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社区新治理-从《新农治》理解当代中国农村论文

新时代新社区新治理-从《新农治》理解当代中国农村论文

新时代新社区新治理
——从《新农治》理解当代中国农村

●袁方成 李琰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步推进,我国的城乡治理已经步入了新时代。社区是社会的微观细胞单元,农村社区作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和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社区治理是城乡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乡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指出要把农村社区建设成“社会生活共同体”。2017年《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指出,要在党的领导下,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强化组织保障,从而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意味着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直接体现在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层面上。一方面,城乡社会日益走向开放与流动,城乡社会结构及基础在实践中发生着实质性变革,各种不平衡要素逐渐显现,如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区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发展不平衡,各地居民生活条件不平衡等,这些都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阻滞;另一方面,城乡社区建设过程中,不少地方治理基础薄弱、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动力不足、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方式单一,如城乡居民在有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方面仍有明显差距,外来人员难以真正融入本地社区、无法有效参与当地的社区管理实践等。此外,社区集体经济力量弱化、管理服务功能弱化也会制约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进程,影响农村居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愿景。

如何在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下、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曲阜师范大学李增元教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简称《新农治》)一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考虑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各地的基础条件、发展难题及实现目标不同,该书选取了农业型、非农业型及工商型三类农村社区作为分析样本,比较分析了这三类地区农村治理改革的背景及动力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治理改革实践做法、新型组织体系及治理参与主体、新型治理机制等方面,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推动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及现代化发展等诸多问题。

采用VSC-HVDC并网的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振荡特性//陈宝平,林涛,陈汝斯,郭紫昱,盛逸标,徐遐龄//(22):44

三类农村社区中,农业型农村社区、非农业型农村社区的村庄建制以中心村辐射型为主,鼓励村民合村并居,分散居住,并采用村企联建型、园村带动型等多种建制模式,呈现“多村一社区”以及现代“大型社区”的状态。这种建制模式加强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结,村企联建更是帮助解决了农村人口就业、居住问题,实现了农民增收。工商型农村社区的建制模式最接近城市社区,虽然采用的也是合村并居型社区建制模式,但其特点在于使居民集中搬迁居住,进一步打造“城乡一体型”新型农村社区,形成规模化大社区,这样更便于治理与提供服务。

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动力机制所具备的共性,是把改革重点放到重服务、强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及维护稳定等方面上来了。但由于各地社会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现代化发展阶段与任务不同,各类农村社区的逻辑起点及侧重点不同,目前国内各地区的农村社区发展是不平衡的。《新农治》通过横向比较三个类型农村社区在模式、结构、机制上的不同,纵向比较三个类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差别,阐述了现代化背景下各类农村社区的创新点。

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过程中,新的组织体系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领导体系、管理组织体系以及自治体系的创新发展,为新型农村社区各个组织正常运行提供体系支撑。同时,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也是党组织、村委会以及村级自治组织探索定位与分工的过程。在区域化党建下的社区自治体系及多层次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三类社区组织建立区域化党委组织体系,能增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能力;构建由多个村庄合并成立的社区自治体系,能创新多层次、网格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基层自治能力;积极构建社区居民自治体系,能提升居民政治觉悟、激发居民政治参与意识。在体系重构的过程中,依据领导者、管理者、参与者三种政治身份差别,重新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的三大组织体系,能充分调动基层治理组织的积极性,打破原始状态下村“两委”包揽村务、村民冷眼旁观的局面,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绩效。

这三类社区均依据社区建制情况形成“公共服务圈”,采用“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的治理模式。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另外专业社工介入社区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共事务治理绩效,扩大了居民参与范围,拓宽了居民参与途径。“公共服务圈”的建立与扩展,使得农村居民的公共人身份得到重视。居民被鼓励和动员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并提出自身诉求,再由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服务,保证居民诉求得到有效满足。这三种新的治理模式,均结合社区自身的建制情况、现有的基础设施、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扩大了居民参与,也增强了社会、政府、社区、居民间的合作。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要从结构、体系、机制三方面进行完善。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的新治理,即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及其代表政府为推动社会变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努力尝试,试图在社会变革中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民个体逐步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现真正的“人的现代化”。其中,农村社区的深入转型是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就需要现代化的治理理念与治理路径作为理论支撑与保障,从而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5)给水泵汽轮机:后轴封结合面,排汽缸中分面法兰,人孔门;排汽管道各结合面法兰,人孔门、防爆门,波形补偿器,排汽蝶阀及旁路阀;喷水减温管路阀门。

《新农治》为我们理解当下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全面转型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文本经验,为新时代新社区的新治理提供了较具启发性的思路和建议。农村社区治理在新模式、新体系和新机制的作用下,需要相互关联、协同运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村社区平衡而充分的发展。应当将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意愿表达相结合,重点关注农村社区治理改革的利益最密切相关者——农村社区居民,深入分析他们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其治理的实际感受、愿景及利益诉求等,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做”,以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提升居民生活满足感。

1132 Interference effect of lentiviral mediated shRNA on expression of MYH14 gene in rat Schwann cells RSC96

社区治理机制的创新,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推动力。社区选举、社区公共议决、社区事务办理、社区财务运行、社区集体经济这五大机制,是治理新型社区必不可少的条件。新型农村社区的选举机制是社区干部“双轨制”,社区内党政干部采取“任命制”原则,村级干部采取“民主选举制”原则。“双轨制”的运行,是平衡政府意愿与居民意愿的一大创新,是政治民主的体现。此外,社区公共议决机制在将社务、村务分类开展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强调推动多元参与与分层民主协商,拓展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议决结果更加民主。社区事务办理由印章改制向印章分授的转变,使得居民事务可以同城办理,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省了办事时间,为居民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社区财务运行实行村、社财务双轨制运行,村庄的财务受社区的监督,但不受其干涉,以此提高村级财务运行效率。社区集体经济的创新点,在于实施政经分离基础上的集体经济股份制及市场化运作,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实施现代化经营体系,较为清晰地界定了原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了产权关系。社区治理机制的民主化、社会化大大增加了居民自主表达意愿的机会,扩大了民主参与的途径,同时也理清了各组织间的权责关系,提升了社区组织的运行效率。

洋葱属于百合科葱属类植物,又被成为圆葱。其糖类、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含量都非常丰富,在我国的南北方都有广泛的种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也随着上升。为了更好的达到提升洋葱品质到无公害标准的目标,对洋葱的无公害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现代社区治理需要融合。现代社区开放性与异质性增强,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融合治理,如接纳包容新流入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激发他们主动融入社区的热情及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其次,现代社区治理需要协商民主、协同合作。现代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应当秉持协商治理的理念,建立起上下联动和多元参与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由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自由表达主体意愿。再次,应当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与社区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后,现代社区治理需要良法善治。要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各项正当利益需求、公民权利、合法利益、公民身份,尊重居民意愿、维护居民利益、依法治理、治理有效,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在城乡一体化与社会有机融合的发展机制驱动下,要进一步遵守传承乡村文化,满足生态坏境的内在要求,创建分类引导与多轨治理并举的治理模式,展开基础性的制度体系改革,使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服务与居民“自下而上”的实效参与相结合,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系统化、整体化。此外,要通过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治理工具的充分运用,进一步增强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能力。

简言之,现代农村社区治理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路径。应充分发挥民众及社会的主动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稳定而良好的社会秩序,使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新时代新社区新治理的目标和归依所在。

(作者分别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黎恋

标签:;  ;  ;  ;  ;  ;  ;  

新时代新社区新治理-从《新农治》理解当代中国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