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价值合理性与人的现代化的新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的价值合理性与人的现代化的新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的价值合理性与人的现代化新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理性论文,与人论文,市场经济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04)02-0046-0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中国社会走向并最终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之举和必由之路。众所周知,现代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社会演进和变迁的一次自主、自觉的主体性选择的产物,无疑浸透着深刻的价值合理性内蕴。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做一辩证历史的理性透析和系统全面的实践观照。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依托,对人的现代化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行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合理性内蕴与现代化观念对于人的内在规定和要求之间的关系在纵横交贯的层面上进行仔细地比较、探究和多维审视。进一步的分析将表明,在深层价值目标内容的设定与追求上,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一、市场经济的价值理性原则:社会文化基础与人性模式的生成理论

一般而言,任一社会的经济活动都可以从这一社会的价值坐标中得到理解,即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基础,就会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社会的经济政策也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作为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的、规范的和理性化的经济,市场经济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简言之,理性是市场经济深刻的文化基础。此处所谓理性,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指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所谓工具理性是指“本质上关心的是手段和目的,关心为实现那些多少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或显然自明的目的的手段的适用性,但它却很少关心目的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马 克斯·韦伯《理性之烛》)而所谓价值理性是指“一个包括人和他的目的在内的所有存 在的综合系统或等级观念。人生活的理性程度由其与这一整体的和谐所决定的。”(马 克斯·韦伯《理性之烛》)就是说,价值理性所关注的核心是人的生活的价值目标的合理性,强调人的生活与人自身的目的相一致,重视对生活理想的价值目标的追求。从理 论上来说,两种理性本是不可分离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尤其是近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理性却被作了极其狭隘的理解,仅仅被看作是一种追求无限地占有世界的野蛮主义的工具理性,从而导致了道德法则的全面沦丧和理想的普遍失落。

从社会关系发展的历史形态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处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与马克思所讲的“人的依赖关系”(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或前资本主义社会)为主的自然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人与人的联系中以金钱关系取代了自然关系,以“货币语言”取代了“人的语言”,把对人的依赖关系变为对物的依赖。这里的“物”,不是自然之物,而是人化之物,即人的劳动创造物。市场关系作为一种交换关系,个人是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他们仍旧是独立的活动主体,只有通过物和物的关系才能建立起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这个转变意味着突破血缘和地域自然纽带对于社会关系的狭隘局限,在人们之间第一次建立了真正普遍性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尤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这种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 打破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先天束缚,赋予人以更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与建立于人身自然 秉赋的社会关系对人具有的先天强制性不同,它对个人已不再是无可改变的与生俱来的 命运,而成为一种客观偶然的东西,人们虽然不能不服从它的支配,但毕竟多了一点行 动的自由。

应当承认,上述转向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具有着不同的伦理和社会文化内容。在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作为这一社会主体的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由资本的本质所决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必然是追求资本家最大限度的利润;由这种利益的最大化原则所支配,人变成了生产物质财富的工具。人对 物的依赖关系是一种异化的关系——人受制于物并被其所支配和统治。社会主义社会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这一社会文明的主体是人民大众,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 心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要使全 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虽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 ”所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但是它却鼓励并引导人们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积极地 创造、拥有和支配自己的创造物,并自觉地依靠社会力量有效地消除、抵制个体发展中 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最终通过“物”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和优越的能力素质,实现 人的主体价值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体制昭示着一种鲜明的社会文化意涵,渗透着深刻的价值合理性内蕴:市场经济在其深层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的经济—文化样态,它坚持并凸现的是主体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及主体活动的自立、自主、自觉、自律性的价值追求。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这种人被预设为一种纯粹的“理性经济人”(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一贯传统),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个人只顾追求私人的经济效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人的自主性以人的尊严、价值的失落为沉重代价,而导 致后来如马克思·韦伯所讲只追求“工具理性”的价值目标,以致得到片面化发展甚或 异化的话,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人就是一种“理性文化”,即任何 现实个人,作为特定的文化载体(不同个人因其天赋条件不同和各自经历不同的文化素 质),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除了要追求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享受外,还要追求尊严、知识 、政治地位、娱乐、闲暇、情操等。换言之,还要顾及价值理性:必须关注人的生活目 标的价值合理性,坚持强调人的生活与人自身的目的相一致,重视对生活理性价值目标 的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锻造、模塑的就是这样一种在个性、能力素质、社会关系 方面协调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

