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兼论理论、路线和纲领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论理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路线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在对这些年来主要经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这标志着全党对“初级阶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对邓小平理论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十五大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必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路线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同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严格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确定其战略和策略时,必须考虑到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到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社会发展阶段问题都做过艰辛的探索,为我们党在自己的纲领中,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提供了一定的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契机。
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情况,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经验与挫折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把中国社会主义的所处阶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并强调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反对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反对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或最大的实际,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根基。反过来,邓小平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又是指导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一条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述,其内涵包括密切相联,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主义。我国社会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只能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们只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而不能后退一步。其二是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哪一个方面都远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水平,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长期地艰苦创业,真正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处于不发达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是在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进入社会主义并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的,因而,作为非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尚未成熟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决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更不要为一些人对我国发展的夸张估计和廉价赞扬而陶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依然存在的在总体上“不发达”的基本特征,清醒地估计到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特别是通过近13亿人口平均后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的严峻现实,一切从初级阶段这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准确把握和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要求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以及如何实施这个基本纲领,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和任务越来越明确,所以,党的十五大继党的七大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这是十五大的重要贡献。
二、理论、路线、纲领三者的关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它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模式特征。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一是一个基本思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二是一个基本问题,即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是一个基本路线,即构成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目标。所以,党的基本路线既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同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逐渐清晰、逐渐深化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又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模式选择,从而使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极强的实践操作性。一句话,理论是路线的思想指导,路线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展开;路线是对实践的理论凝聚和精炼,理论是路线的逻辑范导和方向旗帜。
基本路线是基本纲领的总概括、总指针,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行动宣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一条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路线,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它规定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两个基本点,规定了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和精神,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规定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奋斗总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总目标中,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富强是基础,但民主和文明也不可或缺,不可忽视。富强、民主、文明就是基本纲领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等方面的展开,是基本路线在各领域实践中的行动纲领。在此,基本路线是一个总概括、总路线、总指针、总政策,它必须通过各领域的方针、政策加以具体化、丰富化、配套化,才能血肉丰满,而基本纲领则是基本路线的行动宣言。同时,构成基本纲领的三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必须综合配套,同步推进。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又要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指导、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济、政治、文化、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基本路线总揽全局。我们注意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地、辩证地、深刻地揭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内在统一的关系,全面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作为由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所构成的推进跨世纪伟业的方略,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中,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政策作为保证,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围绕总目标进行。由目标和政策有机统一构成的基本纲领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趋达目标所必须从事的工作,增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经济纲领中规定的总的奋斗目标。围绕和趋向这个总的奋斗目标,又规定了实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包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等,即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和“一个保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总体素质较高、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其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组织实施政治纲领的基本政策即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和“一个实现”: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发展民主,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治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必须在组织实施的基本政策上做到:“两个坚持”、“一个努力”和“一个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汲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之,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依据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提出的伟大意义
作为十五大的重大成果之一,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明确提出,这还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二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二十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新的概括和发展,这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这个基本纲领,是继党的七大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
在党七十六年的历史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纲领和具体纲领,有两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而这两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定历史阶段召开的。
1940年,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二十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同志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把这些归纳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党的七大是在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已在全党确立,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并即将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召开的一次具有扭转中国历史的重要会议。党的七大有两个历史性贡献:一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又一面伟大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创造的;二是按照孙中山先生的原则和中国的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分为基本纲领和具体纲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为着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并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的民主党派,迫切的需要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他把这个共同纲领分为一般性的纲领和具体性的纲领,并提出必须把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党的基本纲领。作为新民主主义路线的展开并由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所构成的基本纲领,对于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进而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都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党的十五大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也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二次提出党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是在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党的十五大也有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权威地确立下来;二是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科学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二十年的主要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根本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这个基本纲领,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运用和新发展,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主要经验和基本政策的总结与发展。如同五十多年前一样,党的这个纲领,一经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所掌握,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推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的实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二)这个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等方面的完整体现,是内蕴于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的重要内容。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之后,邓小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问题,论述了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问题。1986年9月, 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把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概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目标”的基本路线,使基本路线成为邓小平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展开的实践模式。
这个基本纲领,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新概括,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和新的发展。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贯彻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划和部署。五年来全党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认真实施十四大的重大决策,提出并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以后,在解决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两个重大课题的关键时刻,在坚持、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更加清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政策。
(三)这个基本纲领,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这些年来主要实践经验的总结。
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提出和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我们党总结这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主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概括。这些年来,特别是十四大以后五年来成功的实践表明,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最完整、最科学、最有效的展开,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领导的结果。从江泽民“建党七十周年讲话”到党的“十五大”对基本纲领表述上的发展、深化,是这些年来实践深化与发展、事业不断成功历程的折射。
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历来都十分重视对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认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对于提高领导干部治党治国、驾驭全局的水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是为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经验和教训都是财富,领导干部要善于总结经验,要善于吸收国外的经验,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五大通过总结这些年最主要的经验所提出的基本纲领,标志着全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作为一笔精神财富必将载入党的史册。
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并提出这一历史阶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基本纲领,使我们党的全部思想、决策、行动立足于一个科学的实在的现实基础上,从哲学上讲,不仅是一个如何在尊重和了解外部现实的基础上自我定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定位上如何自觉地前进的问题,如何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步步推进并取得成功的问题。从方法论上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新确立及其基本纲领的提出,是我们党遵循了一种求真、务实、科学的改革哲学。总之,基本纲领的提出,是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而确立的;是我们党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总结近二十年来主要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思维逐渐成熟、驾驭全局能力不断提高、班子坚强团结有力的标志;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界的行动纲领。党的基本路线指引着我们,党的基本纲领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迎接我们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的全面振兴!?
标签:中共十五大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党的基本纲领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的纲领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 基本路线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