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2)
摘要:根据汉语学习者的目的即“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原则,对外汉语教材需要确定其实用性。笔者选用马箭飞编写的《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研究该教材在编写时所体现出来的实用性原则。这一系列教材属于口语教材,实用性强,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依此来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口语教材;实践性原则;教材编写
一、教材编写的实践性原则
教材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媒介,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套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目前较为统一的看法吕必松先生所说的“实用性”原则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另一个是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他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十分注重内容的实用性。
教材内容的选用需要来源于生活,材料要真实实用,并且是现下正流行的语言,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与教学对象相适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订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有些教材也存在缺乏一定实用性的现象。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早在1950年时就已经有所编写,“汉语口语速成”主要是面向短期来华留学生,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的一系列教材。全套书共七册,分别具有适应“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初、中、高三级五个水平的留学生的短期学习需求。“汉语口语速成”这一系列教材主要包括《入门篇》(上、下)、《基础篇》(上、下)、《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7本,本课题将主要以《基础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了探讨,对教材中的生词、课文、注释、练习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教材中所体现的实用性原则:
《汉语口语速成》系列教材的编写在内容的编排上都是按照生词→课文→注释→练习→会话这一框架。因为该系列教材主要是面向短期来华学生,教材的语料选择上偏重于口语化语料,尽量地还原生活中实际可能遇到的交际环境。
首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话题的选择,话题必须是时下正实用流行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上下册)共选有24个话题。统计如下: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系列教材在话题内容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范围广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认识一下”、“业余爱好”等话题的谈论,这些几乎都与学生生活相关,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实际交流环境中。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口语教材对词汇的选择应更加慎重,《口语速成》生词部分的选取同样也体现了教材编写实用性这一重要原则,如上册第二课“吃点儿什么”中的“好吃”、“便宜”、“腻”、“果汁”等生词,“水煮牛肉”、“酸辣土豆丝”、“西红柿鸡蛋汤”等菜名的选用,这些极具中国饮食特色的菜名除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使用之外,还能让他们对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直接的了解。又如“原来…….怪不得”、“偏偏”、“千万”等具有一定特色的现代汉语口语词汇,同时“市区”、“郊区”“网店”等地点词汇,也能较为充分的满足学生在日常所处的交际环境的使用。
语言语体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套教材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重要原则。施光亭(1996)认为“人们在考虑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时,所谓口语是指书面化了的口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应当适当地使用“日常化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直接的接触日常用语,贯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重要原则。课文选择的形式主要是“对话体”,初级口语教材的语料的选择应当尽量还原生活,用词简练,通俗易懂,不过多地使用繁杂的句式,只需形成对话需要的体式。
如上册第二课课文中“味儿”、“点儿”、“风味儿”等儿化词都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吃得了”、“吃得了吗”等词汇的选用体现了口语体语言的随意性。初级口语教材的编写需要加强对语体的注重,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加入口语色彩的词汇,是语料尽可能地还原生活场景,也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课文的注释主要是语法讲解形式,重在词语搭配的使用讲解。如课文“住的麻烦”这一课文的注释:
①才来一个星期,你跟服务员就很熟了。
才+动词+数量:副词“才”表示数量少。
②下午我学习的时候,他偏偏要睡觉。
副词“偏偏”表示事实与主观意愿不符或是相反。
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不需要回答,只是一种表示强调的方法,它的格式是“主语+怎么+动词或是动词短语”。动词和动词短语是肯定的,这个句子强调的否定的意思,动词短语是否定的,那这个句子强调的是肯定的意思。
注释部分语法点的选择皆是贴近日常的常用句式,除中文注释外,下附有英文注释,并列有例句,例句的选择均是口语体对话,有一定实用性。
主要是以对话体进行展开,填空的方式进行,并加以操练。在新知识接收后,巩固知识最快的方式就是练习,特别是语言的学习,练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新知识进行消化,还能培养语感,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
二、教材编写时存在的问题
《口语速成》这系列教材主要是面对短期来华学生,需要将学生在短期内尽快地将所学用于日常交际中,这一重要目标一方面要求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需要重视口语的掌握,但前提是符合语法规范,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口语的速成也带来了一些语法上的错误。
以上册第五课“怎么去好”为例,这一单元中生词部分中的“主意”一词注音为“zhúyi”,“倒”这一词的音标注音为“dǎo”,过于口语化的注音,虽然能很快地让学生掌握口语用法,但另一方面容易误导学生,在以后碰到“主”或“倒”这些词的时候只会记得它们这一种读法,产生语音上的偏误。
除在语音方面这一语言要素上存在一定问题外,课文内容及语法点的选择对于初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语法点设置过多且难度较大,在注释部分解释过于简单,并且解释的用语也存在一定难度,例如上册中“为了健康”这一单元的注释部分:
例:连鞋带都要我帮你系。
这是一种表示强调的用法,“连/都/也……”只见可以放名词、动词、句子或是数量词组。这一语法解释过于简单且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小结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持续,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这时教材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并且获得更好地教学成果。语言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拥有使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展开语言交际活动,教材的实用性原则在编写教材时就更应该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马箭飞2015《汉语口语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艳2012《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实用性考察》,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吴慧娟2013《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以中级汉语口语提高篇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4]王可佳2015《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用性》,《才智》第22期。
[5]曾敏2016《论对外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的文化教学点——以中韩双语版的汉语口语速成篇为例》,《大众文艺》第23期。
作者简介:何娇丽(1994.11—),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作者:何娇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口语论文; 教材论文; 这一论文; 汉语论文; 实用性论文; 语言论文; 原则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