由上,不难看出市场经济的基本人性假设理论内容的核心所在:即撇开市场经济制度的内涵差异,只要是市场经济,都追求一种共性——推崇独立个人,即在经济关系上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确切地说,是具有自主性、自由自觉性、自立性、自律性和主体自我意识的个人。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逻辑要求,也是其内潜的社会价值目标意向。

二、市场经济的人性假设与现代化观念对人之要求的内容一致性

在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过程的研究中,有关人的研究近年来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 泛注意。研究者们通过对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的变化的分析,深刻地指出:有关 现代化的研究,除了应着眼于社会组织形态——机构、制度方面的社会学研究,更要注 重社会文化和观念形态的研究,即广义的社会价值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因为, 所谓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些学者们看来,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过程,而且也是人的现代 化过程:既是人本身的现代化过程,又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代化过程。这已是一种全 球性共识,此不赘言。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人具备认识周围事物能力,他时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化的人呢?从国外来看,迄今为止,在研究“什么是‘现代化的人’”方面提出了较全面的理论概括的,我们认为当首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关于“现代化的人”的分析模型理论。该中 心认为,“现代化的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内容:(一)愿意接受新事物,思 想上较倾向于革新和变化;(二)乐于发表见解;(三)时间观念较强;(四)对人本身的能 力较有信心;(五)计划性较强;(六)普遍的信任感;(七)信奉并且愿意遵循“公平待人 ”的原则;(八)对新式的教育感兴趣;(九)比较尊重他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既是牵动亿万人心的一项充满激情的伟业,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客观逻辑的历史总体性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培育和完善,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全面的理性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和开放得此强力推进,更呈现出全面运作,重点突破的勃兴态势。我们既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又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事业迫切要求具有现代意识的新人。依笔者之见,从我国国情看,这种人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充满必胜信心,支持并勇于参与改革;二是思想开放,勇于向传统和陈旧的思想观念挑战;三是不安于现状,立足现实,改变现状,并能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乐于接受新的甚至异己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实践经验;四是守时、惜时,办事讲求实效;五是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六是不嫉妒,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信;七是富同情心,乐于助人。所有这些,都代表了现代人性的最新趋向。

市场经济的人性假设理论与现代化观念对人的内在要求在价值目标内容上的根本一致 性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是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直接契机。反 过来讲,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又必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牵引和推动。因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双向的实践建构过程:一方面,市场 经济的全面运作,将使现代化观念对人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具体和完善;另一方面,人 的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反过来又会对市场的更加理性化、规范化发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合理性内蕴,参照现代化理论所提供的有关“现代化的人”的观念模型,我们不难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其实践主体——当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主体性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要求的基本轮廓。

对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有其科学论断及远见卓识:没有姓“资”姓“社”之分,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搞。但是,客观地讲,从资本主义社会引进市场经济,却并非是一个盲目的过程。这里,不仅有一个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问题,而且还有 同现实的人相结合的问题,即它在实践中逐步创造并形成了一套有关现代人的设计。由 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商品化货币关系表现出来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对社会及人的发展表现出积极效应或正面作用,又会对之产生消极效 应或负面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也是这样,结合得好,可以促进 人的现代化,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并引发及重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性 的沦丧、意义世界的失落以及人的异化等覆辙。因此,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警示的那 样:“现代化”并非全盘“西化”。同样,国民的现代化素质也绝对不能靠引进获得。

当此之时,每一个置身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人,都必须自觉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实践之中,努力锻造出与这种体制相适应的能力素质与观念心态。具体地说,他(她)必须成为这样一种新人——他的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人格、心智状况、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成为适应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精神动力。展开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由传统人向现代化的人的变迁中,要求其树立的新观 念的特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独立性特质。即个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 要求,所具有的自主自立意识和能力价值本位观念意识;(二)竞争性特质。这是个体在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所必须具有的平等拼博意识和竞争自强观念;(三)创造性特质。即 个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当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四)团结协作观念。自 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所应当具有的协作愿望、互助精神、平等观念和民 主意识;(五)自律性特质。指个体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所应具有的自 我约束能力和自律精神;(六)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观念。除此以外,还有灵活性特质、 超前性特质以及文明性特质,等等。

显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非常具体而全面的。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文化、高效率的经济,它将促进并最终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而所谓人的现代化,具有最普遍的内涵: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适应现代实践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性。这种现代化,不仅包括人的知识、 技能的现代化。从个人方面讲,是个人文化素质、能力、观念的现代化;而从整个民族 和国家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浩大、复杂、艰难的系统工程,它包 括科学、教育、文化、伦理等整个文化结构的现代化。

