支出不断增加的压力,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一般会有一定的结余资金。这时,年度支付缺口中要扣除年初结余。对于有财政预算补贴的养老保险,其年度收入中包括财政补贴收入。

(1)年度支付缺口。以表示t年的收入,一般包括缴费收入和利息收入;表示t年的支出,一般包括养老金等各项待遇支出和费用支出,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费由财政单独列支,不包括在年度收支中;表示t年末的累计结余,有:

<0时,表示t年存在支付缺口,缺口数额为-

(2)长期存量支付缺口。依据国际经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长期存量支付缺口的计算口径和估算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预测未来长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用支出现值减去收入现值和年初结余的差计算缺口。美国采用这种方法评估社会保障受托基金的净债务(Unfunded Obligation),即长期存量缺口(OCA,2012)。二是通过评估现收现付制的资产和负债,用负债减去资产的差计算缺口。瑞典用这种方法估计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体系的支付缺口(SPA,2012)。我们把前一种方法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后一种方法称为资产负债法。

①现金流量折现法。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下,先要依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时期长度,评估时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时期,也可以是未来无限期;其次要预测评估期内每年的收入和支出,包括每年新增参保者及其缴费;最后依据对未来收支预测,计算存量支付缺口。

以PV(Present Value,PV)表示现值,C为缴费收入,B为待遇支出,UL为存量支付缺口,T为评估期长度,其他符号表示同上,有:

②资产负债法。在资产负债法下,先要定义和评估负债与资产。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负债一般不会被定期评估和公布,只是在特殊目的下,如制度改革时,才会评估和报告制度积累的债务,从而也被称为隐性债务(Implicit Pension Debt,IPD)。对于隐性债务,国际上并没有唯一公认的核算口径和评估方法,在不同的评估目的下,养老金债务的核算口径和评估方法存在较大差异。Holzmann(2004)总结和比较了已有研究文献对OECD国家公共养老金计划隐性债务的测算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隐性债务定义、评估方法和精算假设下的评估结果会有较大差异。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负债一般定义为评估时点参保者(包括待遇领取者和缴费者)既得养老金权益的现值。可见,它是在封闭人口假设下,也就是不考虑未来新加入者新增权益下的负债。根据计算口径不同,也可以分为类似基金制的ABO、PBO和IBO三种。其中,ABO用于评估制度转轨时在旧制度下积累的债务,不考虑从评估日到退休前的工资增长和退休后养老金指数化调整带来的权益增加,是在旧制度下积存的债务,也是新制度必须承担的初始债务和转轨成本;PBO和IBO用于度量制度正常运行情况下实际承担的债务水平,不同的是,PBO在评估中忽略退休后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IBO考虑养老金的正常调整。因此,IBO更能反映制度正常运行下的债务水平。ABO、PBO和IBO的计算公式如基金制下的式(3)~式(5)。

在一个由缴费筹资的正常运行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系统中,与负债对应的养老金待遇是由系统积累的结余基金和当前与未来持续不断的缴费来支付的。因此,基于资产负债复式记账的会计原则,与负债对应的资产不仅包括期初结余基金,也包括当前和未来的应收缴费资产,简称缴费资产。在理论上,Settergren(2001、2005)、Boado-Penas(2008)、Vidal-Meliá(2013)研究了缴费资产的属性和计算方法。在实践中,瑞典从2001年起定期评估和发布的公共养老金年度财务报告,采用资产负债表衡量制度的财务状况,将缴费资产与债务对应。

这里采用瑞典养老金财务报告以及Settergren(2005)、Vidal-Meliá(2013)给出的稳态②条件下DB养老保险缴费资产的计算公式,记t年缴费资产为有:

其中,为t年总缴费收入,TD为周转期,G=(1+g)(1+γ)-1为总缴费收入年增长率,g为缴费工资年增长率,γ为缴费人口年增长率,其他符号表示同上。

③两种方法的差异。现金流量折现法与资产负债法均是度量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支付缺口的重要方法,其差异性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方法直观、简便,容易理解;资产负债法遵循传统的复式记账原则,将未来应收缴费记入资产,是一个创新的概念,不易被人接受。

第二,现金流量折现法先预测不同时期的待遇领取和缴费,再加总计算未来缴费现值和领取现值,并不覆盖个人整个生命周期,使得个人缴费与待遇领取间的关系不对应,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算平衡(Boado-Penas,2012);资产负债法中的负债评估采用队列方法,先计算评估日不同年龄队列人群未来一生中待遇现值超出缴费现值之差,即队列负债,再加总计算评估时点所有队列负债的总和。

