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简介《思想政治》初三教材的修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思想政治论文,伟大旗帜论文,教材论文,更好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与十五大的精神相对照,我们原先的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有些地方的提法显得不够确切了,有的该强调的,也没有强调,还有不少新思想、新精神、新提法没有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和反映。为了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我们决心对这本教材作一次重大修改。
这本教材我们原先确定的主题是:爱国,责任,成才。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一主题还是能反映十五大精神的,也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实际相吻合。因此,我们在整本书中仍然强调了这一主题。我们的意思是:热爱自己生身其中的国家,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为人民建功立业,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为此,青少年应该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争做合格人才。当然,对爱国、责任、成才的理解是要不断深化的,我们在这次修改中,也尽力向十五大有关文件的提法靠拢的。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一课一课地向大家介绍修改的大致情况。
序言部分。在这部分增加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提高国民素质问题。国民素质问题以前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没有出现过,这次十五大强调了这个问题。按照我们的理解,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公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提出国民素质问题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学生面对这一概念,他会想,我的素质怎样呢,同时他也会考虑周围人的素质,全体公民的素质。第二层意思对国民素质的评价问题。在十五大文献中,对国民素质有了一个极为科学的论说,认为“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以前我们讲综合国力,主要讲财力,物力,人力,现在提到了国民素质,这不仅符合实际,也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序言中,我们也提出了学习邓小平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只有在这一伟大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永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还强调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毕生的任务。意思是说,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学习现在仅仅是开始,要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要掌握其精髓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在修改中还强调了学习邓小平伟大榜样的问题。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的光辉榜样,能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觉悟,学好本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谈一点有关邓小平的传记性作品,对理解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的伟大人格是有好处的。
第一课:了解基本国情。
对这一课,我们作了很大的调整和增删。尤其对第二框进行了重写。原先第二框框题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具体论述上有诸多不足,现在将框题改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十五大文件中的相关论述熔入了。
在这一框中,我们大致上讲了那么几层意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迄作了科学的规定。“它的起点是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样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其长期性。“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里强调了长期性,强调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一种任重道远的教育。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特点作了简要的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本框还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这一框极为重要,教师在讲解时,既要讲清理论,又要有事实,争取用事实讲话。在理论上,不要讲得过深过细,要让学生多体味,要有典型的事例。事实上,很多理论问题要等以后在生活实践基础上逐步理解的。
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
本课在第二框原为“拓宽视野看世界”,现改为“正确认识国家地位”,这样与课本的内容更能吻合。怎样“正确认识国家地位呢”?一要破除自我封闭,二要消除偏见,三要拓宽视野,三条都很重要。
在这次修改中,我们把改革开放与拓宽视野结合起来,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变革创新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拓宽视野运动。”这样一理解,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此可以加以强化。
本课的第二框“努力提高我国的国家地位”,作了较大的修改,强调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间,中国的国家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在“显著”二字上做大文章。这主要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方面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可以举近期国际时事的事例来说明问题。
第三课:增强综合国力。
这一课的关键是对综合国力的理解问题。原来的教材讲综合国力主要讲了各种物质性的力量,而精神性的力量,几乎没有涉及到。我们这一次根据十五大文件作了较大修改。
我们加了一段:“在综合国力中,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这里引用了十五大的提法:教育关系到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大问题。讲到人才,实际上是启发学生思考,你怎样想呢?作为受教育者,你将会怎样充分利用好受教育的机会呢?
这次的修改稿,着重强调了“在综合国力中,精神文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靠精神支撑起来的。人的精神文明程度越高,其自身的能力和能量发挥也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多。如果一个国家的广大公民,精神是昂扬的,文明程度是高的,那么,这个国家就大有希望,可以在教学中,举出许多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四课:强化爱国意识。
这课没什么大的修改。
第五课:维护祖国统一。
本课的第一框“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修改稿强调了中国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既是历史的真实,又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为了使这一框讲述得生动些,我们在修改稿中还强调了: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出现过许多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尽量列举各少数民族的事例。
这次修改稿,我们增写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一框。这一框有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既讲共同心愿,那么在讲解时,既可讲内地人民的心愿,又可讲港、澳、台人民的心愿,还包括海外华人的心愿,总之,要有实例,要讲到方方面面,要讲“全体”。
第二层次为:“一国两制”的伟大科学构想。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的提法,采用十五大的文件的统一口径。“一国两制”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第三层次为: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教学中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要讲深讲透,要讲出感情色彩来。
第四层次为:澳门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可以结合澳门回归讲一点澳门的地理、历史、社会生活及澳门基本法的有关内容。
第五层次为:在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一定能圆满解决,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实现。
第六课:明确公民责任。
在课文前言中,我们引了一个十分典型、十分贴切的例子:铁路光新路道口频频发生交通堵塞,有时还发生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这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魂萦梦牵。他决心改造铁路光新路口,作为自己社会实践的专题。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这里,什么叫责任、责任意识,有了;什么叫为社会尽责的自觉性,也有了;还包含着一种十分可贵的创造精神。
在原有教材中,讲到“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人,履行社会责任是积极的、主动的、持久的”,原先比较空泛,现在加了一段,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人应自觉投身其中,为改革献计献策。我们举了个十分平常的例子,涉及到的也是平常的事和人,用“平常”来说明自觉精神的可贵。
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
这一课我们根据十五大文献作了必要的修改。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一框,我们对资本主义部分作了加强,讲了剩余价值,讲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讲了这种制度越来越成为生产发展的障碍。那样一补充,理论上比较完整,也较有教育价值。
第一框我们讲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趋势,第二框是新写的,是讲特殊意义上的历史趋势,讲“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近百年”,这样较为贴切。
第二框讲了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讲近百年是中国翻天复覆变化的一百年。第二层意思是一个世纪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巨人。第三层意思是:历史巨变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第三框是“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和纲领”,也根据十五大文献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充实。
第八课:争做合格人才。
十五大文献指出,应该“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我们环绕这一课题作了一些理论上的剖析和材料上的补充。这样,人才所涵盖的面更宽更广了。
第九课:立志报效祖国。
在立志问题上,我们在修改稿中强调了:在当代中国,所谓立大志,就是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每个人的具体志向是不同的,个人的条件也并不相同,但从总目标上讲应该是一致的。
这次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修改面比较广,修改的幅度也比较大,修改的依据很明确,就是十五大文献,修改的宗旨也很明确,就是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