比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现代化的要求以及关于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实质,从总体上实际地考察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历史与现状,会发现其所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最广泛的人民性,全国人民是能动的参与主体。因此,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与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和终极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从内涵上讲,所谓民族文化素质,是一个包容性、综合性很强的意识范畴、精神系统,它包括民族精神、民族思想道德、民族心理素质、民族的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民族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是这些素质的融合体和交织体。民族文化素质是主体性和客观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继承性和变异性等的有机统合,它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充满着活力与生机。同时应该看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历史性积淀,民族文化素质还有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的二重性。当然,前者是主要的、本质的,而后者则是次要的、非本质的,需要我们正确地鉴别及辩证地扬弃和改造。

中华民族文化素质中的积极方面、精华部分,是本质的、主导的。这些优秀的民族文 化素质,简要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屈”,抗击强暴、反击侵略的民族气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民本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责任感;“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和探索真理和理想的精神;“天下为公”的世界 大同思想;“有容乃大”的豁达胸怀;自尊自信、自力更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的独立品格和奋斗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贵于职守、献身事业的忘我精神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相濡以沫,同舟共济,顾全大局的人伦规范和整体观念;勤劳 勇敢、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美品德;“广被以文化,吸收其文化”的对外来文化的 积极态度和宽广胸襟等。除此之外,还有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物质文明创造中的 卓越贡献和经验积累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应该而且必 须加以继承、改造并使之转化为社会行为的物质力量。

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素质中,也有不少糟粕和薄弱环节,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如不加以清除和克服,其阻碍、拖延甚至是反动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这些糟粕性因素亦自成体系、不容忽视。如“朕即天下”、“小国之君”的帝王专制思想;等级森严、官高禄厚的官本位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愚忠愚教封建观念;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轻视商利的“清高”思想;“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的个人主义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的不思进取、消极无为的没落精神状态;还有门户之见,帮派思想,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文人相轻,等等。更由于多年来我们所实行的少数人拍板决策,多数人服从照办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一大二公”的制度,使这种体制下的个人失却个独立性,形成了只知向上伸手等靠要,依赖群体吃大锅饭,照本宣科办事,听从口令迈步走路的依赖习性;而另部分人又只充任群体人格化身的“一言堂”的生活方式,一切都要 求划一、一律、统一,容不得不同的思想、意见、行为方式,等。附着于我们民族有机 体上的所有这些毒瘤,与现代化事业,与国际社会潮流、思想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三、现代化社会主体优良素质的模塑与卓越行为风范的养成方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阶段,新旧交替,两种价值观念激烈碰撞,我国的民族文化素质由于“精神适应性差”,难免出现观念的错位 和茫然。首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失落和变异。一些人只知索取,不图创造和奉献, 另一些人则信奉拜金主义和拜物教,并以此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行。其次,是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沦丧。有些人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 的驱使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攫取金钱和权势,享受豪华奢侈生活为最终目标,心 中全无民族国家观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完全置之脑后,没有起码的社会公德;伦理观 念欠缺,唯利是图,唯钱是命,不择手段。

一个社会要向前发展而不是自甘堕落,就要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而在我国,当“现代化”喊得很响的时候,却出现了知识分子和知识极其严重的贬值现象。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面临的“人”的危机问题,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顺利建立和健康运行,现代化也就不会有较大的发展。如若任其发展,我们不但不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还有沦为“第四世界”、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同时,民族文化素质下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精神支柱和原动力。对此,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早有敏锐觉察,历年来一再明确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时抓,两手都要硬。《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更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美国未来学家托勒曾经指出:21世纪,通往发展和实力的道路已不再是开发、利用原料和人的体力;人的知识才能将成为最高品质的力量;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的智力,谁 赢得时间和智力,谁就能赢得未来。因此,当前,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一项迫切而持久 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切实加强民族文化素质的建设,培养既具有民族优秀传统,又兼容 “世界性公民”特征的具有现代化优异特质的中华民族素质,自觉建构适应市场经济要 求的、具有独立自主个性的现代化新人。人的现代化是主体能力、素质、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交融互摄,我们认为,从当前和长远着眼,做好这项奠基性工程的较为有效 的方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建构优良的主体素质

依据现代“人学价值论”关于人的素质问题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认为,健康的主体社会意识,良好的主体心理素质以及卓越的主体创造性能力正是现代化人的主体素质建构的三项主要指标。

