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论文_肖燕

肖 燕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610213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知识综合性强,方法灵活性大,需要学生将二面角问题转化为其平面角问题,在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下,求解过程中又要利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重要知识。因此,二面角的求法是一个重点及难点内容,以下便谈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一、传统方法解决二面角问题

传统方法求解二面角,关键在于准确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化归为求三角形内角大小。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法:

1.定义法

二面角的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点O)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OA、OB,则∠AOB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底面ABCD是菱形,且∠C1CB=∠C1CD=∠BCD=60°,CD=2,CC1= ,求二面角C1-BD-C的余弦值。

解析:由∠C1CB=∠C1CD及底面ABCD是菱形可得△C1CB≌△C1CD,则C1B=C1D,即△C1BD与△CBD是两个同底的等腰三角形;取BD中点O,得到C1O⊥BD、CO⊥BD,则∠C1OC为二面角C1-BD-C的平面角。

2.三垂线法

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逆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

解析:易证AE⊥平面PCD,过点A作AM⊥PD,垂足为M,连结EM,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EM⊥PD(三垂线逆定理),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

3.垂面法

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知两个半平面α、β的公垂面γ与棱垂直,则公垂面γ与两个半平面交线所成的角∠AOB,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A⊥面ABCD,PD∥EA,AD=PD=2EA=2,F为BP的中点,求二面角E-PB-C的余弦值。

解析:在线段PC上存在点M,构造平面EFM使PB⊥面EFM。

证明如下:在Pt△AEB中,AE=1,AB=2,则BE= 5;在直角梯形EADP中,AE=1,AD=PD=2,则PE= 5;所以BE=PE,F为PB的中点,所以EF⊥PB;当PB⊥FM时PB⊥面EFM,则∠EFM为二面角E-PB-C的平面角。

4.射影面积法

设二面角大小为θ,则cosθ=  。从其中一个半平面内找出多边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用射影图形的面积除以原图形的面积求解cosθ。

例4:正△ABC边长为10,A∈平面α;B、C在平面α的同侧,且与α的距离分别是4和2。求平面ABC与α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因为△ABC在平面α内射影图形为△AEF,则平面ABC与α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EF与△ABC的面积之比。

二、空间向量法解决二面角问题

1.基底法

根据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选取空间中三个不共面的向量作为基底,则空间中任一向量都可以用基底表示,转化为向量问题解决。

例5:二面角α--β为60°,A、B是棱上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AC⊥,BD⊥且AB=AC=1,BD=2,求CD的长。

解析:选取向量CA、AB、BD为基底,则|CA|=|AB|=1,|BD|=2,CA·AB=AB·BD=0,CA·BD=-1。因为CD=CA+AB+BD,则|CD|2=|CA|2+|AB|2+|BD|2+2CA·BD=4,即CD长为2。

2.坐标法

如果几何体中存在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则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向量的坐标运算,找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n1、n2。设二面角大小为θ,则cosθ=±cos<n1,n2>。观察图形判断取<n1,n2> 或其补角,将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从而减少思维难度。

解决二面角问题时,学生只要对上述几种方法了如指掌,平时做题时有意识地练习一题多解,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转化和化归能力及运算能力,根据题中条件灵活选取相应方法,便能有效地克服这一难点。

论文作者:肖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论文_肖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