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与探索论文_谭义君

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与探索论文_谭义君

山东省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谭义君 252300

摘 要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个人生存的需要,而且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将分析目前中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现状,进一步阐释培养中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依据,再谈谈我们实践基地在这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 : 实践基地 培养 自理生活能力 理论探索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家庭名副其实的“小皇上”、“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烧过一次饭、洗过一次衣、叠过一次被子,甚至最基本的洗脸、穿衣等都由长辈们代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何等程度,离开父母几乎难以生存。有媒体报道,有的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由母亲来洗;一位母亲为上大学的儿子坐飞机送馄饨,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大学生的这些问题也是家长长期溺爱,致使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得不到培养与锻炼造成的。这些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此见怪不怪,十分麻木,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对以上问题,我作为担负着培养学生生活能力重任的教师,是十分忧虑的,对此问题也进行过理论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也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

一、培养中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依据

之一,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主自理是把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段。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之二,动物世界启示我们——人的自理能力是能够培养的。鹰怎样才学会飞翔?当小鹰将要学飞的时候,由于胆怯缺乏自信,迟迟不愿离开巢穴去翱翔蓝天,老鹰则扇动着它那硕大的翅膀将其驱出巢穴,有的小鹰很可能就掉下去丧命。随之,老鹰就会把小鹰带到一片悬崖上,还未等小鹰站稳便一下子把它推下去。小鹰为了活命,只好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可是小鹰总是飞出不远,就跌入山涧。老鹰便将它们抓上来 ,再重新进行练习。就这样,小鹰在吃尽苦头后,终于学会了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就是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看起来血亲之间残酷无情,但这其中自有他的合理性。如不这样,他们将难以生存,甚至连物种的延续都是困难的。

当然,动物与我们人类不能与同日而语,但人要在社会上有一席立足之地,能实现个人价值,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也必须学会自立,最起码是自立、独立地生活。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打理”不好的人,又何谈为社会做贡献,道理就这么简单。

二、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自理生活能力

现在,中小学生青少年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特殊平台,在基地,学生不仅得到生活上的指导,而且也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在这里,可以克服家庭对孩子生活教育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学生在原学校生活教育的缺失,自理生活能力将在这里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做好生活指导,让学生学会自理

中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为5天,就是说,学生要在这期间离开父母、离开家庭,与同学、教师吃住在一起,完成综合实践课程。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如,上好入校实践活动课——内务整理,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内务整理课上,要求学生进入宿舍,我让新生运用“压、折、挤、掏”等基本动作完成了从“棉被”到“豆腐块”的转变。叠被子还可利用到中小学生在数学课里都已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性质,图形的对等、对折、重合等概念,在学习整理内务如叠被子的活动中,就能用得上这样的知识,而且极有兴趣。整理被子的方法有“横三竖四”、“横四竖四”,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将学过的几何知识运用到整理内务上。同时,教师还详细讲解并示范毛巾、杯子、脸盆、鞋子等日常用品以及衣服、背包等的摆放位置和方法,同时提出地面清洁、宿舍卫生标准。大家亲眼看到自己凌乱的宿舍整理得干净整洁,心里除了惊讶,就是兴奋。照此下去,每天都是如此的训练,这种技能就学到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学会保持与巩固。

(二)让学生融入团队,学会担当

责任感是学会自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就永远不会自理,不会自立,永远依附于他人。在实践基地里,我们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效仿部队模式,重新编班,民主选出班长、宿舍长。在团队中,每个人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三)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可以说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的能力却在下降。一部分中小学生只要遇到挫折,常常成为了生活的弱者,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麻木不仁、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绝望轻生。为此,在综合实践基地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游戏活动。

情景一: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地掷球课上,我让所有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而在圆圈的某处却出现了两处断痕,其中一位女同学,她不愿意与身边的男同学拉手,同时也不愿意与身边的女同学拉手,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更不愿意与她的同学们进行合作。

情景二: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当班主任,让同学们走一个叫大脚鞋(有轨电车)”的项目,由于该项目锻炼的是同学们的协调能力、协作能力。走了几次以后,仍没能向前走动,这时有些同学就开始相互抱怨,出现了相互不能合作的现象,更有甚者跑到一边去哭泣,不再参加后面所有项目的训练。

从这两个小小的现象当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心理还是很脆弱的,甚至说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而我们的学生们平常在学校里主要以学习为主,很少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当然我们的老师有时也很难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实践基地正是为学生搭建了这方面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里学到的生活自理能力,将在原学校或走向社会受益终生。

论文作者:谭义君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与探索论文_谭义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