主体社会意识的建构主要可分三个层面:(一)需求意识结构。首先,需要调节主体需要的期望值,建构合理的需求意识,使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同步,成为推动这一 实践的内在动力;其次,必须建立合理的社会利益体系,以促成合理的需求意识的形成 。(二)责任意识建构。首要的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责任意识,即社会责任意识。激发 主体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关心和参与,把对社会规律 的认识和自身的使命意识结合起来,从而确立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三)竞争意识建构 。良好的社会主体竞争意识来自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必须是使个体之间能够 分出高低优劣的结构,还必须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构造。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 无论谁都不能一劳永逸地保持绝对优势地位。

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它涉及到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和个性,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是对原有旧体制形式的否定,更是对人们心理素质的考验。在提高和建构社会主体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当前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是要求人们在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的过程中,通过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认知品质。主要的是注意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势。从当前来看,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就必须养成一种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唯物辩证精神,运用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其二是要求人们在树立艰苦奋斗思想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当前,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敢不敢尝试,即有没有冲劲;怕不怕困难,即有没有干劲;经不经得起失败,有没有韧劲。意志品质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各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对自身培养锻炼的要求不同。在当今中国,要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品质,就应该以极大的勇气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考验。

其三是要求人们积极参与改革,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优化个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人的个性特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必须敏锐地洞察时代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个性结构,以巨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坚决与传统观念决裂,彻底抛弃自己 个性中的消极落伍成份。

主体能力建构是主体素质建构中的核心部分。对此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衡量人的能力素质状况的可行性目标和尺度。主体能力素质的提高最终都必须而且可以归结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理想目标中去,它是对工业社会旧式分工那“个人片面性”的扬弃。这种“全面发展”的能力素质的塑造,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心理结构层面。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发展,使人的认知、意志、情感结构协调优化,促使人的整个心智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二,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统一层面。通过合理适宜的身体活动和训练,使人的心理结构得到生理的支持和推动,并由此造成整个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三,社会历史背景层面。通过与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运转机制,使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从而解决“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矛盾。二是在增加教育投资的基础上, 更新教育观念和改变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方式的核心是改善学习环境、优化信息机制、重构学习主体。其着眼点是塑造潜质,挖掘潜能,开启智慧,发挥创造,弘扬个性,协调群体。现代教育这种全面性为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和建构提供了全面的、深厚的基础。具体说来,一方面,现代教育通过广泛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尤其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科学成果,大大改善了主体能力建构的方式。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现代科学理论的系统教育,强化了人的主体能力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教育环境,直接唤醒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意识,并为他们主体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创造出一种以平 等、开放的心态来探索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精神氛围。

综上,现代教育使教育对象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主体素质能力,能够有效地在一般社会中发挥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育主体向现代化主体的转化。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配合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对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

(二)树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要形成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必须做到“五破五立”。一是破唯上、唯心、唯书的思维方式,确立唯实求是的思维方式;二是破除和变革静止的思维方式,树立动态的思维方式;三是抛弃孤立的、单向的思维方式,树立联系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四是破传统、守旧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求新的思维方式;五是改变一维的单线的思维方式,树立多维的复合的思维方式。

(三)确立现代化的行为方式

中华民族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行为方式乃孔夫子所说的“仍旧贵,如之何?何必改作?”包括“安天乐命”的“豁达”,“不违如愚”的“诚敬”,“奉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的“睿智”,“不为祸始,不为福先”的“明哲”,乃至“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锅饭,讲门第,讲世系、序尊卑、明贵贱的势利眼,等等。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人的行为方式:(一)必须是进取的,这就要扫除那宁蜷伏堕落而不思进取的恶劣根性;(二)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这就要改变那“无作聪明乱旧章”的古老戒律;(三)必须是富于远见和战略眼光的,在个人生活和公众生活中趋向制订长期计划,这就要反对小生产者的目光短浅,只要“当下一念清明”而不用想到未来的“觉解”;(四)必须是讲求效率的,以有力地应付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国际生活的快节奏,这就要揭下人们心中那一幅挂了几千年的“说话迟钝、行路厚重”的圣贤画像;(五)必须是豪放的、开拓的,这就要反对那传统的“终日朝乾文惕”、“战战兢兢”的“君子风度”,等等,树立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气魄恢弘、气宇轩昂的行为风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而深刻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及文化合理性的有机统一,而且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建立,与理想的、一切按市场理性运作的健康形态的现代市场经济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塑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备、科学、规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 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收稿日期:2004-03-05

标签:;  ;  ;  ;  ;  ;  ;  ;  ;  ;  ;  ;  ;  ;  

市场经济的价值合理性与人的现代化的新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