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与合作信息搜索_图书馆论文

信息查寻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与合作式信息查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活动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作是人类的一种常见并且重要的行为。通过合作,人们可以完成个体难以单独实现的任务或提高效率、扩大活动范围。在信息查寻活动中,合作或协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在传统图书馆中,个体用户普遍存在寻求图书馆员帮助、同其他用户合作查找馆藏文献以及分享其他用户的查找结果等行为[1~3]。但信息查寻以及情报检索的理论研究与系统设计一直针对于个体用户的情报需求及其检索和查寻行为,而忽视了用户之间事实存在的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和合作查找信息的行为。不过,国外计算机研究领域已经注意到组织内的合作行为,开始对计算机系统模拟和实现人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查寻合作行为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活跃的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研究领域[4]。他们将研究注意力从单用户转移到多用户,考察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为传统以单用户为核心的情报检索研究及系统设计提供了借鉴,形成了情报检索研究及系统设计中新的领域[5]。

1 情报查询的社会本性

纵览20世纪90年代以前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领域的相关文献,绝大多数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研究和工作是以单用户为核心的,解决他们检索和查寻信息及传递信息的问题。大多数情报检索系统也是为单用户设计的,从而忽视了用户之间存在的社会意识(Social Awareness)和相互作用[6]。实质上,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是一个社会过程。虽然信息查寻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信息查寻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如特定的群体、机构以及社会,在这些环境中,个体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例如,Root等[7]注意到软件工程师喜欢围着咖啡桌讨论他们的工作,希望能从同事那里得到建议。在Wilson[8]提出的信息查寻模型中,他人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通过对传统图书馆的研究,情报检索学者发现在传统图书馆中,合作检索情报、合作构造情报检索式以及合作浏览(Collaborative Browsing)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9]。

这揭示出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中的一个悖论:一方面,情报检索的研究和系统开发集中于单用户,另一方面有关人类行为的研究揭示出,无论在研究机构、图书馆、商业机构或其他环境中,信息经常是被共享的,查找信息的活动也经常是合作的。因此,仅注意个体的独立特性而忽略其社会特性,将无法全面和确切理解人类真实的信息活动。

2 信息查寻理论中的有关信息查寻合作行为的研究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信息查寻相关研究中,人的查寻行为和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在M.Hancock-Beaulieu[10]提出的情报查寻活动模型中,不包含其他用户和图书馆员(图1)。这个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单用户模型,在以前的研究中也有类似或相同的看法和观点[11-14]。

图1 情报查寻活动

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在信息查寻过程中合作行为的存在,图书馆社会场所的属性也被广泛承认[15-17]。Ackerman承认信息查寻者在信息查寻过程中可从其社会关系中获益。研究者对其他用户对于信息查寻者的作用和影响也有论述。Taylor[18]发现在检索过程的开始阶段,查寻者要在向同事咨询和讨论以及到图书馆和情报中心查找情报之间作出选择。在Wilson提出的信息查寻模型中,他人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情报源[8]。Kuhlthau在对高中生的研究中揭示[19],在信息查找过程中的“选择(selection)”阶段,典型的行为是与其他人商量。Sheperd[20]发现在信息查寻早期,信息查寻者经常向同事咨询以获得参考文献。在文献[21]中,同事被认为是很有价值的过滤器,他们可指出哪些文献是最有用的。Michael B.Twidale研究了在图书馆及信息查寻过程中的合作行为[22]。他认为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必须承认和支持用户间的合作型关系。Twidale提出合作包括共享信息查找结果和查找过程两方面,认为用户也可能向他人查询。所以,Levy和Marshall[16]总结说:对于信息查寻系统来说,支持交流和合作同支持信息查寻活动一样重要,……实际上,支持后者必须要支持前者。

尽管如此,研究者对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活动的合作行为的研究仅停留在描述层次上,长期以来尚未开展深入的研究,未在情报系统构建中进行充分支持信息查寻合作行为特征的尝试。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情报检索的理论与实践长期坚持以系统为中心,另一方面是受计算机技术(如计算机通讯技术、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发展状况的制约。

但近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在信息查寻与情报检索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在情报检索研究领域,情报系统设计正表现出从以系统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趋势[19,23~25]。以用户为中心的情报检索范式重视用户在情报检索活动中的认知状况、用户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以及用户情报检索活动中的社会情景作用,认识到在信息查寻活动中,用户对信息源的选择很广泛,往往表现为一种随机的、反应性的、无计划的“浏览”行为[12,26]。二是支持在异源性、分布式和开放式虚拟信息空间(如Web、数字图书馆等)中的网络信息查寻活动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查寻是情报学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指出,网络信息查寻的结果存在着查寻结果相关性差、查寻结果过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信息查寻的质量。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之间相互隔绝,无法了解他人的情况,失去了在传统情报检索环境下可能得到的来自他人的指导与帮助。因而,研究信息合作查寻系统、进行网络信息合作过滤有着其现实必要性[27]。

所以,有了技术进步的支撑,近几年来在信息查寻和情报检索领域有关信息查寻合作行为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实践中也形成了诸如合作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概念空间(concept spaces)等基于Web等虚拟空间的系统,以及组织记忆等解决组织内信息查寻合作问题的系统。在传统图书馆领域,也出现了像ARIADNE这样的系统[22]。ARIADNE通过提示其他用户活动、视觉化被浏览的信息和数据,以及在浏览过程中提供更有效的交流支持等手段,支持图书馆公共联机目录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合作。同时,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关在数字图书馆中支持用户与馆员之间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用户信息查寻的社会场景以及合作式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也开始出现。

