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论文

孟加拉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段 薇a,李 佳a,Mishkat Sharif(林喻贤)b

(云南大学a.外国语学院;b.国际学院,昆明 650500)

摘要: 综述了孟加拉国语言概况,运用Cooper的语言规划理论,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教育规划三个方面梳理了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并分析其特点。研究发现:孟加拉国多民族的“熔炉”文化造就了语言的多元化特点;孟加拉政府立法规定孟加拉语的国语地位,但英语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仍不完善,忽视少数民族语言。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和规划特征,可为我国语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孟加拉国;语言政策;语言规划

一、引言

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71年。它在历史上被英国殖民统治,曾属于印度,亦曾属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当今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孟加拉国更是重要参与者,并起到我国周边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1]。孟加拉国是南亚地缘优势突出的国家,扼守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和南亚,是中国进入南亚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2]。目前,我国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孟加拉国,但在语言政策方面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于语言政策和规划,Haugen在1959年对语言规划进行了界定。1969年Kloss扩展了Haugen对语言规划的定义,并提出了“语料规划”(corpus planning),也就是语言本体,以及“地位规划”(state planning)两个概念。1989年Cooper在此基础上,不仅延展了语言规划的概念,将语言规划定义为“在语言习得、语言结构和功能分配方面,有意地影响他人语言行为”,而且还增加了“教育规划”的概念。根据Cooper的语言政策理论,语言政策或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教育规划三部分。语言的地位规划就是划分语言的功能(如指定国语、官方语言等),确定语言的地位,使得它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语言本体规划则是发展语言的文字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教育规划,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语言教育政策[3],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教学媒介语以及规划本国语言及外语的教育[4]。所以,关于语言政策,Cooper的观点更加全面,范畴更广泛,可以对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进行全面透彻的概括和分析。本文将通过综述孟加拉国的语言概况,依据Cooper的语言政策理论,从语言的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教育规划三方面全面梳理其语言政策,并分析其特点。

二、孟加拉国语言概况

(一)孟加拉国本土语言

孟加拉国土面积不大,共有147 570平方公里,但人口众多,约1.65亿人。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语言状况复杂多样。孟加拉主体民族孟加拉人占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2010年,孟加拉国政府提出了《2010年少数民族制度法案》(Act-2010),并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宣布除孟加拉国主体民族孟加拉人以外的人民为“部落民”和“少数民族”。关于少数民族的数目及其人口的数据是有争议的。1991年的人口普查只确定了29个群体。2001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也缺乏关于土著群体的具体数据。但是《孟加拉国土著人民论坛》声称孟加拉国有45个土著群体,而孟加拉国的大多数民族学家和土著领袖则认为有48个土著群体[5]

孟加拉国绝大部分人使用孟加拉语,作为少数民族的部落民族则讲自己的语言,但孟加拉语依旧是全国通用语。有关全国语言总数未有官方确定的数目,学术界也存在分歧。本文采用美国《民族语》的数据,对孟加拉国各个民族使用的不同语言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孟加拉国使用不同语言人口统计

注:表内数据整理自美国的《民族语》(Ethnologue 2019)

由表1可知,总的来说,孟加拉国的本土语言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印欧语系,使用该语言的人口数量最多,基本上都属于印度-雅利安语支;第二类是汉藏语系,语言数量最多;第三类是南亚语系,语言数量和使用人口数量较少;第四类是达罗毗荼语系,仅有两种语言,使用人口数量也不大。

(二)外来语言

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英语在孟加拉国和其他前英国殖民地一样享有特殊的地位。2016年Hamid指出,英语在孟加拉国是通过英国殖民统治发展起来的。在英国统治时期,虽然英语教育主要是由基督教传教士为传教目的而引入的,许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曾尝试抵制英语,但当英语逐渐成为殖民官僚机构使用的语言时,它成为了社会成员渴望学习的对象。

1.英语

当今的孟加拉国虽然已经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英语却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英语在政府部门、工商业界、知识界、中上层社会和高等院校以及城市地区,均得到广泛使用。为数不少的报刊均有英文版[7]