第三,现金流量折现法,需要对未来人口、就业、新参保人数、参保者工资等参数做出预测;资产负债法采用静态生命表与恒定工资模式,不能反映未来人口结构、经济变化对支付缺口的影响。

④两种方法的等价条件。虽然上述两种方法在计算口径与评估模型上差异较大,但在稳态条件下,若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期长度等于周转期,则两种方法等价。

证明:对于DB计划,设e为参保者加入制度的年龄,r为退休年龄,ω为人口极限年龄,初始养老金按缴费期平均工资的比例β给付。在稳态假设下,各年龄人口增长率为γ,实际工资增长率为g,则该计划的内含回报率G=(1+g)(1+γ)-1。同时,取折现利率d=G。

自t=ω-r起,制度进入稳定状态,那么缴费率

对于现金流量折现法,取T=TD,以t年末为评估时点,则:

因此,在稳态假设下,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评估时期长度等于周转期,则现金流量折现法与资产负债法等价。

总之,在不同假设条件和融资模式下,支付缺口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表1总结了在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下,存量缺口的不同口径和评估模型。

二、我国的养老金支付缺口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制度等几种。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延续着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离退休金制度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历经20多年的改革,发展相对成熟。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从2009年起开始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从2011年开始试点,覆盖面逐步扩大。考虑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不够成熟,我们对养老金支付缺口的分析只针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我国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社会统筹实行现收现付制,由企业缴费融资,参保者的统筹养老金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挂钩。对于个人账户,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是采取基金制还是现收现付制。在实践中,13个省份正在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其余省份基本上采取了名义记账的现收现付制。当前,个人账户的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个人账户累计余额按不低于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计息,在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按规定的年金系数计算养老金,并与统筹养老金合并成基本养老金发放,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统一按规定的养老金上调方案调整,参保者死亡时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长寿者个人账户用尽后由统筹基金继续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样,统筹基金不仅要支付统筹养老金,还要支付长寿者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而个人账户基金的权益记录基本与其待遇发放相等。因此,我们只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缺口进行测算分析。

1.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年收支状况

在实践中,反映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状况的统计数据没有区分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表2列出了2000~2011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状况。从表中数据可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逐年增加,2011年末,历年滚存结余超过1.9万亿元,是当年支出的1.5倍,从而基本养老保险整体上不存在年度支付缺口,但这一数据将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支付缺口的补贴包括在年度收入中,并不是单纯由缴费筹资的收支和结余状况。

2.统筹基金存量支付缺口

我国统筹基金的收入包括缴费收入、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支出主要是养老金支出。为了评估统筹基金由缴费筹资的资金缺口,在预测分析中不考虑财政补贴收入。利用前面给出的评估模型测算统筹基金的存量支付缺口,需要预测未来人口、参保缴费人口和待遇领取人口,需要对未来的缴费工资、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待遇调整指数、GDP增长率、利息率等做出假设。

(1)基础数据和基准假设。

①评估时点:由于与人口、经济和养老保险相关的最新数据来自2011年,我们将2011年1月1日作为评估时点。

②假设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最小参保年龄为20岁。参保者自进入制度至退休,整个参保期间连续足额缴费。

③缴费率:按照现行制度,假设统筹账户缴费率为20%,个人账户缴费率为8%。

④参保人口年龄结构:因缺乏参保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假设参保缴费人口年龄结构与同年城镇就业者年龄结构相同,参保离退休人口年龄结构与同年城镇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相同。

⑤人口预测数据:利用王晓军(2012)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可预测未来分年龄性别的死亡率均值,应用联合国居中假设下的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和净迁入率,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始点,可得到评估期内分年龄性别的全国人口数。

⑥城镇人口比例:这里采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的预测方法,假定中国城镇化率的峰值为80%,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得到未来年份的城镇化水平。

⑦城镇就业比率:按照中国统计年鉴计算的城镇就业比率在过去20年里大体保持在85%左右,假设未来的城镇就业比率仍然保持这一水平。

⑧养老保险平均覆盖率:国际上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左右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目标,假设2020年后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90%,期间年份的覆盖率线性递增。

⑨实际工资增长率:我国在过去20年里,工资增长率大多快于GDP的增长,假定未来工资增长率高出GDP增长的1%。对于GDP增长率,这里采用世界银行(2012)的观点,2026年后实际GDP增长率维持在5%不变。

⑩养老金调整指数:在过去10年中,我国养老金水平基本上与工资同步增长,假设未来养老金仍与工资同步增长。

(11)利息率:当前养老保险结余基金以银行存款为主,假设未来结余基金的长期平均利息率为3%。

(2)测算结果。依据前面给出的基础数据、假设和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可以测算出现金流量法下从2011年起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存量支付缺口,以及资产负债法下2011年初参保者的存量支付缺口。

