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论文_王经韬 席永斌 蔡成成

王经韬 席永斌 蔡成成(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6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入组病例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经过临床评估后再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式治疗,分别在手术前后评估入组病例生活自理能力(ADL)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36 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同时未见椎体周围静脉引流、骨水泥侵入椎间盘以及周围软组织等相关影像学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入组病例骨密度、VAS 评分以及ADL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PVP 术后有较大几率引发椎体再骨折问题;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再次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依然可收到满意效果,同时强调积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治疗。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再发骨折;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05-0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其多为骨强度明显下降而受到包括轻微创伤在内的各类因素影响所引发的骨折。骨科临床以往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例如佩戴支具、常规止痛以及卧床静养等。

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过长,有较大几率引发泌尿系感染、深静脉栓塞以及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而采用椎体成形术(PVP)则存在临近节段椎体骨折的远期风险[1]。基于此,本文观察并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6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患者均为PVP 术后再发性骨折,并经过X 线平片、CT 扫描、MRI 等影像学技术确诊。

其中男24 例,女12 例;年龄60~77 岁,平均年龄(66.2±3.6)岁;再发骨折时间最短为2 个月,最长为15 个月,平均为(4.4±2.1)月;排除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病变导致硬膜囊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疼痛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本组患者唯一疼痛来源,同时本组患者均无神经或者脊髓受压的症状表现及体征;椎管后壁未见明显破坏。本组中31 例为1 个椎体骨折,5 例为2 个椎体骨折,L17 例,L29 例,L310 例,L4 5 例,L3~45 例。再骨折部位中5 例紧邻前次骨折椎体,其他部位31 例。

1.2 方法手术患者均选择常规俯卧位,给予1%利多卡因局麻,注射点取术区椎弓根处,术前30min 肌内注射0.5mg 阿托品以及0.1g 鲁米那钠,然后C 臂机透视监控引导下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进行穿刺,至椎体前中三分之一处。将骨水泥缓慢注入,待出现阻力感时停止注入。椎体内骨水泥弥散面积不超过椎体面积50%时,重新在对侧椎弓根选择穿刺点并取适量骨水泥注入。倘若椎管内以及椎旁静脉丛有骨水泥侵入则应及时终止注射,注射量保持在3~8ml/锥,平均注射量约在6ml。对于2 个椎体骨折的患者同样采取骨水泥强化处理,并增加骨水泥粘稠度(“牙膏”期),并适度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分别沿两侧注入,一般情况下应超过目前球囊4ml 的容量为佳;骨水泥应尽量均匀分布并与上下终板相接触,避免骨水泥外渗。术后患者保持平卧3h,严格生命体征检测,随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常规给予止痛药物。术后1d 开始下地逐步行走,并规范系统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给予钙尔奇+骨化三醇口服,密因达5mg 经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分别在手术前后评估本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 ADL)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双光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患者股骨Nerk、Word 三角区以及Troch 骨密度(BMD,g/cm2)。VAS 评分方法如下:取10cm长度直线一条,并从0~10 依次标注相应刻度,0cm 提示无痛,而在10cm 的位置则提示为最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标注疼痛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长度并给出对应的疼痛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 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组36 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4.3±1.1)ml/锥;同时未见椎体周围静脉引流、骨水泥侵入椎间盘以及周围软组织等相关影像学并发症,其中仅有血压一过性降低以及椎前静脉渗漏各1 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入组病例骨密度、VAS 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再骨折手术前后患者骨密度值变化( x ± s )

观察时点 例数(n) 骨密度值g/cm2

手术前 36 0.629±0.108

手术后 36 0.749±0.122a

注:与手术前相比,aP<0.05

3 讨论

近年来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PVP 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研究相对较少。彭晋升等报道认为骨水泥渗漏和严重骨质疏松是导致术后椎体再骨折的两个高危因素,而并无任何证据证明前次PVP 手术与再骨折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本次研究36 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中,仅有5 例再骨折部位与前次骨折椎紧邻,而其余31 例再骨折部位均未与前次骨折椎体相邻。对于再骨折部位临近前次骨折椎体的患者而言,可能是前次手术导致临近椎体负荷发生变化,注入骨水泥后导致终板膨隆,椎间关节活动能力以及固有柔韧性被削弱,椎间盘压力骤然增加进而累及临近椎体,由此导致临近椎体再骨折几率升高。同时,在压缩性骨折后产生楔形变的影响下,脊柱生理曲度以及生物力学均发生较大变化,而将骨水泥注入伤锥体时导致后者强度增加,由此产生不良应力压迫临近椎体,同样容易造成临近椎体再发性骨折。

此外,有文献报道认为后凸畸形也可视为临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术后再骨折患者的药物治疗极为重要,钙剂补足是基础,维生素D 具有多重效果,可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并有利于改善身体稳定性,维持肌力并促进骨骼健康。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抑制骨吸收的代表性药物,其能够在骨骼中靶向性沉积,吸附于骨表面,并在破骨细胞周围积聚,对于骨质吸收以及破骨细胞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次研究中入组患者术后1d、1 月以及3 月时VAS 评分以及ADL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VP 手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见图1、2)。此外与手术前相比,患者骨密度在术后也有显著改善(P<0.05),这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术后再骨折的问题。

图1L2 椎体成形术后3 月出现L1压缩骨折图2 L1 再次PVP 手术后的变化总之,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而言,PVP 术后有较大几率引发椎体再骨折问题;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再次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依然可收到满意效果,同时强调积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治疗。

参考文献:[1] 段显亮,程维,牛丰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8):5092-5094.[2] 金桥,沈文.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灌注骨水泥相关临床应用的再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465-471.作者简介:陕西富平,1959 年2 月,骨科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论文作者:王经韬 席永斌 蔡成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论文_王经韬 席永斌 蔡成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