2.阿拉伯语

式中Q表示渗透介质体积流速,m3/s;K表示材料的渗透系数,m2;A表示测试试样渗流截面面积,m2;μ表示渗透介质在测试温度下的粘性系数,(s·N·m-2);dP/dz表示压力梯度,N/m3。

语言教育和语言教育政策息息相关。孟加拉国从1971年独立至今经历了多达七次的《国家教育政策》(NEP)修订。第一次是在1974年,最后一次是在2010年。对这些政策的研究表明,每一项政策中都包含了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额外重视,均建议将英语纳入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视按时间顺序由弱转强也是显而易见的。2010年的《国家教育政策》提出:诸如孟加拉语、英语、道德科学、孟加拉国研究、数学、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科目列入教学大纲,将作为所有大学教育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该教育政策强调在各级教育中使用英语,把英语作为建立知识型社会的必备语言[11]

孟加拉语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在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有超过2.5亿人使用孟加拉语。除孟加拉国外,孟加拉语还是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的官方语言,印度特里普拉和阿萨姆邦的第二官方语言,在印度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也被广泛使用[7]

1947年英国殖民统治结束时,当时的孟加拉国领土被确立为巴基斯坦统治的两翼之一,称为东巴基斯坦。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统治时的国家语言,在东巴基斯坦不受欢迎,遭到了东巴基斯坦使用孟加拉语人民的抗议。但当今的比哈里语社区、北方邦的穆哈吉尔语和老达卡仍然使用这种语言[7]

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汉语国际推广政策将中文推向了南亚的舞台。近年来,孟加拉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日渐增长,汉语的使用也丰富了孟加拉国的语言系统。现有南北大学和达卡大学孔子学院,以及CRI孟加拉国山度玛丽亚姆机构广播孔子课堂在开设中文课程。中文培训学校也正在兴起[8-9]

4.汉语

孟加拉国各民族的“熔炉”文化造就了语言的多元化特点。长期以来,孟加拉国一直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熔炉。来自缅甸和喜马拉雅山的民族、南亚次大陆和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和入侵的雅利安人早已在这里融合。随着莫卧儿人的到来,来自伊斯兰世界各地的人们逐渐增多,并在此地定居。孟加拉族、众多少数民族、穆斯林和英国殖民时期的各类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文化背后的语言更是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

(一)语言地位规划

3.乌尔都语

根据统计,2013年大约1.62亿人将孟加拉语作为母语。孟加拉语与孟加拉国的民族认同息息相关,这一语言成为鼓舞人心的主要源泉。1952年语言运动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孟加拉国人民,他们团结起来,反对巴基斯坦政府的压迫,最终导致1971年的解放战争,通过这场战争孟加拉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语言运动和独立战争的惨痛经历成为今天孟加拉国爱国主义的教材,2月21日被定为孟加拉国的国家纪念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的第30届大会上宣布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以纪念1952年2月21日为母语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孟加拉国人民的英勇行为[1]。因此,孟加拉语对于孟加拉国人民来说,具有国民性典型意义。

在国家宏观层面,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明确肯定了孟加拉语作为国语和主要官方语言的地位。1972年制定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条规定:孟加拉语为该国的国家语言,由此确定了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宪法》所代表的公开语言政策基本上是一种单一语言,因为它没有提到保护除孟加拉语以外的任何语言,从此取代了在巴基斯坦统治时期的英语官方地位。《宪法》还规定,孟加拉语代表孟加拉民族主义。《宪法》第9条将“孟加拉民族主义”定义为“孟加拉国家的统一和团结,身份认同来自于其语言和文化。在独立战争中,通过团结统一的坚定斗争获得主权和独立,称其为孟加拉民族主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也与孟加拉语有关。《宪法》第23条规定: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提倡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学和艺术,使各阶层人民都有机会为丰富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孟加拉国《宪法》规定了孟加拉语的国语地位,却没有提到英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在该国的地位。国家官方未公开承认英语在国内的作用,虽然目前英语能够为说英语者提供“巨大的经济机会”,讲英语通常和社会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但仅用于上流阶层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中[10]。此外,尽管《宪法》第28条禁止基于种族、宗教和出生地的歧视,但是《宪法》和孟加拉国的其他法律都没有明确承认或保护孟加拉国部落民族及其权利。