3 信息查寻合作行为的表现

3.1 合作行为的划分

CSCW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图书馆和情报科学。这一领域主要是研究团体工作的本质以及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支持和加强人相互之间的活动[28]。CSCW的根源可追溯至Vannevar Bush所提出的“智能放大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多用户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出现,CSCW才逐渐走向应用[29]。

从信息流的角度,CSCW依照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人之间的合作或协作行为进行了划分:在同一地点(co-located)的交流与协作以及不同地点(remote)的交流与协作,共时(synchronous)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历时(asynchronous)的交流与协作。这包括了四种活动:同时、同地,同时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同一地点,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Michael B.Twidale等[22]根据上述方法,对发生在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了划分(图2)。

图2 图书馆行为划分

上述划分,对于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支持信息查寻合作行为有相当意义。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同时、同地的,异时、异地的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在物理环境中并不明显,但数字信息环境中的时空分离,可使我们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充分考虑支持和实现异时、异地的合作行为。

另外,根据信息查寻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还可将合作分为基于查寻过程的合作行为以及基于查寻结果的合作行为。前者包括合作选择信息源、确定查寻策略、构造检索式等,后者主要包括交流、共享和推荐有关查寻结果等。相应,合作查寻支持系统可分为基于查寻结果的,如推荐系统(Recommendation System)、注释和评价系统(Snnotation and Rating System),以及基于查寻过程的,如合作浏览系统(Collaborative Browsing System)、查寻可视化系统(Search-visualising System)。前者总称为合作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后者总称为合作浏览(Collaborative Browsing)。

3.2 传统图书馆场景中的合作行为

Michael B.Twidale等[22]对发生在传统图书馆场景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用户和馆员之间的合作行为;(2)馆员之间的合作行为;(3)用户间的合作行为。第一种情况中最典型的就是参考咨询,图书馆学家已进行过详尽的研究。参考咨询是共时、共地的合作行为,现在要把它扩展到历时的模式。对馆员之间的合作研究不多,Twidale认为应在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用户之间的合作,在传统图书馆中很不被重视,数字图书馆研究人员则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Twidale等调查发现,用户之间的合作行为包括联合查找、协作查找、询问等。通过对这些传统图书馆场景中合作行为的研究,Twidale等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去,并在英国Lancaster大学建立了ARIADNE系统。

4 合作查寻支持系统建设的进展

如前所述,我们可将合作查寻支持系统分为合作过滤和合作浏览两大类。这两个领域均在实践中取得很大进展。

4.1 合作过滤

据文献[30],合作过滤的概念最早出现于Xerox PARC的Information Tapestry项目[31]。合作过滤是基于查寻结果的合作系统。在传统情报检索系统中,成功的检索结果无法提供给其他具有相似信息需求的用户,以便其他用户能从以往的检索结果中获益。合作过滤系统保留检索结果,并通过评价、注释、推荐等用户行为,达到群体获益的作用。合作过滤系统包括个体推荐、群体推荐、相似查寻、注释、评价等系统类型。

Tapestry是最早的合作过滤系统,它允许用户对系统中的文献加入注释或注解,其他用户不仅可根据内容检索文献,也可根据用户的注释进行检索。用户注释包括“喜爱”、“讨厌”等,以此表明对文献内容与价值的判断。Rsnick等[32]开发的GroupLens系统,是用于新闻组中合作过滤的注释系统。Ginsburg[33]开发的Annotate系统,用于Intranet中的信息查寻合作过滤,支持三种注释形式:自由文本格式的表单、定量评价以及发表该注释的详细解释。Maltz描述了过滤用户新闻组的系统,将用户发现的有用文献在系统中揭示出来。

4.2 合作浏览

合作浏览主要基于查寻过程,其系统开发的思路正如Ulm大学的CoBrow研究开发人员所称:如果某个人正浏览WWW信息,很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的人也在浏览信息,但这些人相互之间并不知晓[34]。合作浏览系统提供了这些用户相互交流的机会。CoBrow是开发较早、研究比较深入的合作浏览系统。ARIADNE系统支持图书馆中用户间的合作浏览行为,在ARIADNE浏览器中通过提供其他用户活动的信息和数据,以及在浏览过程中更有效的交流支持等手段,支持合作浏览中的合作学习过程。

4.3 商业合作查寻工具

在商业应用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支持合作查寻行为的软件工具。如,“Blaze”(www.speeditup.com)开发了能保存浏览器书签(bookmarks)以及查寻结果的软件系统。WiseWire(www.wisewire.com)软件储存了用户的查寻行为,并使用被称为“adaptive collaboration”的技术发现其他用户的当前浏览行为,跟随其他用户在网络中冲浪,这被称为“你得即我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I See)”。

5 合作查寻研究的今后发展

对于合作查寻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开始考虑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信息查寻活动中的社会情景与合作行为,但有很多问题还缺乏研究。如:(1)合作检索式的构造以及合作检索式对查寻过程和结果的影响;(2)在不同信息环境下的合作查寻的特征与机制研究,如机构内部环境、数字图书馆环境、Web环境等各种环境中信息查寻合作的表现形式和合作机制有所不同,需进一步研究;(3)工作团队信息查寻与信息收集的特征,以及合作查寻与独立查寻结果间的比较;(4)合作查寻系统的评价;等等。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Web、数字图书馆等开放性信息空间中的合作过滤和合作浏览问题;二是组织机构内的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问题。前者为情报学家所关注,而后者更多地是与知识管理等范畴相联系,将受到知识管理、组织行为等领域专家的重视。

标签:;  ;  

信息搜索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与合作信息搜索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