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何龙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气虚血瘀型中风且出现后遗症患者的治疗当中,温针灸的具体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分别给予其电针治疗与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且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在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来说,让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关键词:中风;气虚血瘀;温针灸;后遗症;疗效;电针

中风在临床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伴随相关因素的影响,中风患者的数量目前出现增多,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1]。在中医学当中,中风也被称作为卒中,患者患病后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严重影响,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出现持续下降[2]。我院在气虚血瘀型中风且存在后遗症患者的治疗当中,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受到不同的临床反馈,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2017年7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患者当中选择76例气虚血瘀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后遗症且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内容,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面色淡白、半身不遂以及自汗心悸等。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且阅读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在此次研究中,还将以下患者排除:肝肾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晕针患者、癌症患者、其它类型中风后遗症患者。我院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各38例患者。常规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48—72岁,病程1—3年;改良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3岁,病程1—4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后无任何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电针治疗,医生选择患者患侧的内关穴、百会穴、尺泽穴、极泉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足三里穴等,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治疗,在所选穴位连接电针治疗仪进行针刺治疗。医生在每次治疗中留针半小时,患者需要接受1个月治疗。

改良组患者需要接受温针灸治疗,医生选穴应当与常规组患者选穴一致,在所选穴位上用75%乙醇进行消毒,进针之后不动,将1.5cm的长艾卷插在针柄之上,并且将长艾卷点燃,让长艾卷燃烧的热量利用针体传导至患者的穴位。长艾卷烧完之后,医生需要将灰烬清除,每个穴位持续留针半小时,治疗周期与常规组患者相同[3]。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具体效果,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等将其疗效分为无效、改善以及显效,患者治疗总有效为改善+显效。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症状以及个人体征无任何好转迹象,部分患者病情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等出现好转,但是生活仍然无法自理;显效: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肌力至少提高2级。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参考ADL量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日常吃饭、穿衣、上下楼等项目,量表总分为100分,患者分值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言,其量表分值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此次研究的数据处理当中选择SPSS21.0软件包进行操作,若两组患者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在接受比较后显示P<0.05,则可视为存在显著意义,反之则无任何差异。

3.讨论

中风在临床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伴随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以及人们各方面压力的增长,造成中风患者的数量出现了增加[4]。中风患者按照病程可以分为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如果患者的发病时间在半年以上且未能痊愈,即为进入后遗症期,中风后遗症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肢体疼痛、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很多患者还会出现忧郁、痴呆等[5]。在此背景下,为这类患者选择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当中,气虚血瘀型患者最为常见,患者的病理特点为气虚血瘀明显,阻于脉络,导致患者阴阳失衡,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所以,中医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多会选择补气化瘀、通络活血的治疗方式。我院在这类患者的治疗当中选择温针灸方式,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可以益肾健脾,还有明显的疏肝效果,进一步得到化瘀活血的治疗目的。针刺患者的极泉穴、委中穴等可以疏通其肢体经络,加速肢体的气血运行,而针刺患者的血海穴、气海穴则可以活血益气,诸穴合用,可以起到活血逐瘀、益气通络的治疗功效。与此同时,温针灸方式可以将艾灸的热量利用针体传导至患者的穴位当中,这样既可以加强针刺感,也能继发经气,进一步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艾灸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不断提高其身体对于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出现大量的氧自由基,避免患者体内的细胞出现进一步损伤,进一步达到抗氧化与消炎的治疗效果,也能加速患者身体血液循环,这对于患者的治疗而言十分关键。

在此次研究当中,我院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在对比具体指标后可看出,改良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组,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要好于常规组患者。

结语:

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来讲,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都会得到较好改善,这对于患者而言十分关键,该治疗方法可作为此类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会玲.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168.

[2]黄健.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72-73.

[3]贺小卉,张少明.温针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10):2447-2449.

[4]张利红.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82-83.

[5]周玉莲,沈丽,汪娟.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32-33.

论文作者:何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温针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何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