(二)语言本体规划

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系印欧语系的最东分支,它形成于10至12世纪梵语文学趋于衰落的时期,是从摩揭陀俗语和梵语演变而来的一种语言,并曾受到巴利语以及一些外来语言的影响。作为拼音文字,孟加拉文采用有所变异的梵文天城体字母书写[5]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立场进行理解历史、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这一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研究过程当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初步呈现,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对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源、动力、过程、趋势的系统阐述,直到《手稿》形成世界历史发展的完整框架体系,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般抽象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完整的发展逻辑。

孟加拉语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公元900年至1400年是古代孟加拉语时期,1400年至1800年是中古孟加拉语时期,而1800年至今则是现代孟加拉语时期。信奉印度教的犀那王朝曾经压制佛教文化和贬抑孟加拉语,到了中古时期,由于文化和艺术的蓬勃发展,孟加拉语逐渐成熟起来。19世纪是孟加拉文艺复兴时期,在社会变革的同时,孟加拉语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类似于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汉语发生的变化。书面语形式趋于与口语一致。雅语演变为俗语,如同文言演变为白话[6]

孟加拉语的词汇多达10万个,其中半数直接来自梵语。因此,孟加拉语是一种以梵语为基础的语言。甚至可以说,早期的孟加拉语和梵语并无太大区别。此外,孟加拉语还有2万余个与梵语同源的本土词汇。通过与异族语言的接触,孟加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它从印地语、阿萨姆语、奥斯特洛亚细亚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借用了大量词汇。在殖民地时期,葡萄牙语、法语、荷兰语和英语均给孟加拉语增添了词汇[6]

就书面语形式而言,孟加拉语在全国是统一的。但一些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方言,例如流行于锡尔赫特、诺阿卡利和吉大港的孟加拉语就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语言教育规划

伊斯兰教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宗教,穆斯林约占人口总数的88%[1]。阿拉伯语是穆斯林的宗教语言。在许多穆斯林集会中,例如每周举行的Jumu’ah Salah,除孟加拉语外,还有阿拉伯语的讲道(khutbah)。在清真寺、普通学校和宗教学校以及传统的孟加拉穆斯林家庭中,阿拉伯语作为一种宗教语言在教授和使用。

参加会议的费用,一般包括会务费(少数会议没有此费用)、交通费及住宿费等,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可以利用个人或团队的科研经费,也可向图书馆领导申请。一般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会议或有会议征文获奖的,馆领导都会同意出资。例如笔者是采编部主任,所参加的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相关会议都是馆里资助的,其他会议大多是走个人或团队的科研经费。

按照IMF的分类,金融危机通常会起源于货币、债务、银行业、整体系统风险这四个方面。而且,金融风险和危机对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巨大,因此有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其产生和传导的机制,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理论。总结来说,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导理论经历了以下三代的发展。

在所有不同等级的学校中,学生均可选择接受英语教育或孟加拉语教育。私立学校多采用基于英语的教学媒介,而政府资助的学校则用孟加拉语进行教学。尽管学习和推广一门国际语言以及母语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益的,多语言现象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障碍,但当它变成一种不平等的多语言时,问题就出现了。学习英语的社会经济价值高于孟加拉语,这一现象给孟加拉语的存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四、孟加拉国语言政策的特点

(一)“熔炉”文化,多元语言

3.人身损害。人身损害是受害人一方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遭受损害产生的不利后果。例如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导致过错方配偶产生厌恶等情绪而引发家庭暴力致使对方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无过错方配偶因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的行为受重大打击进行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又或者与第三人发生正面冲突引起争执或者斗殴导致无过错方配偶遭受人身伤害。

(二)政府重视国语,英语渗透各领域

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非常重视孟加拉语的发展与推广。孟加拉语是孟加拉国的民族语言,是孟加拉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国家身份和国家团结的一种象征,其地位是坚不可摧的。曾经的语言运动,成为保护孟加拉母语的典型案例。语言运动唤起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最终孟加拉国诞生,这在世界上还无先例。直到今天,以孟加拉语为主的民族价值观仍然在孟加拉国产生着影响。

孟加拉国的教育政策重视英语的学习。尽管英语是外来语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英语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孟加拉国不能不重视英语,使其成为孟加拉国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式(2)中第一项为顺时针光束的一次环行,Sagnac相移是φR/2,φ是Y波导上/下分支尾纤输出的平行线偏振光的初始相位,偏置相位是-π/4;第二项为二次环行,Sagnac相移是φR,偏置相位也是-π/4;第三项为三次环行,Sagnac相移是3φR/2,偏置相位是零,所以三次环行对解调输出无影响.同理,由式(3)(4)(5)可知,一次环行影响5、7时隙的解调输出,三次环行影响6、8时隙.

