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正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国家也对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我校提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绘图;综合能力培养
1上好第一堂课
绘图基础第一节课至关重要,要在第一节课中让学生意识到到课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强调课程的重要性.绘图基础是规划界的技术语言,是学习其它规划课程的必备基础,也是今后规划工作的基本功.其次,讲解学习方法,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观察日常所见的规划选址、布局及尺度的习惯,在观察中总结、思考,并用绘图的技能记下来,这样既可以积累个人的素材库,又可以培养规划工作的专业素养.最后,讲解课程体系,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了解该课程的专业定位、主要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等.
2培养实地调查能力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成立规划编制小组,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技术培训。学生按要求准备相应的调查表格、问卷、图纸资料。规划小组设计人员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筑质量等情况,全面收集规划设计基础资料,了解乡镇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3色彩艺术性设计
马克思认为色彩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图的艺术性表达。地图色彩除了提升地图美感外,还承担符号的功能,需要根据地图性质、内容、色彩的象征性慎重用色。地图用色需要从全局出发,不同要素、不同层级间需要有绿叶红花之感,相互映衬。从色彩三属性上看,色相区分类别,纯度提高美感,明度增强空间感,需要根据色彩三属性合理选择规划地图符号用色。从地图性质出发,规划地图相较于普通地图,其用色要更加大胆、饱和、对比强烈。从规划图件自身特点上看,需要通过色彩三属性的对比,区分规划专题、基础底图视觉层面,将规划专题处于第一视觉层面,基础底图退居底层视觉层面,给人以清晰易读的感觉。通过色彩三属性的调和,使专题要素间更加和谐。总之,运用美的规律来使规划图件更加和谐美观,形成自身特色。
4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以实际规划案例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分析大比例尺地形图和规划资料;研究自然、社会、经济、建设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相应对策。镇域规划应当以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为编制依据,从区域角度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镇村体系、镇村建设用地规模和规划区范围,对镇域范围内的工矿企业、村庄居民点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整体安排。同时,提出镇区规划发展方向,进行建设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5强化制图专业技能
绘图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地质学基础、气象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土木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学习,重点掌握城乡规划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动植物条件、土壤条件等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城乡规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等。通过对地图,尤其使GIS动态模拟技术,使城乡规划区域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态势的三维动态模拟,能够对城乡规划区域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并为最终的城乡规划设计(创新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培养绘图表现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基础资料为实验数据,各规划设计小组运用CAD软件完成相关图纸,与文本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成果。乡镇总体规划主要图纸包括区域位置分析图、镇域现状分析图、镇域规划图、镇村体系规划图、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图、镇区现状分析图、镇区用地布局规划图、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图、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7符号艺术性设计
地图上点状、线状及面状符号是显示地图肌理美的主要方面。点状符号主要强化图面节奏感,其设计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尺寸及密度,使图面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符号类型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地图内容、地图功能合理选择具象符号或抽象符号,还要强调符号的逻辑性及系统性设计。线状符号则强调韵律感,直线刚劲、曲线优美、细线精致、粗线粗犷,设计时需粗、细线并用,呈现刚柔并济之美。面状符号则主要做好颜色、密度、纹理等的设计。另外细节彰显品质,可有意增加羽化、阴影、立体化、透明度、渐变等细节设计,进一步提升地图美感。以上是从微观层面分别阐述点、线、面状符号的美观设计,在设计整幅地图时,还需要在宏观层面构建意象地图,运用美的规律统筹设计点、线、面间的关系。
8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教材中绘图规范的相关内容较为抽象,仅凭教师课堂的讲解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针对每一个实验任务给学生真切地看到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目标明确地进行练习.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分任务进行实践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时任课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辅导,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掌握识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以及快题设计的表达能力.
9透视图画法
透视图是规划成果表现最直观的方式,特别是快题设计,是其画龙点睛之笔,更是最能显示学生表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该模块的增加必不可少.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透视原理和透视图种类的基础上,掌握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及鸟瞰图的绘制技能.
10培养语言汇报能力
实际工作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完成后,需要专家论证会评审过程。参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工作模式,教师要求各小组总结汇报本组工作内容,完成一个PPT,由小组长向所有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在此过程中,每组学生均看到其他组成果内容的优点与缺点,也知道了本组成果内容的优点与缺点,达到了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此过程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往届毕业生信息反馈来看,经过实践课程系统训练的学生到了工作单位,适应能力强,能迅速适应单位实际项目工作,半年的试用期会提前结束;从社会单位信息反馈来看,单位愿意聘用知识领会快、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对此类型人才满意度较高,毕竟为单位节约了人力资源培养成本。
结语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人文专业的专业背景、绘图基础的课程定位及当代人才培养需求等角度出发,对绘图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一些改革和探索.通过这些改革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当前知识讲授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对开设绘图基础课程的高等院校的实际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由于人文专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何使得绘图基础课程完全适应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如何再进一步进行教学的完善,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立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17,(02):86-87.
[2]于宁.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J].高师理科学刊,2014,(9):117-120.
[3]刘喜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1):88-91.
[4]张守忠.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5):247-250.
论文作者:岑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学生论文; 地图论文; 基础论文; 符号论文; 课程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专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