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金融体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_银行论文

中俄金融体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_银行论文

中俄金融体制改革比较与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中俄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俄是睦邻友好的国家,而且过去同属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都是肩负着经济改革与开放的历史重任。从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正反两面的启示,对我国进一步理清金融体制改革思路,端正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以及中国经济在开放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从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银行组织体系方面,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二是重视中央银行职能转换,使其真正成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执行金融政策的银行”。三是培育和建立金融市场,发展多样化的诸如商业票据、国家债券、企业债券及各类金融债券等信用工具和融资手段,使其逐步在融通资金和优化资金配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是确立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为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管理金融,俄政府在立法中赋予中央银行较独立的地位,使其既不归政府管理,也不属于议会管辖,而是与财政部平行,但银行政策必须与政府政策保持一致。五是严格规范和限制在俄设立外资、合资银行。根据1993年5 月通过的《在俄罗斯境内开设外资银行的条件规定》,开设外资银行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0万美金, 对银行业的投资限额不得超过俄商业银行资本总额的5%。 中央银行对外资银行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督,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银行可以不予批准或吊销执照。这种做法旨在保护本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六是提高银行信贷质量,主要是为了解决因企业拖欠商业银行的债务,即“坏帐”或“呆帐”。1994年以来,中央银行开始实行商业信用,以此来加速资金周转和贷款的灵活性。此外,为保证及时还贷,中央银行开始发展抵押贷款形式,抵押贷款利率高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七是银行资本集中趋势加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最低法定资本为400万美元, 对未达到要求的银行实行淘汰或兼并,形成了一批资本较为雄厚,规模较大的银行,出现了资本集中日益加强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八是注重金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金融管理活动中,许多商业银行耗巨资培训金融管理人才,建立银行营运、技术控制的自动化体系,以增强竞争力。九是俄中央银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1993年改革以来,俄政府逐渐意识到商业银行在经济改革中的特殊作用,就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商业银行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十是积极培养和发展证券市场,打破了企业长期依靠国家财政和银行纵向分配信贷资金的体制,促进了资金的横向流动,为中央银行运用间接调控手段,特别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节信贷和货币流通创造了制度性条件。

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旧体制的深层次影响和私有化的推进,决定了金融体制改革中必然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俄罗斯金融体制在“震荡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下,以货币主义理论为指导,忽视国家的经济调节作用。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现代市场经济应该做到市场机制和国家经济调节相结合,才能既克服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失调现象,又可避免国家的过度开放而造成过高的金融体制改革成本。二是财政赤字失控,出现通货膨胀。1993年,俄政府预算执行结果,赤字为11万亿卢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 %,而目前占10%。另外,预算计划中还拖欠农业、国防与煤碳等部门的债券。三是货币流通与信贷制度紊乱。 主要表现在货币发行量失控,1994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货币量增加60%而导致卢布大幅度贬值。1994年10月11日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值跌到1∶4000, 创造了一天比价下跌30%的记录,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二”。企业相互拖欠的三角债大大增加,从而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支付危机与销售危机。四是金融改革政策紊乱,给广大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开放物价导致居民存款贬值,物价上涨速度高于工资增长速度而导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社会贫富悬殊拉大而导致失业率的提高,外汇浮动汇率制既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又导致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五是证券市场运作机制不规范,存在大量的非法发行和流通的现象。六是商业银行数量过多,潜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因素。同时,中央银行总行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分支机构的业务缺乏监督。在许多方面,分支机构享有发放贷款的自由权,并不遵守总行制定的规则和有关限制性规定。七是新设立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都享有存贷款利率上浮的自由,对国有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对老商业银行构成严重的破产威胁,外国硬通货与软弱的国内货币同时流通,就会引起金融波动。八是货币市场结构不合理。在俄金融市场中,由于政府向金融机构投资者强制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国库券,维持低水平、不灵活的银行存款利率政策,因而货币市场很不发达,只有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并且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种类很少,妨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九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软化。从公开市场业务看,俄中央银行习惯以透支的形式满足财政借款。专业银行的资产主要由各种工商企业贷款构成,国债及其它证券只占其资产构成中很小的份额。这些因素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利用吞吐国债方式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从再贴现手段看,俄现行《票据法》不完善,不能约束商业信用中各方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信用形式主要以银行信用为主,对其他信用比较陌生,难以形成完全有效的票据市场,因而中央银行就难以利用再贴现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十是缺乏规范的国债市场和具有流动性的资本市场,俄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难以通过向公民推销政府债券的方式加以弥补,而主要通过借用居民储蓄存款和发行货币及纸币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使得居民持有巨额货币,但实际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十一是俄实际推行的“货币可兑换”改革,使本币大幅度贬值,从而使商品更短缺,国内通胀加剧,本国公民对本货币的信心降低,进而诱发了抢购外币的风潮,国内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而汇率波动又导致了国际收支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国家对外贸易和国际结算的正常进行。