然而,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和规划只是确认了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部分遵循地位规划原则,但缺乏对该语言功能的具体解释。

渗漏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而发生渗漏的位置有很多,如外墙、屋面、门窗、厨卫等,渗漏不仅会对房屋建筑的外观带来极大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稳定性,降低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合理的应用防渗漏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三)少数民族语言不受重视

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不完善,忽视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尽管孟加拉国宪法倡导社会文化多样性,但该国尚未采取任何重大或有效的主动行为来确定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或进行语料库规划,众多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得到任何官方政策的保护。孟加拉国公开的语言政策,如该国法律所确立的基本上是实行单一语言政策,即确定了孟加拉语国语的位置。国家语言政策或《宪法》未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未被赋予任何官方地位,这使得这些语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没有法律的保护,这意味着少数民族语言很容易被征服。因此,这些语言中的大多数正走向濒危,其中一些已经濒临灭绝。

五、结语与启示

孟加拉国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国土面积不大,但却聚集着不同民族的多样文化。基于这样“熔炉”式的文化,其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语言数量虽然有三十余种,但只有孟加拉语和英语两种强势语言;语言政策不完善,导致少数民族语言被边缘化。

本研究可以带来以下启示:第一,在学术领域,除了研究大国和强国语言政策以外,我们应该给予周边小国和弱国的语言更多的关注,使得各国语言政策方面的研究丰富起来;第二,孟加拉国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沿线国家之一,从语言政策层面了解孟加拉国,可以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及中国语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我国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大多停留在概念的阶段,缺乏因地制宜的技术。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较多,不仅需要满足建筑一般特性,也要符合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并且需要与当地的地域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相结合。对于寒冷的东北地区来讲,建筑节能分为建筑物自身节能和供热系统节能两个方面。本文从节地、节能和节水三方面分析构建严寒地区实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幸.孟加拉的国民性探讨[J].国际论坛,2016,18(4):72-77.

[2] 陈利君.孟加拉国:中国与南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4):123.

[3] 博纳德·斯波斯基.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M].张治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5.

[4] 张治国.尼泊尔的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4-6.

[5] GHOSH S. Multilingualism of unequals: the language context of Bangladesh[J]. Research Gate,2017,14(3):4-10.

[6] 刘建.孟加拉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7-25.

[7] RAHMAN T. A multilingual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for indigenous minorities in Bangladesh: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10,11(4):341-359.

[8] 张秀琴.孟加拉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发展前景[J].国别调研,2009(1):19.

[9] 乔莹莹.南亚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J].语文学刊,2012(11):59-61.

[10] RAHMAN M. Chaotic English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Bangladesh: areas of apprehension[J].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2018,26(2):893-908.

[11] HAMID M. English-in-Education policy and planning in Bangladesh: a critical examination[J]. Research Gate,2016,10(2):27-30.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 in Bangladesh

DUAN Wei a ,LI Jia a ,Mishkat Sharif b

(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 After generalizing about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Bangladesh, this paper summarizes its language policy from three aspects: status plan, ontology plan and education plan based on Cooper’s theory of language plan,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multi-ethnic “melting pot” culture leads to the language diversity. Although Bangladesh government legislates on the national language status of Bangla, English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field of society. The current incomplete language policy of Bangladesh ignores the minority languages. The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 characteristics of Banglades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language strategies.

Key Words : Bangladesh;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plan

基金项目: 云南大学国家社科培育项目(18YNUGSP015);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资助项目(C176210301)

作者简介: 段薇(1993-),女,云南德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H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49X(2019)05-0065-05

DOI: 10.16160/j.cnki.tsxyxb.2019.05.011

(责任编校:夏玉玲)

标签:;  ;  ;  ;  ;  

孟加拉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