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截止目前,我国已与世贸组织绝大多数成员国达成协议,标志着中国即将踏入WTO的门槛。中国既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 又是农产品的进口大国。中国加入WTO,从长期看对农业的利好面较大, 但由于受我国农业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短期内又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加入WTO 之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选择是不无裨益的。
一、“入世”协议中有关农业的基本内容
1999年4月,中美双方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 是我国为加入世贸组织而与美国达成的双边协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撤销对美国小麦、牛肉和柑桔的进口禁令,同意美国西北部7个州的小麦、牛肉和柑桔的进口禁令,同时同意美国西北部7个州的小麦可以直接从西雅图出口,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价格竞争优势。上述内容可以看做是我国为加入WTO而作出的必要让步。
1999年11月15日达成的《中美农产品协议》主要涉及的是粮食进口配额问题。按照中美双边协议,我国将逐步完成关税减让:到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率将降到14.5%—15%,其中豆油、小麦、玉米和棉花等的关税要降到14%,水果要降到3%—13%; 进口配额:小麦配额由450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930万吨,玉米由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豆油2000年配额为170万吨,2006年要达到330万吨,棉花配额要达到89.4万吨。除此以外,美国要求进口配额要逐步交给私营部门使用。双方约定的内容还涉及有:我国将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 取消所有进口配额和数量限制,允许私营进口商参与进口经营。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农产品协议》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即确认我国将在农业领域建立最高关税限额体系。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1)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WTO农业框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该框架已使世界农产品价格、 市场开放、进出口贸易格局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世界农产市场以及国际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已经开始且越来越国际化的我国农业。(2 )加入WTO对于我国农业来说是一种历史性转折, 必将会促使我国农业经济体制在较短时间内有显著的转变,亦会大大加快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步伐。(3)在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 农业国际化条件尚不具备的背景下,我国农业部门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对外全面开放的压力。
二、“入世”对我国农业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与资源的限制,农业在整体上没有优势。特别是中美在双边谈判中的农业问题上,我国作出了一些让步,这是美支持我国加入WTO的前提, 所以我们不能只拿“入世”对农业影响这一项来评价我国“入世”的意义。因为如果仅从对农业的影响看,对我们不利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一)近期可能对棉花、植物油的生产产生冲击
由于中美协议中对棉花和植物油规定了较高的进口配额,而且与以往实际进口相比增加较多,所以“入世”后的一个较近时期就可能对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产生较大冲击。特别是棉花一项,其配额数量已大约占到国内产量的15%以上,我国国内棉花本已积压严重,由此产生的近期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对小麦、玉米生产的中长期冲击不可低估
“入世”对我国不同品类农产品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近期看,对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的影响不会太大。但从中长期看,“入世”对小麦、玉米的冲击却不可低估。根据协议的内容估算,我国每年小麦进口量将从大约200万吨增加到大约500万吨,这会使我国麦农的收入相应减少,其生产积极性将因之而受到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小麦的生产。至于玉米,我国每年增产都超过4%,形成较严重的积压。 “入世”后初始进口配额虽然每年只有25万吨,但最终配额每年高达720 万吨,是目前进口量的25倍。所以从远期看,这种冲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总之,粮食进口肯定会对我国种植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农民的比较收益会有所下降,加之又不能采取补贴等保护措施,农民种地如果长期亏损,则对我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肯定是不利的,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受到影响。
(三)地区之间利益不均的矛盾可能增大
由于“入世”后增加进口的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油等,所以会对相应的主产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南方一些需要饲料的省区“入世”后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玉米,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受益者。这种产品间或地区间的利益差别,需要政府加以有效协调。我国农业必须面对这种严酷现实,及早制定对策,免于陷入全盘被动。
(四)给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期政策带来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高度相关,同时粮食消费的替代弹性又最低。近3年粮食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是1994年至1996 年连续两次提高粮价,因而使我国2000年的产量目标于1996年提前实现。由于人口没与粮食同步增长,当然造成了粮食的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是以计划手段来稳定住产量的。“入世”后如果进口粮食质优价廉,国家又不能以计划价格对粮食生产给予补贴,则我国的粮食生产就很难稳定。
(五)加剧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困难
“入世”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资本及技术投入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就业程度;但是应该看到,“入世”能够增加就业的行业和部门主要集中在以金融和贸易为主的服务业,而对我国现已过剩的约2亿多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来说, “入世”显然不能为他们实现“非农就业”带来什么实际好处。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约有70%以上的农民外出打工是迫于农业资源的短缺,进城农民中有大约60%宁可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回去。如果从总体上说“入世”可能加大农民的入不敷出差距的话,那么农民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可能影响到安定团结的局面。
三、“入世”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改善农产品出口环境,增加农产品出口总量
加入WTO,意味着实现贸易自由化, 势必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环境;一些国家对我国设置的农产品贸易障碍将会自动取消,某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歧视行为也会终止,并有利于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非关税限制等不公平待遇,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我国的畜产品、园艺作物产品的出口将大幅度增长。从价格上看,目前我国水果市场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苹果、鸭梨、柑橘等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肉类产品除禽肉外,国内市场其它肉类的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将提高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同时降低饲料的国内市场价格, 到2005年,猪肉年出口量将大为增加,禽肉将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园艺作物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会加大,如蔬菜、花卉出口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水平