表3描述了5个不同评估期下评估时点参保人口和未来新增参保人口的收支现值和支付缺口。可以看出,2011年参保人口的待遇支出现值和个人账户长寿支出现值随评估期的延长而增大,缴费收入现值在75年内随评估期的延长而增长,之后保持不变,从而使支付缺口随评估期的延长迅速扩张。对于2011年后新增的参保者,由于制度的逐年扩面,缴费收入和待遇支出都随评估期的延长而迅速增加,在未来50年内,由于新增参保者的缴费收入远大于待遇支出,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结余基金(负缺口),但从制度总体上看,这些结余已用于对2011年参保者的待遇发放。随着评估期的延长,这些新增参保者也进入待遇领取期,使支付缺口开始形成并逐步扩展,在现收现付制下,这一缺口又需要由再下一代的缴费来支付。总体上看,统筹基金的存量支付缺口随评估期的延长而扩大,尽管从2011年起的未来30年内不存在支付缺口,但在未来的50年、75年和85年内,累计缺口将分别达到2011年GDP的24.88%、218.76%和364.31%,表明如果制度按现行制度以及我们假设的情形运行,制度终将不可持续。

表4给出了2011年初统筹基金资产负债表。可见,对于2011年的参保者队列,其负债总额为44.88万亿元,其中领取者负债为17.86万亿元,缴费者负债为27.02万亿元,与此对应的总资产只有31.08万亿元,使该队列人群的支付缺口达到14.40万亿元,占2011年GDP的30.45%。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负债法下,2011年参保者队列的缴费资产并不考虑未来制度扩面使缴费的增加,它描述的是2011年参保队列在稳态下的缴费资产,从而在逐年扩面的假设下,当周转期与现金流量法的评估期相等时,现金流量法对缺口的测算结果低于资产负债法。

3.人口、经济、制度因素变动对支付缺口的影响

前面的测算结果基于所设定的精算假设,如果精算假设发生变动,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分析精算假设变动对测算结果的影响,这里采用敏感性测试方法,选择生育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调整指数、制度覆盖率等四个因素,测算结果置于表5。

从表5可见,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下,死亡率、生育率与养老金支付缺口呈反向变动,在相同评估期下,死亡率或生育率越高,养老金支付缺口越低。随着评估期的延长,两因素对支付缺口的影响有先扩大、后缩减的趋势。在未来30年、50年、75年和85年内,高死亡率较中等死亡率下的支付缺口分别降低7%、34%、12%和11%,相应,低死亡率比中等死亡率的支付缺口分别增加相同比例。在未来30~85年的四个评估期内,高生育率比中生育率下的支付缺口分别降低8%、82%、31%和22%,相应地,低生育率比中等生育率的支付缺口分别增加8%、82%、35%和27%。工资增长率与支付缺口在前三个时期内呈反向变动,后两个时期内呈正向变动,但变化幅度均在1%~11%,原因在于统筹账户的折现利率为工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和,而人口增长率相对于工资增长率较小,进而使得支付缺口对工资增长率敏感程度不高。养老金调整指数与支付缺口呈正向变动,如果低于基准假设水平,支付缺口会大幅降低,当养老金调整指数为工资指数的50%时,在未来的四个评估期内,养老金缺口分别降低33%、124%、363%、91%和76%。如果养老金调整指数为工资指数的80%,养老金缺口相应降低14%、55%、166%、42%和35%。制度覆盖率与养老金支付缺口在前四个时期内呈反向变动,后一个时期内呈正向变动,这主要是由于新增参保者在后二个评估期内陆续进入领取期,前期新增参保者越多,待遇支出越高,支付缺口相应越大。覆盖率对支付缺口的影响在短期内较大,随后逐步减弱,最后又呈现反向扩大的趋势。在未来10年、30年、50年和75年内,70%的覆盖率使缺口分别增加53%、122%、158%和1%,80%的覆盖率使缺口分别增加26%、61%、77%和0%;在后一个评估期内,70%、80%覆盖率对缺口的影响分别缺口减少6%、3%。

