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圆规 所以精彩——南京市2007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赏析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市论文,圆规论文,年中论文,数学论文,精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京市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最后一题,出其不意,以构图压轴,规定只用圆规,不用直尺。不过,考生的奇思妙想,精彩纷呈,本人有幸参与此题批阅,现摘其奇葩,与同仁分享,同时,将自己的思考奉上与各位交流。
例题 已知直线及外一点,分别按下列要求写出画法,并保留画图痕迹。
(1)在图1中,只用圆规在直线上画出两点,使得点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2)在图2中,只用圆规在直线外画出一点,使得点所在直线与直线平行。
从阅卷情况来看,第一问得分较高。第二问得全对的也不少,同时不得分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总体来说,本题的区分度较好,有利于选拔性。
一、画法赏析
1.构造平行四边形
画法1-1 直线l上任取B,C两点,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以点C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3)。
点评 由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得到平行四边形,通过简单画图考查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应当说这是我们期待出现的简单画法之一。
画法1-2 在直线上任取B点,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点C,以点C,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4)。
为方便观察图形,本文将用虚线将主要的构图连接,下同。
点评 由画平行四边形改成画菱形,此画图过程中只需要一条线段作为半径即可。这类考生的思维应该更敏捷。
2.构造全等三角形
(1)平移构造
画法2-1 在直线l上任取B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直线l于点C,以点C为圆心,在直线l上截取CD=BC,以C,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5)。
点评 利用“边边边”画三角形全等,利用“等底等高”解释,此画法思路清晰,延续了(1)问的思考。
画法2-2 在直线l上任取B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直线l于点C,以点C为圆心,在直线l上截取CD=BC,以C,D为圆心,分别以AB,AC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6)。
点评 仍然是利用“边边边”画三角形全等,只是等腰三角形的摆放位置不同。此画法的人数相对于前面一种画法明显减少。
我们猜测,以上两种画法的考生能够把握题目设问的逻辑性,(1)问是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过渡到(2)问画两个一样的等腰三角形。
同时,我们认为:通过平移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本质上仍然是构造平行四边形,读者不妨从图中细细斟酌。
(2)“对称构造”
画法2-3 在直线l上任取O点,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直线l于点B,C,以点C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7)。
点评 圆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将圆作为第一落脚点。此法迅速回到三角形全等。
画法2-4 在上面的基础上,只要将圆心O的位置放在直线l的上方(如图8)。
点评 与画法2-3很相似,圆心O的位置放在直线l的上方,将特殊推广到一般,令人惊奇、兴奋。
画法2-5 在直线l上任取B,C两点,分别以点B,C为圆心,A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9)。
点评 同样是构造三角形全等。只用一次全等,即△ABC≌△PCB。想法独到、简洁。
画法2-6 该画法与上述画法基本一致(如图10)。
点评 与画法2-5如出一辙,只是这类考生善于因地制宜,直接将B,C放在两个端点,有“大局观”,敢他人所不敢为。
画法2-7 在直线l上任取B,C两点,以B,C两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两个等圆交于点O,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与⊙C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11)。
点评 与画法2-6有类似之处,只是次序不同,先有两个等圆,然后以两个等圆的其中一个交点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圆找到与A对称的点P。
画法2-8 在直线上任取B点,以A,B两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两个等圆交于点O,以O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l交于点C,以O,C两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两个等圆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12)。
点评 画出三个等圆,构造出两个等边三角形,耐人寻味。
3.利用垂直平行的反复构造
画法3-1
(1)在直线L上任取B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直线l于点C;
(2)以点B,C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于点D;
(3)以点B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圆,交⊙A于点E;
(4)以点B,E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13)。
点评 先给出我们的推理,四边形ABCD是菱形,即AD⊥BC,由画图可知,四边形EBDA是平行四边形。AD∥BE。所以BE⊥BC。由画图可知,说明AP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即BE⊥AP,又因为BE⊥BC,所以AP∥BC。
不难发现,画图保持垂直→平行→垂直→平行的过程。其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构造是为关键。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此画法是唯一的。
画法3-2
(1)在直线l上任取B点,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直线L于点C;
(2)以点B,C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D;