我国农业目前大部分以手工作业为主,随着近年来单位种植面积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劳动力工资的不断提高,全国范围内的粮食生产成本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较大,在农用机械设备和化肥、农药等价格不断上扬的情况下,农民为扩大生产所作的一切投入, 均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提高。 加入WTO后,国外的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农用机械、 农用工具这些农业中间投入品,会随着进口关税的大幅下降而以比较低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同类工业生产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必须生产质优价廉的农业中间产品与之竞争。这有助于降低我国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收益水平。
(三)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并加大农业再投入
90年代,国家连续大幅度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但都被更高的农业生产成本所冲销。现在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水平,通过提价手段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已无潜力可挖,这些因素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只能通过非农就业来增加收入。加入 WTO,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可带来两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增加500万人的就业机会, 并可大大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再解决1000万人的就业。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的改善,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部门转移,从长远分析,在贸易自由化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会整体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之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随之增加对农业的再投入。
四、“入世”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形成了特有的农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片面追求高产、早熟而忽视产品的口感或品质,致使大量不能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压,同时,高品质的农产品又需要大量进口。加入WTO, 农产品生产应转变思路,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依靠优质求高效。要淘汰和调减不适销对路的品种,增加名特优产品的生产。要利用农区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园艺农作物和农村畜牧业,这样可以转化粮食生产,丰富食物来源,提高农民食物水平。要全面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三元结构工程,加快发展粮—饲—经、种—养—加、产—供—销生产经营体系。
(二)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加入WTO 后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形成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对吸纳我国加入WTO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小城镇,能够促进城建投资增加,加快乡镇企业集中和规模的扩大,吸引外地客商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从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据估计只要把我国四分之一的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到5万左右,就可以吸收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可以增加农民及相关从业者的收入,并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
(三)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加入WTO, 当务之急是改变经营规模偏小导致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为此农业不得不适当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目前,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贸易额的60%和新技术的80%,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组建企业,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关键是要搞好龙头企业,要把搞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增加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销售保证,尽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政府要在科技、资金、设备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和规模化,使农业结构朝着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和提高农业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
(四)引进国外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为了改变当前许多农产品过剩的局面,改善品质,降低成本,需要解决农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为此,一经加入WTO, 就必须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引进技术具有周期短、成本低、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填补农业技术空白,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要注重农业技术与国际接轨,重点引进、开发和推广优势高产高效技术,提高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水平;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虫技术,减少病虫害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损失;选育、推广普及农业优良品种,储备和培育一批优质、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及林木优良品种和畜禽水产品种。
(五)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畜产品出口
现在粮食库存较多,生产能力提高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畜牧业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畜牧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入WTO后, 畜牧业可以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产业。要利用农区丰富的资源,发展桔植养畜,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逐步把粮食产区建成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发展饲料工业和畜产品深加工,促进畜产品出口。
(六)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加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按中美双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的国有部门要退出豆油贸易, 将玉米的进口配额的50%让给私营企业,棉花到2004年由私营部门平分,但对小麦的进口配额使用,国有部门将占到50%,国家对小麦的进口还将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因此,在农产品市场的培育上,政府应通过经济、法律、政策手段,在国有粮食部门之外培育新的农产品经营者,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革中国的粮食体制、棉花收购、供应体制。我国目前粮食仓储设施尚不健全,存储能力有限。按WTO的要求, 今后我国将不论年份丰歉均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并按承诺数量进口粮食。因此,增加仓储设施建设是迫切和现实的要求,也是政府完善农产品储备调控体系的关键。