可见,在现金流量法下,支付缺口对工资增长率的敏感性较弱,对生育率和养老金调整指数的敏感性较强,对制度覆盖率在短期内敏感程度较高,中长期内敏感程度较低,对覆盖率在不同评估区间的敏感程度与我们设定的2020年全覆盖目标直接相关。这些测算分析表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支付缺口受精算假设的影响较大,如果对影响未来收支的因素做不同的判断和假设,将会得出差距较大的评估结果,这也正是实践中有不同评估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产负债法由于采用静态生命表与恒定的工资模式,评估的是评估时点参保者队列的负债和缴费资产,从而其养老金支付缺口不受未来生育率与制度覆盖率的影响,但工资增长率和养老金调整指数会影响资产和负债的水平,从而影响缺口的水平。死亡率、工资增长率与缺口反向变动,相对于中等死亡率假设,在低死亡率下,支付缺口会增加4%,高死亡率下,支付缺口反向缩减相同百分比。如果工资增长率比基准假设降低1个百分点,支付缺口将会提高4%,如果工资增长率比基准假设增加1个百分点,支付缺口相应降低4%。养老金调整指数与缺口正向变动,如果养老金调整指数为工资指数的50%和80%,养老金缺口分别降低149%和70%。可见,从数值上看,资产负债法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低于现金流量折现法,其主要原因是资产负债法建立在封闭人口假设上,并采用稳态假设。

本文基于精算和会计原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养老金支付缺口的内涵、口径、评估方法与评估假设做了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并基于不同口径和方法,在一定精算假设下,对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缺口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人口、经济和制度因素变动对不同测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养老金支付缺口有不同内涵、口径和模型,在不同的评估目的下,选择不同的评估时点、评估时期和评估模型,采用不同的精算假设,会得出差距较大的测算结果。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支付缺口”的说法基于年度财务收支,并考虑财政补贴,从而不存在支付缺口。Sin(2005)、马骏(2012)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测算长期支付缺口。Sin(2005)的测算时点为2001年,预测期为75年,采取了2001年对未来人口、经济和制度参数的假设水平。马骏(2012)的测算时点为2012年,预测期为38年,假设参保者中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替代率水平恒定不变,并考虑财政补贴,采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相比之下,本文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和资产负债法两类不同的精算评估模型,基于我国现行制度及权威机构对未来人口、经济和制度变动趋势的假设,并考虑假设变动对结果的影响,做出多种口径和多种假设下的测算分析,显示了测算结果的差异性,但从趋势上看,在人口老龄化下,随着评估期的延长,制度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存量支付缺口。

(2)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存量支付缺口是在开放人口假设下,度量从评估时点起的一定评估时期内,未来支出现值超出未来收入现值和期初结余的差额,用于衡量评估时期内的累计赤字。受折现率,评估时点现有和未来新增参保人口及其结构,现有和未来新增养老金领取人口及其结构,以及缴费工资、养老金待遇水平及其调整指数等的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影响。在本文的基准假设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在未来30年内不存在存量支付缺口,随评估期的延长,在未来的50年、75年和85年内,累计缺口将分别达到2011年GDP的24%、218%和364%。如果未来的人口死亡率、生育率和制度覆盖率高于基准水平、工资增长率和养老金调整指数低于基准水平,将会使存量支付缺口显著下降。反之,如果未来的人口死亡率、生育率和制度覆盖率低于基准水平、工资增长率和养老金调整指数高于基准水平,将会使存量支付缺口显著上升。但在本文给出的合理假设范围内,支付缺口随评估期延长的总体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3)资产负债法的支付缺口是在封闭人口假设下,运用资产负债复式记账的会计原理,通过测算评估时点参保者的负债和资产,用负债超出资产的差额度量存量缺口。从而是对评估时点参保者队列终身收支缺口的度量。其中,资产负债表中的缴费资产是一个创新的概念,在实践中基于稳态假设进行计算。在本文的测算中,2011年参保者队列的支付缺口占当年GDP的72.11%,可以预期,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长寿的趋势下,如果不对现行制度做出改革和调整,未来年度参保者队列的负债仍然有超出资产的增长,使支付缺口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4)在不同的评估口径、方法和假设下的养老金支付缺口,是制度在相应条件下的存量赤字,这些赤字需要由外部融资来源来补充。在我国,如果仅仅依靠财政补贴逐步消化这些支付赤字,财政将难以承担起如此沉重的负担。因此,为了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尽早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并对养老金制度实施诸如推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调整指数、鼓励多缴费以及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等的改革。

①为了简化表述和计算,假设养老金每年初领取一次,每月一次领取的年金现值需要在此基础上调整。

②稳态是指各年龄死亡率、工资模式(各年龄平均工资相对于所有年龄的平均工资)在各个时期不变。

③2008年后,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了类似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试点。

标签:;  ;  ;  ;  ;  ;  ;  ;  

养老金支付缺口:口径、方法与计算分析_养老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