二、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结合中国金融业现状而进行的,这是与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性区别,因此在整个改革进程中没有丢掉社会主义性质,不是搞私有化。“俄罗斯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舍弃社会主义公有制,复归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形态。这与迄今为止的中国改革有性质和路径的不同。”凡是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如不保持清醒头脑,经济改革就会走向自由化,对金融体制改革也会带来误导,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混乱,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就能证明这一点。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因此,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导思想,端正发展方向,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管理模式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俄罗斯前期改革基本相似,都是在力求改变原计划体制下“大一统”的金融管理体制,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新管理模式,其目的就在于要把中央银行办成“银行的银行”,并充分发挥其制定政策、检查监督的特有功能。把各种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形成自主、有效运作资本的主体,在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条件下,以银行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但是,在发展其他形式金融机构时,要从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一是要适当限制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入,因为,在加入WTO后, 在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上,将与国内银行享受同等待遇,会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国有商业银行争高级人才、争优质客户、争国际结算业务份额、争社会储蓄存款等“四争”现象。但是,现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都无力与外资银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站在对全国人民负责的立场上采取宏观措施,保护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保护了国有商业银行就是保住了国家政权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要限制国内商业银行过度增长,不能采取自由放任的办法,任其发展,同时要通过并购等方式组建大银行企业集团,提高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减少竞争中的风险,降低改革成本,这也是我国坚持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所必需的。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来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尽快适应“入世”后金融国际化的需要。其主要政策是: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汇率浮动制,给外资银行许多优惠待遇等。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也是这样做的,但最终因缺乏基础工作,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因此,中国要吸取教训: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因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必须是国有商业银行,而不是外资银行。这些国有银行还处在向商业银行转制之中,对幼小的金融产业,需要在一定的保护条件下才能健康成长。二是要建立一个稳健的金融系统。因为,一个稳健的、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可以及时而又准确地传达货币政策信号,这对确保金融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因为,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是否科学,就看它能否代表国家经济利益,保护本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而不是满足外国资本的理想需求。在这方面俄罗斯的教训是很深刻的。为此,我国建立的汇率制度,应考虑本国生产、消费、贸易收支、通货膨胀、外汇储备等因素,这样,才能使汇率制度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开放金融市场要循序渐进。俄罗斯的教训表明,在没有实现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快速地增长,反而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五是防范区际和国际领域中的金融风险。因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存在着金融体制不够健全,改革正在进行,市场经济自由化倾向蔓延等现象,客观上潜在着金融风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免使本国货币受到冲击,要加强地区性金融合作和监督,为抑制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创造条件。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结果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通过防范金融风险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金融风险同俄罗斯金融风险基本相似,都是来自银行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 银行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不良债权大幅度增加, 累计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欠佳,政府要求银行提高信贷规模,并且为了保证扩大信贷规模,政府给银行和职员定信贷指标、定职责,不考虑信贷质量,究其原因不是中央银行监管不力所致,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政企不分所造成的恶果。因此,只有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保证金融业的相对独立性,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民主管理,才能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另外,加强对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监管,打击一系列违反国家金融、信贷、利率体系和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过度竞争行为,同时,在市场规范化建设中逐步清除过多的泡沫成分。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人民币的利率不断升高,与主要外币利差拉大,这种差别容易使外币流入国内,从事倒换币种的金融投机活动,给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压力,很有可能像俄罗斯那样导致通货膨胀。因此,要吸取俄罗斯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国家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最终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创造必要条件。总之,要防范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不仅需要制定有关配套措施,而且还需要强化金融业的素质训练,开发各种金融工具,培养善于使用各种金融工具的管理创新人才,提高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减少金融开放的成本和风险,形成一个开放的平等互惠的经济安全的基础环境。1997年,中国在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之所以能保持本国货币比价的基本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资本帐户不能自由兑换,在流入中国的资本中直接投资占绝大部分,而且在外债中属于中长期债务的占80%。这个事例说明,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要有条件,否则就有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并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保障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各个领域的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已颁布700多个法律法规, 其中属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就占到10%左右,这在引导和规范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从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教训中可以看出,金融业不是一般产业,其有明显的垄断性和风险性,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又起着核心作用,因此没有一套较为完备可靠的法律体系,是难以保证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的。中国近几年来在金融合作、金融监管、金融业务、金融服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证明法律保障对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一是要加快金融立法进程。根据中国国情的特点,要制定国有金融业保护法、金融管理监督法、外资银行经营管理法,银行并购或重组协调管理法、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监管法等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金融体制改革稳健发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能说明这一点之外,法国也是这样做的。法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看到金融领域私有化不仅破坏金融安全,而且会给国家政权带来的威胁。并于1982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并依法将全国30家商业银行收归国有,将10家大企业集团(钢铁、重化工、电子等)实行国有化,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总额55%。这是因为,如果大企业和银行业所掌握的经济力量太强,就可能利用自己的手段来反对政府,甚至危害国家的整体利益。苏东巨变就是典型一例。二是要尽快完善现行金融法律法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但不很完善,特别是保护金融法律法规方面更加突出。例如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规定,在资本注册中第一期金额仅要求不低于其认缴额的15%,而且还要从获利的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待遇,这样外资企业只要垫付注册资本15%的资金,就能达到控股我国国有企业的目的,并很快在国外“供壳上市”,取得资产后再向中国企业投资。这就表明我国在外资控股相关法律方面的漏洞,反映了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协调性,许多外商钻了我国法律不完善的空子。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领域中,也明显地存在着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问题。对此我们要完善公司法、涉外企业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暴利法、银行法等,使金融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三是在金融体制改革中要严格执法。国外的实践证明,有法不依等于无法,无法就会乱法,乱法就会损害人心和国威。任何一个国家,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快,都是金融法律比较完善,因而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不在于是否采取何种经济体制。我国近几年开放的实践也表明,依法管理经济、管理金融,经济与金融就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对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能起着任何政策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签:;  ;  ;  ;  ;  ;  ;  ;  

中俄金融体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