(3)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圆;
(4)以点A为圆心,画出圆的六等分点E,F,N,…
(5)以点F,N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14)。
点评 在该图中,BD=CD,BA=CA,说明A,D都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D⊥BC;由画图可知,四边形ADFN是菱形,即AD∥FN;由画图可知,说明A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即AP⊥FN,所以AP⊥AD,又因为AD⊥BC,所以AP∥BC。
从上面的说理过程中,画图保持垂直→平行→垂直→平行的过程,其中,四边形ADFN是菱形的构造最为关键。
虽然构图不是越复杂越好,但在那么短的考试时间内,考生有此举,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此画法也是唯一的。
同时,还有一些相似的画法不再一一列举。
二、几点思考
1.只用圆规画图,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要求
且看课程标准对尺规作图的学习要求: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③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④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显然,在所有作图要求中,最核心的基本作图是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在本题中,无论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还是构造平行四边形,都离不开作一条线段等已知线段。
从④知道,本题要求写出画法,也是符合考纲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只用圆规画图,不仅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要求,而且赋予尺规作图以新的涵义。只用圆规,是充分发挥圆规的画弧功能,找到交点。不用直尺,是限制直尺的画画线功能,很明显,在本题中不得使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否则,本题是一个平庸的题,没有任何创意,一点点“智力”的成分都没有。
而且,从答卷来看,本题的区分度较好,因背景的新颖,其效度也十分明显,最近几年压轴题难得一见的亮点。
2.对一个典型错误画法的分析
画法 如图15,以点A为圆心,画圆与直线l相交于点B,以点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C,以C为圆心,分别以AB长为半径画弧与⊙A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图15
分析 “以点A为圆心,画圆于直线l相交于点B”,是无法画出的。之所以这样画,是希望画出正方形ABCP,得出AP∥BC。
可能由于时间仓促,仅局限于“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思考,没有找到其他的切入点,而且这样的考生不在少数。
错误的原因在哪?
平时教学中有“过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问题,现在考生将其转化为“过一点作圆与已知直线相切”的问题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形似非神似。
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这样做,说明记忆和模仿多于理解,这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加以反思的地方。
于是,对于课堂教学,我们是否经常追问“还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解法”“还能怎样改编这道题”“这个问题与我们前面讲过哪个问题很相似”等等。
3.只用圆规,能否找到一个点关于另一个点的对称点
回答是肯定的。
已知两点A,B,只用圆规,画出点C,使得A,C关于点B对称。
画法(如图16)
(1)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
(2)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A于点P;
(3)以点P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A于点Q;
(4)以点Q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A于点C。
点评 受画法3-2的启发,想到此问题,画出点D关于点A的对称点。稍作改进,画图如下……以点D,M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如图17)。
其本质是将任意圆六等分。
受画法3-1的启发,想到此问题,画出点关于点的对称点。稍作改进,画图如下……以点D,M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4.从课题学习的角度来认识
什么是课题学习?课题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课题,并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是专题式的学习,也是开放式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
过一个点,作一条直线平行已知直线,是一个不用再思考的问题,而只用圆规,不用直尺,又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让它变得灿烂多姿。
“课题学习”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但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是开展“课题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走到新课程的改革前沿,用全新的理念,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课题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教学中,让他们在课题学习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激发起对课题学习的热情。
开放性、研究性的课题,主要意图不在于回答一些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在活动中体现归纳、综合和拓展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从课题学习的角度审视本题,意义更为深远。课题学习的素材蕴涵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中考命题逐渐将新课标的理念通过各种评价渗透和展示出来。
最后留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各位同行闲暇自娱。
已知平面上A,B两点,只用半径是固定的圆规找一点C,使得AB=B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